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平
(東莞市水鄉中心醫院,廣東 東莞 523000)
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在我國高血壓疾病主要發病于經濟文化較為發達的地區,且經濟文化越發達,該疾病的發病率越高;高血壓疾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無癥狀或出現頭暈、頭痛、耳鳴以及血壓升高(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等,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案及時進行血壓水平控制[1]。部分參考文獻中曾提出,針對高血壓患者臨床治療中需要采取相關的護理措施進行有效輔助,幫助患者改善相關不良生活習慣,獲取較好的疾病認知度,從而整體提升日常生活和生存質量[2]。因此,本次研究中將隨機抽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收治的高血壓患者786例,給予健康教育后的分析其臨床效果及依從性。
本次研究選取對象為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86例高血壓患者;給予所有納入研究對象進行統一編號后應用等量數字隨機的方式均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常規組393例接受普通護理干預,患者的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為36歲和69歲,均值(53.12±2.33)歲;其中男性290例,女性103例;患者的最長病程時間為11年,最短病程時間為2年,均值(5.33±1.32)年;實驗組393例接受健康教育,患者的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為36歲和69歲,均值(53,20±2.30)歲;其中男性283例,女性110例;患者的最長病程時間為11年,最短病程時間為2年,均值(5.30±1.25)年。兩組高血壓疾病患者的相關研究資料比較差異小,無統計意義(P>0.05),經本院相關倫理委員會監督核準后可納入研究。
常規組,患者入院后接受相關指標及用藥禁忌證的檢查后,按照醫囑接受常規治療方案,同時由護理人員給予血壓監測、環境護理等普通護理干預內容。實驗組,則在常規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如下。
1.2.1 疾病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為患者進行針對性的疾病宣教,將高血壓疾病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案、配合要點及注意事項進行逐一講解,并采取視頻宣教、宣傳單頁發放、健康講座的方式進行一對一的疾病健康知識普及;同時護理人員需要針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過程中提出的相關護理問題進行耐心的解答,從而整體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治愈信心,提高對于高血壓疾病的認知度及臨床依從性。
1.2.2 用藥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每例患者的用藥屬性向其家屬和本人進行用藥指導,普及按時用藥的重要性;同時還需要將隨意停藥、減藥、換藥的危害進行告知,與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后協同對患者的日常用藥情況進行監督和指導,告知家屬如果發現患者用藥過程中出現相關不適癥狀,需要立即就醫治療。
1.2.3 生活健康宣教
高血壓疾病與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因此護理人員還需要時刻關注患者的日常生活、飲食及運動情況,叮囑家屬在滿足患者個人喜好的同時還要科學飲食、少食多餐;通常情況下,高血壓疾病患者的日常油脂攝入值為25-30g/d,食鹽攝入量在≤6 g/d,水果及蔬菜分別為200-400g/d和300-400g/d,一定要叮囑患者和家屬在日常飲食中切忌暴飲暴食;根據患者的實際個人身體狀態,告知其日常生活中堅持每天的鍛煉,并進行步行、氣功、游泳等強度不大的有氧運動,幫助其提高身體抵抗力,增加恢復效果。
依從性[3]:由本院具有豐富經驗的醫護人員進行評估,完全依從:遵照醫囑服藥,保持健康合理的飲食、生活習慣;部分依從: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主動改善不良的用藥、飲食及生活習慣;不依從:未能滿足以上兩種診斷標準,甚至更為嚴重;依從性=完全依從性+部分依從性。
護理效果[4]:分別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健康知識知曉程度、血壓水平(舒張壓、收縮壓)進行觀察記錄,并作以有效的對比和分析;其中健康知識知曉程度采用問卷調查方式,主要內容包括:疾病癥狀、治療方案、配合要點及運動鍛煉等,滿分100分制,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知識知曉程度越高。
針對本次研究中納入的786例高血壓患者均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相關數據分析。計數資料根據情況采用(n/%)及(±s)分別進行表示,檢驗值則采用χ2值及t值統計。如果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常規組中不依從患者23例,依從患者370例;實驗組中不依從患者10例,依從患者383例;相比依從性,常規組(94.15%)低于實驗組(97.46%),組間對比(χ2=5.346,P=0.021),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護理前的血壓水平、健康知識知曉程度相比,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的血壓水平(舒張壓、收縮壓)及健康知識知曉程度評分改善效果均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詳見表1。
表1 常規組和實驗組的護理效果對比[±s]

表1 常規組和實驗組的護理效果對比[±s]
組別 例數 舒張壓(mmHg) 收縮壓(mmHg) 健康知識知曉程度(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常規組 393 99.85±5.06 90.86±4.06 158.25±6.88 141.35±3.56 69.80±3.60 75.40±2.50實驗組 393 99.56±5.78 82.16±3.47 158.87±6.96 125.26±3.36 69.60±3.70 81.10±1.80 t-0.748 32.293 1.256 65.160 0.772 36.681 P-0.455 0.000 0.210 0.000 0.440 0.000
參考相關醫學研究數據發現[5],目前我國的高血壓疾病發病率逐年呈現出上升的發展趨勢,且主要發患者群的年齡均在65歲及以上,約占據所有年齡階段發病患者的63.2%,需要給予一定的關注和重視。
傳統的高血壓護理中,通常給予患者實施血壓監測、環境護理等普通護理干預內容,整體干預效果不是較為顯著,仍需要不斷的研究和分析[6]。在本次研究中通過給予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后的結果表示:兩組護理前的血壓水平、健康知識知曉程度相比,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的血壓水平(舒張壓、收縮壓)及健康知識知曉程度評分改善效果均優于常規組,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健康教育屬于高血壓護理中較為重要的一項護理內容,其主要是通過由本院具有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為患者實施疾病健康教育、用藥健康教育、生活健康教育等內容充分改善其不良生活習慣,提高對于高血壓疾病致使的知曉程度,從而改善患者的血壓水平和依從性。針對以上結論本次研究結果也提供了有效依據,即:相比依從性,常規組(94.15%)低于實驗組(97.46%),組間對比(χ2=5.346,P=0.021),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干預中相比普通護理,健康教育干預后的效果更佳;不僅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壓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等血壓水平和健康知識知曉程度,同時還可以幫助患者樹立積極的治愈信心,掌握健康的飲食和鍛煉計劃,整體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