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度全球谷物庫存月環比下調 2021/2022年度谷物產量前景樂觀
聯合國糧農組織4月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谷物產量27.65 億噸,同比增長2%。飼料用糧需求強勁,其中小麥飼用消費明顯高于預期,導致全球谷物期末庫存低于3月份預期。展望2021/2022年度,初步預計2021/2022年度全球谷物產量前景樂觀,連續第三年增長。3月份全球谷物價格指數123.6,環比下降1.7%,同比上升26.5%。
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谷物產量27.65億噸,同比增加5517萬噸,創歷史紀錄,比3月預測數上調395萬噸。小麥、玉米和大米產量均高于3月預期。預計全球谷物消費量27.77億噸,同比增加6485 萬噸,比3月上調1104 萬噸。環比上調的主要原因是小麥和大麥飼用消費明顯增加。預計谷物貿易量4.66 億噸,同比增加2540 萬噸,是歷史最高。預計全球谷物期末庫存8.08 億噸,同比減少1357 萬噸,比3月下調327萬噸,是過去5年來最低,庫存消費比是7年來最低。
1.小麥
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小麥產量7.74 億噸,同比增加1366萬噸,比3月上調29 萬噸。預計小麥消費量7.63 億噸,同比增加1239 萬噸,比3月上調845 萬噸。環比調增的主要原因是小麥飼用需求旺盛,其中,中國養殖業從非洲豬瘟疫情中恢復,國內玉米價格高漲,導致小麥飼料用量上升。預計小麥貿易量1.88 億噸,同比增加366 萬噸,比3月上調143萬噸,創歷史紀錄。中國和尼日利亞小麥進口高于預期。預計全球小麥期末庫存2.84 億噸,同比增加767 萬噸,比3月下調804萬噸。聯合國糧農組織稱,飼料消費增長前景削弱了中國小麥庫存增加的預期,是庫存環比下調的主要原因。
展望2021/2022年度,北半球部分國家冬小麥開始收獲,作物狀況總體較好,產量前景略好于預期。預計2021年全球小麥產量7.85 億噸。其中,歐盟小麥產量1.37 億噸,單產預期高于過去5年均值。英國產區天氣有利于小麥生長,預計產量將達到1400萬噸。俄羅斯降雨緩解了部分地區土壤墑情不足問題,但因缺乏足夠積雪,2月份寒潮天氣可能導致南部產區凍害率上升,加上播種面積下降,預計2021年俄羅斯小麥產量7900萬噸,降幅約7%。烏克蘭小麥產量前景向好,該國政府預計產量為2750 萬噸,高于歷史平均水平。預計美國小麥播種面積同比增長5%,小麥產量5200 萬噸,同比略增。巴基斯坦小麥播種面積增加,預計產量超過2700 萬噸的政府目標。印度小麥前景較好,政府部門預測產量將達到創紀錄的1.09 億噸。預計中國小麥產量1.355億噸,同比基本持平。
2.玉米
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玉米產量11.55 億噸,同比增加1520 萬噸,比3月預測上調200萬噸。印度玉米單產高于預期,產量上調。預計全球粗糧產量14.77 億噸,同比增加3090 萬噸,比3月上調318 萬噸。預計全球玉米消費量11.79 億噸,同比增加2180 萬噸,比3月下調40 萬噸。預計全球粗糧消費量15 億噸,同比增加4268 萬噸,比3月上調287 萬噸。中國大麥飼用消費高于預期。預計玉米貿易量1.87 億噸,同比增加1200 萬噸,比3月下調60 萬噸。預計全球粗糧貿易量2.3億噸,同比增加1901 萬噸。預計全球玉米期末庫存2.79 億噸,同比減少2320 萬噸。中國和美國玉米庫存均同比大幅下降。預計全球粗糧庫存3.41 億噸,同比減少2130 萬噸。
南半球國家開始收獲2021年粗糧作物,產量前景總體較好。阿根廷玉米播種面積接近創紀錄水平,預計產量5800 萬噸。巴西播種面積擴大,預計玉米總產量1.08億噸,創歷史紀錄。南非產區天氣條件一直較好,播種面積擴張,單產上升,預計玉米產量1700 萬噸,接近歷史最高水平。北半球玉米開始播種。美國農業部種植意向報告預計該國玉米播種面積同比略增,但低于市場預期。
3.大米
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大米產量5.14 億噸,同比增加1060萬噸,比3月上調48 萬噸,泰國產量略高于預期。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大米消費量5.14 億噸,同比增加977 萬噸,比3月下調28 萬噸,仍是歷史新高。預計全球大米貿易量4818 萬噸,同比增加273萬噸。預計全球大米期末庫存1.83 億噸,同比基本持平。尼泊爾、泰國和沙特庫存上升,孟加拉國庫存下降。
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大豆產量3.61 億噸,同比增加2310萬噸,增幅6.8%;消費量3.75億噸,同比增加1520 萬噸,增幅4.2%;貿易量1.7 億噸,同比增加30 萬噸,增幅0.2%;期末庫存4010萬噸,同比減少1480萬噸,降幅27%。
