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春陽 武彥
12月11日,國際山岳日(International Mountain Day)。聯合國于2003年設立,旨在引起國際社會重視保護山岳生態系統,增加山區居民福祉。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以下簡稱聯合國糧農組織)與合作伙伴共同發起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2000年至2017年,發展中國家面臨糧食不安全風險的山區居民人數從2.43 億人增加至近3.5 億人。世界山岳面積占地球表面積27%,山區居民超過11 億人。山區是超過15%世界人口、25%陸地動植物的家園。世界所有重要河流的源頭在山區,山地提供了世界60%到80%的淡水。山區生物多樣性,對于水土保持、清潔水源、糧食、醫用植物等至關重要。但是,這種多樣性正在受到伐木、采礦、工業、旅游、氣候變暖等的挑戰和威脅。隨著人類對山區開發的加劇,山岳獨有生物和文化遺產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因此,保護山區是可持續發展目標15 的一個關鍵內容。國際社會必須建立由國際組織、各國政府、民間社會、私人部門和山區居民組成的聯盟,共同保護山岳。
2002年,聯合國發起了“國際山岳年”活動。
2003年12月1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在意大利羅馬總部發起首屆“國際山岳日”活動。此后,每年國際山岳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呼吁組成保護山岳國際聯盟,確保山區農業和野生生物多樣性。
國際山岳日屆次、年份、年度主題如下:
首屆,2003年,山區:淡水的主要來源(Mountains,Source of Freshwater)。
第二屆,2004年,和平:山區可持續發展的關鍵(Peace:Key to Sustainable Mountain Development)。
第三屆,2005年,山區可持續旅游扶貧(Sustainable Tourism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Mountain Areas) 。
第四屆,2006年,改善生活,保障山區生物多樣性(Managing Mountain Biodiversity for Better Lives)。
第五屆,2007年,面臨變革:山區氣候變化 (Facing Change:Climate Change in Mountain Areas)。
第六屆,2008年,山區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 in Mountains)。
第七屆,2009年,山區災害風險管理(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in Mountains)。
第八屆,2010年,山區少數民族和土著居民(Mountain Minorities and Indigenous Peoples)。
第九屆,2011年,山區森林:我們的未來之根(Mountain Forests:Roots to Our Future)。
第十屆,2012年,慶祝山區生活(Celebrating Mountain Life)。
第十一屆,2013年,山區:可持續未來的關鍵(Mountains:Key to a Sustainable Future)。
第十二屆,2014年,山區家庭農民:喂養人類,養護地球(Mountain Family Farmers:Feeding People,Nurturing the Planet)。
第十三屆,2015年,推銷山貨,改善生計(Promoting Mountain Products for Better Livelihoods)。
第十四屆,2016年,山區文化:弘揚多元,彰顯特征(Mountain Cultures:Celebrating Diversity and Strengthening Identity)。
第十五屆,2017年,山區面臨的壓力:氣候、饑餓、遷移(Mountains Under Pressure:Climate,Hunger,Migration)。
第十六屆,2018年,山區很重要(Mountains Matter)。
第十七屆,2019年,山區對青年至關重要(Mountains Matter for Youth)。
第十八屆,2020年,山區生物多樣性(Mountain Biodiversity)。
(文中歷屆國際山岳日主題中文為作者翻譯,作者單位:中國糧食經濟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