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肅寧
(甘肅省嘉峪關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甘肅 嘉峪關 735100)
農產品質量安全長久以來都是國際上較為關注的問題,近年來我國發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也對農產品質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為了提高農產品的質量管理能力,有必要將信息技術融入農產品質量動態監管中,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整體監管,及時追溯問題的源頭,采取合理的手段進行整治。
我國近年來逐漸加強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管理,在技術研發和普及上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然而由于我國總人口較多,農業的整體情況也較為復雜,為提高農產品的總體質量安全管理帶來了困難,加上我國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信息系統的建設不夠完善,導致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不平衡,在一些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還沒有得到普及。當前我國農產品的經銷渠道主要是農產品生產基地、生產商與零售企業之間的直接合作,采取直接合作的形式能夠減少銷售的流程,但是對零售商追溯農產品安全造成了阻礙。因此針對當前的問題,相關部門主要采取從源頭上控制質量安全的辦法。我國當前對于農產品生產源頭的質量控制已經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在實踐中不斷加強制度的完善。
我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機制當前仍然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最早的相關管理規定可以追溯到2001年7月上海市頒布的《上海市農產品安全監管暫行辦法》,其中對上海市農產品生產銷售過程進行了規范,提出了追溯監管舉措。隨后在政府的主導下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不斷完善。2007年河北省建立起蘋果的質量安全追溯機制,在蘋果銷向市場前將蘋果打上了標簽條碼,為消費者查詢蘋果生產的具體信息提供了便利,進而推動了全國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的發展。隨后政府逐漸完善了質量安全問責機制,提高了相關法律法規的威懾力。在互聯網技術逐漸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各地政府逐漸加快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的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高了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便利性。
在農產品生產的過程中應該從各個方面提高生產的規范性,因此政府應該首先對生產資料進行規范,加強制度的落實,同時提高農產業生產商的法律意識,確保生產資料的選擇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從而進一步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在生產者采購生產物資的過程中,政府應該鼓勵生產者通過正經的實名制渠道進行購買,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應該推動相關信息平臺的建設,確保采購流程的透明化,并且需要將信息化追溯監管系統與物資采購平臺相結合,提高收集數據的智能化水平,為之后的質量安全管理追溯提供準確的數據。
當前大數據在各行各業的管理中逐漸得到了普及,大數據在信息管理上具有智能化、自動化的優勢,不僅能夠節約人力,還能縮短數據信息處理的時間,提高結果的準確性,進而從整體上提高信息的處理能力。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信息系統的過程中,運用大數據能夠快速對信息進行整合,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利用大數據能夠及時發現農產品信息儲存中存在的問題,并且為管理人員展示詳細的信息,為管理人員追溯農產品來源提供了方便。
在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信息系統應用到實際管理中時,應當根據系統運行的實際情況和時代的不斷發展,對技術進行創新和完善。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將已經現代化技術運用到農產品信息追溯中,為了提高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專業人員對軟件系統進行升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信息系統需要做到能夠對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整體過程進行動態監管,為管理人員的信息查閱提供便利,在追溯的過程中提供完善的農產品信息,需要提高信息編碼技術的運用。在技術的創新中應該不斷完善系統的應急預案,保證能夠對突發事故采取及時的處理手段,降低對消費者的危害。
農產品的質量保證主要依靠農產品的生產人員,對于農產品質量的監管要從源頭上控制,首先相關部門應該針對農產品質量對生產過程進行嚴格規范,為農業生產制定嚴格的管理規范,并且確保制度的落實。相關部門應該重視農業生產人員意識的提高,加大對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農產品生產人員的法律意識。農業生產部門應該定期舉辦講座和培訓,對農業生產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質量安全意識,并且加大新技術的推廣普及力度,為提高農產品質量提供技術保障。在對農產品源頭進行控制時需要根據生產地點的不同,制定對應的管理制度,確保生產管理制度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在農產品種植到流入市場的過程中,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做好信息的統計和記錄,確保農產品的質量符合國家相關管理規范。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夠為提高農產品質量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因此需要加強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管機制,推進農產品質量的現代化管理。監管制度的制定應該從農產品生產過程出發,涉及銷售、購買等流程,對農產品質量進行全程監管,及時發現質量問題的源頭并進行整治,提高各環節人員的監管意識和法律意識,提高農產品生產銷售流程的規范性。在日常管理中應該加大巡查力度,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及時發現信息不對應的問題,對相關人員進行懲處,加大法律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中的威懾力,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時效性。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對農產品安全的監管應該覆蓋到線下和線上兩個部分,對農產品生產者進行指導,確保信息錄入流程的規范性。
為了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的整體信息獲取程序,需要有關部門對組織程序進行完善,通過建立起完善的監管系統,提高農產品銷售過程中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各級農業監管部門應該加強對組織程序完善的重視,通過部門之間的協作,對農產品生產源頭進行全面了解,制定出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監管制度。在監管工作中應該加強責任的落實,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信息系統的建設,為安全追溯系統的完善提供資金保障。為了加大信息化技術的普及力度,有關部門需要通過定期培訓,提高人員的信息技術操作水平,提高農產品生產人員對信息技術的認識。為了保障農產品銷售流程中的各方人員能夠及時掌握市場信息,需要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加強信息的交流,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信息系統的有效運行。
為了充分發揮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信息系統的價值,需要相關部門根據信息追溯的需求,不斷對系統的功能進行完善,首先需要對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信息系統管理制度進行統一,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信息的實時傳遞。此外,應該加強編碼技術在信息追溯系統中的運用,建立起完善的編碼信息庫,對農產品的生產日期、規格、使用情況進行記錄。其次,需要建立起信息公開平臺,提供信息共享服務,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信息系統的安全性,提供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能力。最后,應該加強信息化平臺的決策能力,對出現問題的農產品啟動緊急預案,及時采取科學的手段進行處理,降低質量安全問題帶來的影響。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信息系統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但是相關技術和政策在實踐中得到了不斷完善,為了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需要相關人員及時對系統進行更新,加強對農產品生產和銷售流程的整體監管,對農產品銷售的整體流程進行全面監管,提高農產品生產的規范性,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加強農產品生產人員對市場情況的了解,并且提高各方人員的法律意識,為市場和餐桌上的農產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