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朱爽 陸寶鋼 吳田輝
1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2 東陽市華辰水務有限公司
項目建設規模3.0萬m3/d,進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和印染廢水(比例為7:3)。污水處理工藝采用“粗格柵提升泵井+細格柵+均質調節+UBF反應+交替式A2/O+二沉池+曝氣生物流化床+高密度沉淀+纖維轉盤濾池+消毒”。工藝流程詳見圖1。

圖1 工藝流程圖
本次建設項目為四期工程,與現狀三期共用一根進水管。設計進水結合三期進水水質,并留有一定余量,且避免取值過高。設計出水按“金華標準”執行,即在《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基礎上,對氨氮和總磷的考核更加嚴格,詳見表1。

表1 設計進出水水質 單位:mg/L
UBF反應器是由幾種厭氧反應器的功能復合而成,上部為澄清區,中部為填料區,下部為污泥床,底部為進水布水系統。具有以下優點:低能耗,整個單體工藝運行采用重力自流,不需要對系統提供動力源,方便后期運維與管理;污泥濃度高,不需要回流裝置,有效降低了建設費用和運行成本,非常適用于含印染廢水的污水處理。
PPP模式充分體現了“節約從設計出發”的理念,在設計階段融入成本控制理念,減少變更環節,降低變更成本。設計階段的深度參與對整個項目的全周期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3.1.1 配水方式
合理有效的配水方式可以節約材料,保證進水的均勻性,對污水的處理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保證配水均勻,設計采用圖2配水方式。進水主管DN800由三通分為兩組DN600,兩側均勻配水,單組池體由5組DN200進水管進水。為保證各組之間配水的均勻性,A、B組進水采用DN600,C、D組進水采用DN500,E、F組進水采用DN400,且整個配水管線圍繞UBF反應池循環一圈布置。

圖2 UBF反應池配水系統平面圖
為保證單組池體內部配水均勻,采用DN200—DN80—DN32逐級配水,且出水孔正對池底,緩解進水對系統的沖擊,單組池體共計200個配水孔管。這種精密分級配水的方式可有效保證系統配水的均勻性,增大污泥和進水的接觸面積,提高處理效率。
3.1.2 增設進水超越管道(圖3)

圖3 UBF反應池進水管道優化
原設計均質調節池出水經DN800全部流入UBF反應池。根據運行經驗及調研現狀三期工程運行效果發現,進水全部進入UBF反應池,經厭氧處理后,碳源消耗嚴重,會導致后續生化池碳源不足,需額外補充碳源才能達到脫氮效果,增加運營成本。經優化,在DN800進水管道分流一根DN300管道,直接超越至后續生化池,可為后續生化系統保留部分碳源用于脫氮。運營期發現,改造后碳源投加量顯著下降:優化前碳源消耗量約170t/a,優化后約120t/a,降幅約30%,按照0.3萬/t計,成本節約15萬/a,經濟效益明顯。
3.2.1 填料支架的優化與加強
設計階段,為保證填料使用壽命及穩定性,填料支架為不銹鋼槽鋼結構(上層16#、下層14#對稱布置),槽鋼搭設在池體牛腿上固定,跨度10m。在填料框架上下層均勻搭設不銹鋼螺紋圓鋼( 14),兩層之間距離即為填料的有效長度(2m),填料安裝間距為200mm。
經荷載核算與類似工程項目經驗,因不銹鋼槽鋼跨度達到10m,成膜重量高達62kg/m3,使不銹鋼槽鋼在超高負荷下產生變形,槽鋼支撐體系容易崩塌造成運維事故隱患。且池體后期采用玻璃鋼蓋板密封除臭,運維檢修及更換設備難度大成本高。
為保證填料系統的穩定性,增設300×300mm的混凝土立柱,上端搭設20號工字鋼作為中間支撐,使不銹鋼槽鋼的跨度縮小至5m,且在豎向力支撐下不易變形,結構穩定,如圖4所示。更改后雖在造價上有所增加,但增強了支撐系統的穩定性。從PPP項目全周期成本角度考慮,增加立柱的投入不可缺少,效益明顯。

圖4 彈性立體填料支架圖
3.2.2 配水管道材質優化
UBF池底部為污泥床,堆積大量污泥,需定期外排以保證系統的生物活性。原設計配水管線材質為碳鋼Q235B。由于池內為厭氧環境,對碳鋼腐蝕較大,嚴重影響管道使用壽命。且底部配水系統為UBF池核心,池中為填料區,若底部配水管線損壞,檢修更換難度極大,成本極高。經各方綜合考慮,底部配水管采用PE管。以DN200管徑為例,碳鋼管價格(160元/m)約為PE管價格(100元/m)的1.6倍,管材優化后耐腐蝕效果更好,且成本更低。
施工階段發現原設計三相分離器的上端斜角為鋼筋混凝土現澆結構,如圖5。三相分離器結構復雜,上部斜角厚度小,施工時須搭設模板、分批澆筑,土建施工難度大。

圖5 三相分離器改進前后對比圖
經設計、采購、運維和供應商等多方討論,將三相分離器的上部斜角更換為耐腐蝕的PP材質,把難度較大的土建施工,轉變為更容易的設備安裝工作。且安裝便捷,縮短施工周期。
由于當地產業升級與產業轉移,近年來服務范圍內大量工廠搬遷,實際進水水質較設計明顯好轉,各項指標波動幅度減少。本工程運行十分穩定,運營期間對各項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表2為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連續6個月的污水處理廠進出水水質指標。出水水質穩定達標,且優于設計“金華標準”。

表2 進出水水質 單位:mg/L
運行期間直接費用包括人工費、電費、藥劑費、污泥處置費、設備維修維護費等,各項費用詳見表3,本項目運行直接費用約720萬元/a,污水處理量3萬m3/d,折合運行直接成本為0.66元/m3。類比同類工程,本項目處理成本較低,具有較好的經濟優勢,充分說明了PPP模式下全周期管控與過程優化,可有效降低項目總成本。

表3 污水廠直接運行費用
PPP模式下,集投資、設計、施工和運營于一身,將項目建設和運營維護深度融合,有助于真正的實現項目的全周期管控。
為保證UBF反應池質量,設計、采購及施工階段采取一系列措施,通過運營期間連續6個月的水質監測及直接成本分析,效果顯著。出水穩定達標,運行直接費用約720萬元/a,折合運行直接成本為0.66元/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