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晉 山西省煤炭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某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試點示范工程是山西省確定的53個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試點示范工程之一,旨在通過對礦區矸石場進行生態環境恢復治理,進一步規范矸石堆放,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并為區域其他矸石場治理提供典型示范。
某矸石場治理主要包括兩處矸石場,舊矸石場位于工業場地東南側650m處,新矸石場位于工業場地東南側約550m山溝內。舊矸石場從1992年開始堆矸到2007年停止堆矸,共堆積矸石約45萬t,堆積面積為30000m2,堆積高度5~10m,共分成3個平臺,其中1#平臺建成養豬場,2#平臺和3#平臺建成溫室大棚。新矸石場從2008年開始進行堆矸,由于2014~2016年產生的矸石主要外排,目前實際堆矸80萬t左右。治理內容主要包括對舊矸石場的綠化,以及新矸石場運矸道路硬化、二期三期攔矸壩和排水工程的修建,并覆土綠化,以及矸石山綠化用水供給工程。
針對某矸石場存在的問題,主要采取攔擋工程、排水工程、削坡工程、覆土工程、植物恢復工程等,改善整個矸石場的生態環境。
矸石場一期工程場地已堆矸完成,對一期工程場地進行封場措施,工程內容主要包括:①對一期工程場地進行平整覆土,修建排矸道路;②修建排水系統,將上游場地洪水排入下游河道;③對場地進行綠化,以徹底改善矸石場的生態環境;④修建綠化灑水清水池。
矸石場二期工程場地正在堆矸,對二期工程場地進行規范化處置,工程內容主要包括:①在排矸場溝口設置擋矸墻,底部設置排洪涵洞;②通過控制堆矸體邊坡坡度,保持邊坡穩定,防止發生局部垮塌,新堆矸石采取分層堆放的方式;③充分考慮排水措施,排矸場頂四周和坡面上設置排水溝以防止暴雨期坡面來水沖刷矸石山;④排矸場服務期滿后,對排矸場進行覆土綠化,以徹底改善排矸場的生態環境。
通過開展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試點示范工程績效評價工作,引導和規范企業對煤矸石的生態修復,改善矸石場及周邊環境質量,充分發揮試點示范工程效應。
某矸石場項目工程竣工績效評價報告,主要依據國家及山西省現行的有關政策、法規以及技術要求、下發的文件等進行。
某矸石場示范工程。
評價工作分為前評價和后評價,即開展試點示范工程建設前生態環境現狀評價和建設工程完工后生態環境效益評價。前評價應于工程開工前完成,后評價應于工程完工后1個月內完成。通過對比前評價和后評價,了解掌握示范工程實現的生態環境效益。評價指標主要包括:矸石場植被恢復成效、大氣環境改善成效、矸石治理成效、工程管理4個方面。績效評價指標及評分細則見表1。

表1 績效評價指標及評分細則
根據矸石場的實際情況,在矸石場共設3個監測點(1#、2#、3#),選取SO2、PM2.5、CO作為監測項目,監測時使用空氣自動監測設備,每天采樣不少于20h。
3.5.1 工程建設前、后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調查
項目開工前進行一期監測,SO2、PM2.5監測頻率為連續7d(2018.4.21~2018.4.27),CO監測頻率為連續3d(2018.4.21~2018.4.23)。項目竣工后進行一期監測,SO2、PM2.5、CO監測頻率為連續3d(2019.7.29~2019.7.31)。開工前后監測結果見表2。

表2 開工前、后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結果
3.5.2 大氣環境改善績效評價
根據SO2濃度削減率、PM2.5濃度削減率、CO濃度削減率公式,計算出各指標濃度削減率。根據結果:1#矸石場SO2、PM2.5、CO濃度削減率分別為36.77%、36.36%、23.94%;2#矸石場SO2、PM2.5、CO濃度削減率分別為38.60%、34.14%、14.43%;3#矸石場SO2、PM2.5、CO濃度削減率分別為39.07%、71.56%、41.78%。SO2濃度削減率平均值為38.15%,PM2.5濃度削減率平均值為47.36%,CO濃度削減率平均值為26.72%。
