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鄧志強 劉峰 段宇
1 北京稻香水質凈化有限公司 2 啟迪環境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3 北京清河北苑水務有限公司
為了提高地表水環境質量,各省市紛紛頒布了更高的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TN、TP兩個指標排放限值降低,使得碳源、除磷劑的投加成本增加。這也迫使污水處理廠進行工藝優化、藥劑比選更換和技術改造,來控制碳源和除磷劑的成本。
AAO工藝是市政污水中應用最廣泛的處理工藝,藥劑降耗措施方法也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和應用。控制碳源投加成本的方法主要有回流比優化、控制內回流液溶解氧、多點進水、間歇曝氣、加藥點優化、藥劑比選等。控制除磷劑投加成本的方法主要有控制污泥齡、控制厭氧池溶解氧、加藥點優化、藥劑比選等。筆者將上述部分措施應用在北京市某AAO工藝污水處理廠中(排放標準為DB11-890/2012中A標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北京市某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6000t/d,處理工藝如圖1所示。生化池為AAO+消氧池,出水執行DB11-890/2012排放標準中A標準(表1)。
處理水量約1700~2000t/d,運行一半生化處理設施,實際進水水質如表1所示。
碳源投加量偏大:COD當量80×104mg/L的液體碳源投加量約170mg/L,成本約0.45元/t。
除磷劑投加量偏大:缺氧池投加含量25%的氯化亞鐵,投加量約為390mg/L,成本約為0.16元/t。多余二價鐵離子在臭氧氧化池被氧化后,也影響出水SS和色度。生化池含大量鐵離子,抑制了生物除磷過程,同時影響生物活性及脫氮效果。
回流污泥池液位較高,剩余污泥依靠重力可自流至儲泥池。在不脫泥時,多余污泥會通過溢流管排至提升泵房,造成不良后果:①污泥吸收、吸附進水中的COD,造成原水碳源浪費,不利于脫氮。②污泥含鐵離子,腐蝕格柵、水泵等設備。③污水又回到提升泵房,浪費電能。④生化系統排出的磷又回到系統中。
更換除磷劑為三氯化鐵,投加點由缺氧池更換至二沉池出水渠,初始投加量為90mg/L;后續逐步降低投加量,最終降至45mg/L。更換除磷劑后,出水色度和SS也有所改善。
排泥時間由8h/d縮減為4h/d,生化池MLSS由4500mg/L逐步提高至6000mg/L。詳見圖2。
將外回流泵頻率由48Hz逐步下調至37Hz,外回流比從130%降至90%。降低外回流比也可提高剩余污泥濃度,改善脫泥效果。
好氧池末端DO由1.5~2.5mg/L逐步降低至0.5~1.5mg/L,缺氧池ORP由-50mV左右降低至-100mV左右,改善反硝化脫氮環境。
碳源投加點由厭氧池更換至缺氧池進水口,并將加藥管口從水面更改為液面下(約0.5m)。液體碳源投加量由170mg/L,逐步降低至125mg/L。
二沉池刮泥機啟動液位從4.5m降低至3.5m,停止液位從5m降低至4m,降低回流污泥池液位,避免污泥自流進入儲泥池。同時將高效池排泥時間更改為脫泥時排泥,并控制排泥時間,避免儲泥池溢流。
打開缺氧池進水閘門,厭氧池與缺氧池進水量按2:1比例配水。
由于PAC流量較小,加藥泵容易堵,將PAC稀釋1倍進行投加。并將高效池的PAC投加量由45mg/L降到至25mg/L左右。
經過上述優化措施后,在水溫從19℃降低到14℃、出水穩定達標的情況下,該污水廠碳源成本降低0.194元/t水,除磷劑成本降低0.141元/t水,詳見表2。以2000t/d水量計算,每年可節約24.5萬元藥劑費。

表2 優化前后成本比較
通過實際運行效果分析,適當提高污泥濃度、優化回流比、控制好氧池末端溶解氧、優化藥劑投加點、多點進水可以將碳源成本降低43%,選擇合適除磷劑、投加位置、稀釋投加方式可以將鐵鹽成本降低76%、PAC成本降低52%。這些措施在保證出水達到高排放標準的情況下,可以有效降低污水廠生產運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