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鐫
(靖江市人民醫院 婦科,江蘇 靖江 214500)
近年來,醫療技術不斷發展,在治療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等疾病方面也有了較大的進展,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是常用的治療手段,該項技術對患者造成的傷口較小,術后恢復較快,在臨床治療中效果較好[1]。但因手術仍舊屬于侵入性操作的形勢,會對患者身體及心理上帶來較大的傷害,因而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實施有效的治療方式對疾病的恢復起著關鍵性作用[2]。本次研究的主題是在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中應用ERAS理念的效果,以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間的80例患者為例,現做報告如下。
選取于我院就診的80例行子宮切除手術治療的患者,根據治療的方式分2組,對照組40例中男性有22例,女性有18例,年齡39-65歲,平均(52.42±1.25)歲,病程5-22個月,平均(13.52±2.85)月;實驗組40例中男性有23例,女性有17例,年齡40-69歲,平均(54.92±1.25)歲,病程4-23個月,平均(13.52±2.25)月。對比這些患者的基線資料得出P>0.05,符合對比條件。
納入標準[3]:所有的患者都符合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的適應證,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并自愿配合研究。
排除標準[4]:認知障礙、語言障礙或有精神疾病史者,合并心肺功能、肝腎功能障礙者,凝血功能存在障礙者,患有惡性腫瘤者,存在免疫缺陷者,治療依從性差者。
對照組:該組患者行常規治療。手術前一日告知患者做好腸道準備,給予患者導瀉劑,必要時采取灌腸處理,晚餐可飲水但22點之后需禁食禁水。做好皮膚與陰道的備皮,為患者及家屬講解、閱讀知情同意書,并讓家屬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手術采取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給予患者常規麻醉處置,并采取抗感染治療及補液。術后幫助患者取舒適的體位,要求其去枕平臥,6h后可翻身,也能夠飲水,術后排氣后可先飲流食,待無異常反應可過渡到半流食,直到恢復正常飲食。留置導尿管24-48h,術后繼續使用抗生素治療直到術后48-78h,給予患者常規補液,若患者疼痛強烈無法忍受則遵醫囑讓患者服用止痛藥物。
實驗組:該組患者在常規狐貍的基礎上開展ERAS理念干預。在手術之前的1-2天,由護理人員向患者以及家屬進行疾病和手術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講解,讓患者與家屬對此有所了解,消除其緊張、焦慮的情緒,提升患者手術依從性。術前6h要禁食,術前2h開始禁飲,做好皮膚和陰道的備皮準備,為患者及家屬講解、閱讀知情同意書,并讓家屬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手術采用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給予患者全麻處置,可采用短效麻醉劑。術前半h以靜脈滴注的方式給予患者抗生素預防感染。手術過程中可為患者蓋上被子或使用保溫毯,手術使用的液體可放置于37℃的恒溫箱中,用時從中取出。術后2h可飲用少量水,6h后可進流食。術后的24h若無異常情況可拔除導尿管并鼓勵患者盡早翻身活動或者坐立,盡早的下床活動有助于預防腸粘連。給予患者限制性補液,補液量不可超過30mL/kg。術后24h內可以停止抗生素的使用,若患者疼痛難忍可給予其非阿片類藥物止痛。
(1)對比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評分,采用焦慮自評表進行SAS的評分(滿分是100,評分不足50分者為正常,評分在50-60分則為輕度焦慮,評分在60-69分則為中度焦慮,評分超過69分記為重度焦慮)以及抑郁自評表進行SDS的評分(滿分是100,評分不足53分者為正常,評分在53-62分則為輕度焦慮、評分在63-72分則為中度焦慮,評分超過73分記為重度焦慮),患者評分越高則表示不良情緒越嚴重。(2)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疼痛評分,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價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重。(3)對比兩組患者排氣時間、留置導尿管時間以及下床活動時間。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全部數據均采用SPSS 23.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型的數據使用±s來表示,運用t值進行檢驗;計數型的數據使用%來表示,運用χ2值進行檢驗,當計算結果P<0.05則說明具有統計學差異。
實驗組干預后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SAS與SDS評分對比(±s,分)(n=80)

表1 SAS與SDS評分對比(±s,分)(n=80)
組別 例數 SAS評分SDS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40 40.23±6.46 39.74±6.47 45.32±11.56 43.54±10.57實驗組 40 40.31±6.53 36.11±6.32 45.26±11.61 38.21±10.42 t-0.0551 2.5383 0.0232 2.2712 P-0.9562 0.0131 0.9816 0.0259
實驗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住院時間、疼痛評分對比(±s)(n=80)

表2 住院時間、疼痛評分對比(±s)(n=80)
?
觀察組排氣時間、留置尿管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排氣時間、留置尿管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對比(±s,h)(n=80)

表3 排氣時間、留置尿管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對比(±s,h)(n=80)
?
傳統的開腹手術術中時間較長、患者創傷較大、出血量較多,術后感染率高、傷口疼痛、恢復時間長,盆腔廣泛粘連發生率高,腹部傷口瘢痕形成明顯。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技術逐漸應用于臨床手術治療當中,在治療子宮腺肌病、子宮肌瘤等疾病中常采用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該手術方式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小、術中出血量少、術后傷口愈合較快、術后傷口美觀逐漸替代大部分開腹手術[5]。腹腔鏡手術有助于減少術后感染發生以及盆腔粘連的發生,術后不會出現明顯的瘢痕,創口美觀性高于開腹手術,更易于被患者接受[6]。然而大多數患者缺乏對疾病和手術的認知,常出現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因此,在其圍手術期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極為重要。一方面可以促進患者身體盡快恢復,另一方面還可以顯著提上臨床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增加對疾病的了解程度,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同時,還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各項醫療技術不斷發展,對于不同疾病的救治成功率顯著提升,快速康復ERAS理念主要是要求醫護人員要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情況,根據實際的需求提供不同的臨床治療,并且在整個恢復期實施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對患者的不良認知進行糾正[7]。快速康復ERAS理念通過臨床治療資料的分析與改進,在結合傳統優質治療工作的基礎上,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干預內容,以患者的實際病情為基礎,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健康宣教,指導、引導患者全面的參與進患者的臨床治療工作當中,增加護患配合,減少醫護人員工作量,提高治療效率。快速康復ERAS理念是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進行完善的一種治療模式,結合患者的病情、病史及治療方式,制定有針對性的計劃,使患者了解治療的目的、方式及注意事項。快速康復ERAS理念可以為每一位患者提供個性化、整體化的服務,從而優化治療康復流程,讓患者能夠體會到更加優質的服務[8]。本文實驗結果顯示:治療后,實驗組SAS、SDS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各項臨床指標由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子宮切除手術圍手術期患者實施ERAS理念效果顯著,可有效消除其不良情緒,改善其生活質量,能夠縮短手術治療時間,減輕患者的痛苦,建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