矸石場治理后SO2、PM2.5、CO濃度下降顯著,矸石場及周邊區域空氣質量明顯改善,避免了農作物免受污染,改善了礦山和地方政府、礦工和農民的關系,促進了社會安定,社會效益突出。
3.6.1 工程建設前、后植被現狀調查
根據現場調查,矸石場治理前,矸石未分層堆放、部分順坡自然傾倒,覆蓋薄層黃土,無植被覆蓋。矸石場周圍區域植被主要以灌木林為主,喬木零星分布,林下分布有草本,植被覆蓋度為60%。
工程城建設后,根據現場調查,對矸石進行分層填埋、逐層壓實,6m厚的矸石用1m左右黃土層進行隔離,碾壓壓實后綠化種植喬灌草。對平臺采用喬草、坡面采用灌草結合的方式進行植被恢復,喬木選用適合當地生長的白皮松(幼苗),灌木選用紫穗槐;對平臺和坡面全部撒播紫花苜蓿草籽。施工單位在2019年8月下旬完成了樹苗的種植。由于覆土后矸石場的養分條件、后期管護不到位,其中植物的成活率約為75%,當年9月重新補栽,并加強定期養護。根據現場踏勘,矸石場植被覆蓋度達到73.3%,植物的成活率達到95%。
3.6.2 植被恢復績效評價
本示范工程矸石場治理總面積為11.3萬m2,覆土植樹種草后綠化面積為82885m2,植被覆蓋度為73.3%,植物的成活率為95%。
工程建設前,一期工程未進行綠化,二期工程場地堆放矸石約8萬t,未分層堆放、部分順坡自然傾倒,未進行覆蓋,未采取相應的綠化措施。由于未進行綠化,對周圍環境造成較大影響。工程建設后,對溝內的矸石渣堆進行平整;整形填埋后分層覆蓋黃土、進行植被綠化。同時修建擋墻工程、排水工程、灌溉工程、排矸道路等。
本示范工程矸石場治理總面積11.3萬m2,矸石治理量為240975m3,根據矸石場治理目標完成率公式計算,治理后的目標完成率為100%。矸石場經過坡面整治、植被恢復,重建了項目區生態環境,使生態恢復與經濟發展協調進行,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
3.8.1 項目建設管理、資金及后期管理評價
2018年6月,委托有資質的單位編制完成了《某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試點示范工程項目設計方案》并通過了專家評審。
工程竣工后,于2019年11月22日進行了工程竣工驗收質量評估,并出具了竣工驗收證書。此外,建立了工程后期管護機制,落實管護主體和責任。注意加強植物的后期撫育工作,抓好幼林撫育和管護,確保各種植物的成活率,發揮出植物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
通過對矸石場進行覆土植樹種草綠化,治理后綠化面積為82885m2,植被覆蓋度達到73.3%,植物的成活率為95%,目標完成率為70%,得15分。
通過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治理后矸石場區域SO2濃度削減率為38.15%,得20分;PM2.5濃度削減率為47.36%,得20分;CO濃度削減率為26.72%,得15分。根據前述權重等級,SO2、PM2.5和CO三項指標濃度削減率權重分別為0.4、0.2、0.4,加權后計算得18分。
某矸石場治理總面積為11.3萬m2,實際治理總面積為11.3萬m2;矸石治理量為240975m3,實際治理量為240975m3。治理后的目標完成率為100%,得25分。
某礦山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試點示范工程嚴格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項目招投標制,建立健全項目檔案管理制度等內容;設立資金專戶和資金管理制度;按規定及時進行了自查驗收,建立工程后期管護機制,落實管護主體和責任,該項總計得25分。
因此,通過對矸石進行分層填埋、逐層壓實,黃土覆蓋后植樹種草,治理后的植被覆蓋度達到90%,達到治理目標;SO2、PM2.5、CO濃度削減率分別達到38.15%、47.36%、26.72%,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治理總面積為11.3萬m2,治理量為240975m3,完成治理目標。某矸石場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試點示范工程績效評價總分為83分,結果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