在近日召開的一場線上會議中,來自中國、美國、歐盟的高級別政府官員、學者以及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等國際機構的代表討論推動形成全球性碳定價機制。此次線上會議由國際金融論壇、歐洲碳定價工作小組和美國保爾森基金會聯合舉辦,目的是在今年11月將于英國格拉斯哥舉辦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推動關于全球范圍采納碳定價的討論。會議中,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經合組織的代表展示了一份雙方聯合研究報告,認為碳定價是幫助世界達成《巴黎協定》溫控目標“必不可缺且最具成本效益”的武器。國際金融論壇和歐洲碳定價工作小組早在2019年就開始共同推動“中歐碳定價倡議”,此次會議是美國首次加入,并形成三邊碳定價討論機制。
英國媒體7月6日披露,歐盟開始征收碳關稅后,有望每年收入大約100億歐元。這筆號稱旨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資金將用于償還歐盟債務。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歐盟即將設立的“碳邊界調整機制”法律文本內容報道,這一機制如果能在2030年前全面啟動并運轉,估計每年可獲得90億歐元碳關稅收入。歐盟委員會計劃自2023年起逐步引入碳關稅,碳關稅征收對象為來自碳排放限制相對寬松的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商品,首批包括鋼鐵、水泥和化肥。依照法律文本,碳關稅收入將用于支持歐盟7500億歐元恢復基金,以幫助歐盟成員國在新冠疫情后恢復經濟。
歐盟將宣布從2035年開始,要求新增汽車實現零排放,即2035年開始在歐盟地區禁售燃油車,這較此前2050年的規劃大幅提前。歐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汽車行業約占歐盟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12%。歐盟目前對于汽車行業的減排目標是,在2021~2030年間,該行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應減少37.5%。只有不斷加碼禁售燃油車、推進新能源汽車普及,才能助力歐盟實現該目標。歐盟委員會表示,為實現禁售燃油車的目標,各成員國需要大規模普及新能源汽車,并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歐盟正考慮出臺一系列措施,以降低新能源汽車成本,讓所有歐洲消費者都買得起新能源汽車。

印度國家電力公司日前宣布,在未來十年內將其煤炭發電量減少一半,同時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份額。公司計劃在未來18個月內投資2.5萬億盧比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以填補煤電減少帶來的空白,并通過與一年前簽署的國家投資和基礎設施基金的協議來獲得優惠貸款。目前,印度國家電力公司擁有1173兆瓦的可再生能源項目,2300兆瓦正在實施中。公司承諾,到2032年實現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60吉瓦,屆時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32吉瓦,比此前計劃的到2032年建設30吉瓦可再生能源容量有了極大的提高。公司目標是通過每年增加4000兆瓦的清潔能源產能,到2032年擴大到8000兆瓦,同時還將凈能源強度降低10%。
日本環境和貿易部門提出,新光伏裝機目標是到2030年擁有108吉瓦的太陽能發電容量,大約是之前目標的1.7倍,比目前的安裝速度多出20吉瓦。目前日本正在研究如何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且正在努力應對有限的可用空間和龐大的反核力量。但要擺脫煤炭和天然氣的使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目前70%以上的電力靠的是化石燃料。日本每平方千米的太陽能裝機量已經是世界領先,可增加大型項目的土地有限,因此需要增加分布式太陽能發電,即置于建筑物或農場頂部的小型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