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
(宿遷市沭陽縣中醫院,江蘇 沭陽 223600)
便秘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一類疾病,患者排便次數少,便質干硬,排便時費力,多需要開塞露或藥物進行輔助通便,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便秘的發生原因相對較為復雜,復發率非常高,單純用藥治療難以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且容易引發后遺癥[1-2]。中醫上將便秘歸為“大便難”“便秘”“陰結”等范疇,認為該病的病位在大腸,與肝脾、腎、胃均有密切關聯。中醫上對于便秘的治療有獨到認知且有豐富經驗,我科提出采用耳穴貼壓聯合大黃芒硝穴位貼敷的方式予以治療。現共選取我科60例便秘患者,旨在對耳穴貼壓聯合大黃芒硝穴位貼敷治療方式的效果進行進一步研究和分析,如下所示。
本次研究在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間內開展,共選取該時間段內在我科發生便秘患者共60例,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4~75歲,平均(48.51±2.33)歲。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3~76歲,平均(48.87±2.45)歲。經比較兩組的相關基礎性資料,P>0.05,無明顯差異,說明兩組之間存在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表示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參與。
對照組患者予以生活相關指導:飲食方面:指導患者多食用纖維素類食物,如芹菜、韭菜等,多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水果和蔬菜。指導患者每天飲水量達到2000mL以上,并攝入適量的花生油、蜂蜜等有潤滑腸道作用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生活習慣方面:指導患者無論是否有便意,均需要按時按點排便。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適量增加運動,運動以打太極、散步為主。情緒調節方面:與患者積極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嚴重程度和產生原因,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并多安撫患者的不良情緒,讓患者意識到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對于改善便秘癥狀的好處,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健康教育方面: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選擇適合患者的健康宣教方式,向患者系統的介紹關于便秘的發生原因、影響因素、臨床表現、特征以及預防和應對方法等,讓患者從科學的角度認知到如何有效預防和治療便秘。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耳穴貼壓聯合大黃芒硝穴位貼敷治療,如下。
耳穴貼壓:取耳穴:皮質下、脾、胃、大腸、直腸下端、小腸、交感,使用探棒對選取的穴位進行按壓,確定敏感點,使用75%酒精棉片對耳部皮膚進行消毒,自上而下、由內向外消毒2遍,待干。用一只手對耳廓進行固定,另外一只手在上述穴位上貼上王不留行籽,每穴按壓1至2min,按壓力度要輕柔,以患者有酸麻脹感為適宜,按壓時主動詢問患者是否有發熱、疼痛的感覺,同時持續觀察患者的不適癥狀發生情況。指導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至5次,夏季留置時間3天,冬季留置時間7天,更換到對側耳部穴位,操作方法同上。
大黃芒硝穴位敷貼:取大黃粉、芒硝比例為1:1,使用蜂蜜將兩種藥物調成糊狀,取直徑5cm膏藥貼,將藥物均勻攤平于膏藥貼的藥品圈內,厚薄為0.2~0.5cm。使用0.9%生理鹽水棉球對患者的神闕穴進行清潔,將膏藥貼放置在神闕穴上妥善固定。待患者恢復通便后,則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繼續使用3d至1周。在敷貼期間,持續觀察患者神闕穴及周圍皮膚的變化情況和排便情況,并主動詢問患者是否有不適感。
判定臨床療效的標準[3]:顯效:經治療后患者的便秘相關癥狀均基本消失,患者排便順暢,且情緒狀態良好,基本無焦慮情緒;有效:治療后患者的便秘相關癥狀較治療前相比有所改善,排便時間偏長,患者伴有輕中度焦慮;無效:治療后患者的便秘相關癥狀較治療前相比無明顯改善,或未達到顯效和有效的標準,患者的焦慮情緒嚴重,或病癥加重。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與每周排便次數進行準確統計,并將兩組的兩項指標進行組間比較。
評價標準:(1)評估治療前和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便秘相關癥狀改善情況,主要評估四項便秘相關癥狀,包括糞便性狀、排便不盡感、肛門阻塞感、排便困難,各項臨床癥狀的評分范圍均是0~3分,得分越接近0分則說明患者的臨床癥狀越輕,若得分越接近3分則說明患者的癥狀越嚴重[4]。(2)評估治療前和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焦慮情緒嚴重程度,采用焦慮自評量表[5]予以評價,量表以得分50分為分界值,得分在50分以下則說明患者無焦慮情緒,若得分超過50分,則所得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焦慮情緒越嚴重。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表示方法分別是均數±標準差、例數/百分率,P<0.05表示差異顯著。
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結果提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相比相對較高,組間對比,P<0.05,存在明顯差異,見表1。

