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松宗 馬鹿群 黃其術
(1.廣西欽州市欽北區板城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欽州 535000;2.廣西欽州市欽北區新棠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欽州 535000;3.廣西欽州市青塘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欽州 535000)
紫云英是一種綠肥作物,翻壓還田是我國一種重要的傳統農業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的技術措施。近年,由于化肥有著施用方便、見效快的特點,導致化肥在農作物種植中得到大范圍的應用,也因此大幅度減少了綠肥的施用。化肥的大劑量使用不僅會導致土壤的有機質下降,使土壤酸化板結,還會造成土壤鹽漬化等耕地質量下降的問題,嚴重的還會導致水體產生富營養、出現溫室氣體排放等惡化環境的現象,由此綠肥紫云英才被逐漸重視和普及使用起來。紫云英是一種富含多種有機質的綠肥物,有著改善土壤質量的功效,使耕地質量得到最大化的提高。且紫云英是一種純天然的有機肥料,其不含有重金屬、抗生素以及激素等物質殘留的威脅,在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同時還可以有效減少化肥的使用量,促使農產品質量有效提升。
板城鎮新城村委的農戶有種植綠肥紫云英肥田的傳統,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保留著晚稻后冬種綠肥紫云英提高地力的良好習慣,并自己留種自己種,使之前引進的紫云英品種馴化,成為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良品種,該紫云英品種具有適應性強、生育期短、早生快發、產量高的特點。近年來,板城鎮對紫云英翻壓進行了相關田間試驗,其結果表明:使用綠肥紫云英翻壓與化肥結合后的水稻產量要比純化肥水稻產量增加,也比只施紫云英綠肥的水稻增產,此外綠肥翻壓的量不同,導致水稻化肥減少量也不同,翻壓量越大后季水稻化肥減少量越多。例如,每667m2翻壓的紫云英仙草為2500~3000kg,當使用紫云英還田+40%推薦配方給水稻施肥量是最高的。不同品種的水稻推薦搭配的配方及施肥量也不相同,紫云英翻壓后季化肥減少比例也不相同。在相同的紫云英翻壓量下,低產品種要比高產品種施肥量比例高。例如:兩種品種都進行2000kg的紫云英翻壓,高產品種后季水稻深兩優5814就用施肥量最高的推薦配方紫云英+20%,而豐兩優4號這種中低產米質優的最高施肥量推薦配方就為紫云英+30%。由此可見化肥與綠肥結合是一項重要水稻施肥技術,但其中的后季水稻所需要的化肥使用量與減量的合理配置比例,還需要不斷地摸索和研究。此次研究選用的水稻品種為板城鎮的早稻中高產品種特優航3號,600kg目標產量,1500kg紫云英產量,通過此次試驗的開展和驗證可以用來指導板城鎮對紫云英還田應用的大面積推廣,使同期化肥減量能達到20%以上。
1.1 試驗地概況。試驗地點在板城鎮新城村委會彭家村農戶黃光新責任田。試驗品種為本地紫云英和余江大葉紫云英。早稻品種用特優航3號,全生育期128天左右。化肥品種及價格分別為含N≥46%的貴州宜化尿素2.4元/公斤、含P2O5≥12%的北海普通過磷酸鈣0.6元/公斤、含K2O≥60%的加拿大氯化鉀2.5元/公斤。
1.2 試驗方法。試驗共設3個不重復的處理。在距離試驗田四周田埂1m處開好寬30cm、深25cm的圍溝。在播種前田內縱向開2條深20cm、寬25cm的溝,劃分為3個面積均為0.2畝,且均分成3部分試驗田,各部分小區長13.3m、寬10m,并按處理設計要求進行綠肥種植。插秧前分別按小區進行綠肥壓青,畝施用土壤調理劑50公斤,促進綠肥腐熟,降低土壤酸性,并提前15天塞好田埂。水稻移栽后,依照高產施肥管理要求,全生育期畝施N-P2O5-K2O=11-4.5-8公斤/畝。40%的氮肥、50%鉀肥、全部的磷肥作基肥,其余作追肥。3月8日播種,4月5日移栽,插植規格為20×17cm。4月12日回青,5月20日達分蘗盛期,6月18日抽穗,7月17日成熟收割,全生育期128天。收割時各小區單割單稱,各處理田間農藝措施一致。
處理1:CK對照(沒有種植綠肥)。
處理2:本地綠肥——紫云英。
處理3:商品綠肥——余江大葉紫云英。

