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婕
(山東理工大學,山東 淄博 255049)
諸城市位于山東省中東部,是山東半島重要的交通樞紐。諸城市年平均氣溫12℃,年均降水量776毫米。盛產蘋果、板栗、小麥、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為全國商品糧基地之一。區位和資源特點為田園綜合體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使得諸城市的田園綜合體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1.1 諸城市的田園綜合體以現代農業發展為基礎。諸城市的田園綜合體基本都是以農業發展為基礎,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發展第二、三產業。縱觀全市田園綜合體,園區內多規劃建有農作物采摘區,且種植面積占整個田園綜合體的比重較大。園區內生產特色農產品,并衍生加工相關農副產品。例如位于皇華鎮的華山榛業田園綜合體,主要生產榛子,并加工大鍋炒榛子、榛子油、榛子粉等榛子系列產品。位于南湖區的永輝農場,種植蘋果、柿子等,加工蘋果干、柿子餅等綠色產品。
1.2 諸城市的田園綜合體在發展過程中,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具備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近年來,諸城市田園綜合體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高,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有效產業鏈條。田園綜合體的發展通過土地的利用,對于促進農民就業,幫助農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田園綜合體的發展又促進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對于人居環境提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例如華山榛業田園綜合體,該園區因地制宜大面積種植榛子,依托特有的梯田景觀,規劃建設生態木屋、觀光景觀帶等休閑娛樂設施,打造休閑、娛樂、觀光為一體的旅游景點,發展鄉村旅游業,增加新業態,并生產榛子仁、榛子乳、榛子油等榛子系列產品,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園區通過土地流轉,使得周邊農戶獲得土地收益,并吸收農民入園打工,拉動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大面積種植的榛子,覆蓋山體,對于保護水土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具備較高的生態效益。
目前,諸城市發展較為成熟的田園綜合體主要有常山永輝農場、竹山生態谷、華山榛業田園綜合體等。在本文中作簡要介紹。
2.1 常山永輝農場位于諸城市南湖區常山腳下,臨近市區,交通便利。占地面積600畝,有木屋14棟,其中度假木屋3棟,游客服務中心,餐飲木屋10棟。年可接待10萬人進行休閑、采摘、度假,同時帶動周邊農民300名就業,
園區以休閑農業、觀光旅游、有機采摘為發展方向,集生態農業、旅游觀光、休閑采摘、科普教育、農耕文化和農家樂食宿為一體。園區內配套設施齊全,可接待餐飲、團建、研學等活動。主要生產蘋果、梨、杏等水果,黑豬、雞蛋、鴨蛋等農副產品。
2.2 竹山生態谷位于諸城市林家村鎮,占地2萬畝,植被覆蓋率達97%。生態環境優良。是集休閑、觀光、健身、度假、游樂和民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園區以生態保護為前提,將整個園區分為“藥王谷養生區、森林養生養老區、溫泉療養區、文化養生區、農耕體驗區、休閑度假區”六個板塊。具有山野觀光、森林康養、生態農業、運動游樂、房車露營、民俗文化、溫泉度假等功能。
2.3 華山榛業田園綜合體位于諸城市皇華鎮,規劃占地1.9萬畝。園區以榛子產業為核心發展方向。園區分為綜合服務接待區、農業文化創意區、農耕懷舊體驗區、加工倉儲物流區、山水休閑度假區5個板塊。已開發產品有大果榛子、榛子油、榛子粉、榛子露等。形成集“榛子研究、榛苗繁育、基地種植、產品精深加工、線下線上銷售、休閑旅游”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3.1 規劃管理滯后,發展觀念轉變緩慢,主導意識不強。就諸城市目前的情況來看,有較為成熟的田園綜合體,初具規模。但是其他田園綜合體大多數發展不夠成熟,無論是餐飲、休閑娛樂還是農副產品的銷售,各要素相互之間的結合不緊密,模式單一。就餐飲來說,大多數還屬于單一的“農家樂”飯店形式,零星分散,不成規模,不成特色。小園區局限于采摘和銷售,產品結構類型單一,缺乏專業規劃,地域環境和文化內涵的挖掘不夠,創新不足。
3.2 發展層次偏低。現有的旅游景點較為分散,難以形成規模優勢。再加上缺乏統一營銷推介,線上線下服務對接能力不強,僅僅處于資源開發初級階段,除了幾個規模較大的田園綜合體體外,其他田園綜合體的發展規模和檔次難以有大的突破。
3.3 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購、娛)及其相關產業發展不協調,產業結構僅僅處在資源開發的初級階段。當前除了幾個已成規模的園區外,其他園區的基礎配套設施還比較薄弱,尤其是道路的建設、水電暖的供應跟不上,甚至有些園區沒有達標的公共衛生廁所,餐飲環境差,旅游體驗差。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著招商引資。
3.4 缺乏專業人才。就目前來看,諸城市田園綜合體的服務人員沒有接受專門的訓練,僅處于簡單的粗放式接待。同時在現代農業發展方面的專業人才嚴重不足,缺乏與旅游相關的導游、規劃、營銷、電子商務及會展人才。人才的缺乏直接導致了服務質量的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園區的發展。
4.1 通過合理開發推進景點質量的提升。高標準高起點,做好現有田園綜合體的規劃。相關部門對田園綜合體的規劃建設工作嚴格把關,高標準規劃、嚴標準論證,將園區挖掘出各自的特色和優勢,因地制宜實施開發。使得園區與園區之間特色區分鮮明,避免雷同。同時注重園區之間的聯動性,形成規模發展。
4.2 提供豐富的旅游體驗。各田園綜合體要深入挖掘自身特色,避免千篇一律,例如:可以通過研學旅行提供豐富的旅游體驗,注重與高校、旅行社、企業等展開合作,要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歷史內涵發展文化旅游。
4.3 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相關部門可對全市田園綜合體進行串線規劃,通過舉辦推介活動,將全市的田園綜合體向外界宣傳,擴大宣傳面。作為園區自身,也要注重加強宣傳,可以通過自媒體,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手段,擴大宣傳效果。推出采摘節、自行車環行等活動,吸引公眾參與。例如常山永輝農場的農民豐收節、華山榛業田園綜合體的榛子采摘節等。
4.4 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要完善景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停車場、道路、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廁所、購物中心等公共設施,形成業態豐富、功能完善的特色化片區。滿足人“衣、食、住、行、游、購”的全部需求。
4.5 加強人才培養。吸納農業、旅游業、食品加工等相關專業人才加入,為田園綜合體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政府部門為園區提供員工深造學習的機會。園區要注重管理層素質的提升,在員工招聘過程中應提高相應待遇,吸引高素質人才加入。例如每個園區都應該至少具備一個講說員導游,能夠較好地將園區介紹給參觀者。同時還要有農業、旅游業的相關人才,對園區的發展做好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