4月8日,CBOT軟紅冬麥主力合約收盤價629美分/蒲式耳,月環比減少18 美分/蒲式耳,降幅2.8%。美國季度庫存報告顯示美國小麥供應偏緊,但產區情況預示2021年全球小麥產量前景較好。美國農業部預計,美國小麥播種面積同比增長5%,阿根廷天氣狀況有利于小麥播種,俄羅斯歐洲地區作物越冬狀況良好,某分析機構預計2021年烏克蘭小麥產量同比提高10%。
4月8日,CBOT玉米主力合約收盤價579.25美分/蒲式耳,月環比上漲32.25美分/蒲式耳,漲幅5.9%。大豆收獲延遲及降雨耽擱了巴西二季玉米播種,某公司將巴西二季玉米單產預期下調了3.6%。3月份法國對歐盟及英國之外的飼料大麥出口量達到45.79 萬噸,是過去4年來高點,全部銷往中國。
4月8日,泰國破碎率5%大米FOB報價504美元/噸,月環比下降40美元/噸;越南破碎率5%大米FOB報價500美元/噸,月環比下降20 美元/噸。泰國大米出口報價跌至4 個月來最低,價格下跌主要原因是加工商大米庫存充足和泰銖匯率走低。自3月初以來,泰銖兌美元匯率累計下跌3.5%。越南大米出口疲軟,出口商降低報價,與印度和泰國大米展開競爭。越南國家統計辦公室預估,一季度越南大米出口110 萬噸,同比下降30.4%。
4月8日,CBOT大豆主力合約收盤價1414.5美分/蒲式耳,月環比下降20 美分/蒲式耳,降幅1.4%。美國農業部發布大豆意向播種面積數據低于市場預期,但隨著巴西大豆集中上市,供應偏緊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緩解。巴西谷物出口商協會稱,3月份巴西大豆出口1490 萬噸,同比增加160 萬噸;預計4月份出口1400萬噸至1630 萬噸,很可能高于上年同期的1420 萬噸。
外媒報道稱,中國大豆壓榨利潤疲軟,預計5月份之前大豆需求將保持低迷態勢,將對美國和巴西大豆出口構成壓力。貿易商稱,油廠開工率下降,中國4-5月船期大豆進口需求很可能趨于減少。部分油廠表示,壓榨利潤虧損,大豆需求下滑態勢很可能將延續到7月份,預計6月份進口需求難以顯著增長。中國從美國和巴西采購的大豆數量占到兩國出口總量的60%以上,需求下滑將對美國和巴西大豆出口形成不利影響。盡管目前大豆采購步伐緩慢,但中國長期需求仍被市場看好。標普全球普氏預計,2020/2021年度和2021/2022年度中國的大豆進口量將分別達到1億噸和1.1 億噸。
美國農業部發布基于農民調查的播種意向報告,2021年美國農民計劃播種9110萬英畝玉米(折合3687萬公頃)和8760 萬英畝大豆(3545萬公頃),均低于市場預期。美國農業部某首席經濟學家表示,價格上漲將鼓勵農民增加播種面積。美國農業部2月份曾預計2021年美國玉米播種面積9200 萬英畝(3723 萬公頃),同比提高1.3%;大豆播種面積9000 萬英畝(3642萬公頃),同比提高8.3%。但接受調查的農民播種意愿并不很高。美國密蘇里大學經濟學家本·布朗認為實際播種面積將高于美國農業部意向報告。他表示,玉米和大豆價格高企,中國加大采購美國玉米和大豆,加上天氣因素制約南美作物產量,都將鼓勵美國農戶種植玉米和大豆。不過鑒于小麥播種面積趨于增加,棉花播種面積穩定在1200 萬英畝,高粱播種面積增加,幾乎所有農作物都在競爭耕地,減少了可供種植玉米和大豆的耕地規模。布朗稱,如果天氣良好,且價格保持堅挺,預計6月份播種結束時美國農業部可能上調播種面積。大豆種植成本低于玉米,可能促使農民在收獲冬小麥后提高雙季大豆面積。基于當前的大豆庫存和播種意向,他認為未來一年大豆供應依然緊張。
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宣布,俄羅斯將從2021年7月1日起對葵花籽實施高額出口關稅,并將從2021年9月1日起對葵花油實施出口限制。俄經濟發展部部長馬克西姆·雷舍特尼科夫表示,俄羅斯葵花籽加工能力遠高于供應量,國內供應不足,因此葵花籽出口關稅將非常高,目的是將全部葵花籽都要留在國內加工。關稅規模將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整。葵花油出口限制措施將從9月1日開始生效,有市場人士表示,葵花籽出口關稅可能提高到50%。目前葵花籽出口關稅為30%。
《油世界》稱,全球棕櫚油生產依然受到制約,即便是價格大幅上漲,仍然無法解決種植園人力不足的結構性問題。過去一年,馬來西亞油棕櫚種植園一直面臨勞工短缺問題。因產量下降,消費增長,《油世界》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植物油消費量將連續第二年超過產量,導致庫存進一步下降。預計2020/2021年度全球17 種油脂出口減少100萬噸,進口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引發食用油價格飆升。《油世界》表示,植物油價格高企,利潤誘人,將鼓勵南美增加大豆壓榨,提振出口供應增加,但將造成豆粕產量上升,對豆粕價格造成壓力。2021年3月,巴西將生物柴油強制摻混比例提高到13%,生物柴油需求增長,原料供應趨緊,將導致2021年巴西豆油出口能力趨于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