表1 臨床總有效率的組間比較分析[n(%)]
治療前評估兩組患者的便秘相關癥狀評分,P>0.05,無顯著差異;治療后和治療前相比兩組的便秘相關癥狀評分均明顯降低,而觀察組治療后的相關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便秘相關癥狀評分的組間和組內比較分析(±s,分)

表2 便秘相關癥狀評分的組間和組內比較分析(±s,分)
組別 時間 糞便性狀 排便不盡感 肛門阻塞感 排便困難觀察組(n=30) 治療前 2.26±0.11 2.28±0.52 2.46±0.41 2.63±0.22治療后 0.57±0.18 0.62±0.17 0.52±0.23 0.62±0.11對照組(n=30) 治療前 2.25±0.13 2.27±0.45 2.45±0.48 2.64±0.29治療后 1.42±0.14 1.53±0.28 1.74±0,19 1.58±0,19 t/P對照組(治療前后) 23.795/0.000 7.647/0.000 7.533/0.000 16.746/0.000 t/P觀察組(治療前后) 43.880/0.000 16.619/0.000 22.603/0.000 44.758/0.000 t/P組間值(治療前) 0.322/0.749 0.079/0.937 0.086/0.931 0.150/0.881 t/P組間值(治療后) 20.416/0.000 15.216/0.000 22.398/0.000 23.950/0.000
經統計,觀察組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較對照組短,并且每周排便次數較對照組多,兩組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3 首次排便時間與每周排便次數的組間對比(±s)

表3 首次排便時間與每周排便次數的組間對比(±s)
組別 例數 首次排便時間(h) 每周排便次數(次)觀察組 30 28.84±2.16 3.56±0.28對照組 30 41.42±2.48 2.01±0.11 t/20.951 28.221 P/0.000 0.000
治療前評估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情緒嚴重程度,P>0.05,說明兩組患者的焦慮程度相似;經治療后,觀察組的焦慮評分降低更明顯,且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 治療前后患者的焦慮評分比較分析(±s,分)

表4 治療前后患者的焦慮評分比較分析(±s,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n=30) 75.48±2.16 45.29±2.33 52.045 0.000對照組(n=30) 75.84±2.35 56.95±2.17 32.346 0.000 t 0.617 20.058 /P 0.539 0.000 /
便秘有較高的臨床發病率,患者長期排便困難,加重了患者的負面情緒和心理負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對于便秘患者,臨床上要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予以治療,以盡早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實施常規生活指導的患者,用耳穴貼壓聯合大黃芒硝穴位貼敷進行治療可提高便秘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總有效率可達到90%,并且患者治療后的便秘相關癥狀評分更低,患者的排便時間更短,每周排便次數增加,而且患者治療后的焦慮程度較治療前也明顯改善,這充分體現了耳穴貼壓聯合大黃芒硝穴位貼敷的治療優勢。耳穴貼壓可以對消化系統相關穴位產生刺激,并對人體交感神經活動起到持續調節的作用,進而改善患者的腸道功能,是用于治療便秘的常用且有效方法[7-8]。同時配合大黃芒硝穴位貼敷治療,大黃可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芒硝可瀉下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貼敷神闕穴可由外達內,起到調理腸胃、通腑排便的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便秘患者,采用耳穴貼壓聯合大黃芒硝穴位貼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對于改善患者的便秘癥狀有積極療效,同時可縮短首次排便時間,增加排便次數,還有利于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總體優勢顯著,故具備臨床應用和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