表1 綠肥各生育時期
畝用紫云英種子2公斤,在晚稻齊穗后播種,種子用清水浸泡24小時后撈出,再用稀米湯將根瘤菌調成糊狀后與種子和少量細砂或雞屎進行攪拌后撒播。播種前在保持田面濕潤的同時將田水排干,從而防止積水漚苗或過旱不利于幼苗的生長。12月10日畝施過磷酸鈣25公斤。2月10日畝施尿素5公斤。各處理后期有白粉病發生危害,處理3較處理2嚴重,畝用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
3.1 綠肥還田減量施肥對土壤肥力的影響。水稻試驗前與收獲后的土壤檢測較比說明:應用綠肥翻壓后的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比CK高,由此可見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可以隨著綠肥翻壓的施用而提高。其土壤的pH值在不同處理中沒有什么變化,均在4.8~4.9左右。被處理后的土壤養分相比試驗前的土壤養分低,其處理速效養分沒有什么差別,都比CK處理值高。
3.2 不同施肥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從表2中可知,處理3比處理2畝增產180公斤,畝產量差異不是很大,可能是處理2早生快發,在同一時期壓青時其干物質己轉換為種子營養,而壓青時處理3正處在盛花期。

表2 小區綠肥實際產量統計表單位:kg/小區
從表3、表4看,畝有效穗和千粒重差異不大,但穗總粒和實粒相差較大,穗總粒處理2比處理1多14.59粒,處理3比處理1多24.94粒;穗實粒處理2比處理1多11.95粒,處理3比處理1多21.4粒。而處理2與處理3之間的穗總粒和穗實粒,處理3比處理2分別多10.35和9.45粒,從中可以認為處理3比處理2更有提升肥力的可能,但從小區綠肥實測產量和水稻產量看處理2反而比處理3增產2.4公斤稻谷,兩者相差不大。

表3 水稻產量表

表4 水稻植株經濟性狀考種
3.3 紫云英翻壓化肥減量對水稻經濟收益的影響。從表4可以看出,處理2水稻效益最高,綠肥還田和80%配方相結合的施肥處理會使后季水稻經濟收益最高化,其比綠肥翻壓加化肥配方的處理每667m2多增加147.7元的經濟效益,且比CK增加16.2%的經濟效益,為55.9元。與處理3比對照減少4.8%。這說明在該田地實施冬種綠肥紫云英原地翻壓還田種植早中稻特航3號,后季水稻施肥減量20%,可以達到增產增效的目的。
3.4 不同處理水稻主要性狀與產量表現。紫云英還田后減量施肥對水稻植株的株高、有效穗數和穗總粒數等性狀有影響(表4),減量施肥處理水稻的株高比測土配方推薦施肥量施肥處理(CK)矮1~2cm,比減0.7%~1.4%。每667m2有效穗數減少0.51萬~1.51萬穗,比減3.4%~10.1%。穗總粒數既有增加也有減少。處理2、處理3水稻每667m2產量為586.2kg、553.3kg,分別比CK增產1.5%和減產4.2%。經方差分析(表5),處理間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處理2水稻產量與CK無顯著差異。

表5 方差分析
3.5 不同處理土壤理化性狀變化。在各項試驗后對小區土壤樣品的有機質、全氮、堿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鉀、速效鉀、緩效鉀、pH值、CEC進行檢測。測試結果說明,紫云英鮮草還田后土壤理化性狀等發生變化,其中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比較明顯,紫云英鮮草還田處理比對照分別提高6.2%、2.3%、5.2%和2.9%。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通過種植綠肥紫云英使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增加,從而提升了地力,并使水稻產量有所增產。但兩個綠肥品種之間在提升地力方面不存在差異性,且兩者相比之下,本地紫云英具有早生快發早熟等優點,更適合本地種植以及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