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果,柏珊妮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四醫院骨科,廣西 桂林 541002)
骨科手術患者多合并嚴重功能障礙,臨床護理方法復雜、內容繁雜[1-2]。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患者對醫護質量的要求也日益增高[3]。因此,實施行之有效的護理管理對骨科護理極為重要。互動管理模式是指通過加強醫、護、患之間的交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方面潛力,進而提高護理質量的護理管理模式[4]。近年來,互動管理模式在多個臨床學科的應用均取得了較好效果[5-7]。我院采用互動管理模式在骨科護理也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四醫院骨科收治的60例骨折住院患者進行研究,按就診順序交替納入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20-49歲,平均(41.05±6.12)歲,骨折部位包括股骨11例,肱骨8例,脛腓骨6例,其他部位5例。對照組患者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19-50歲,平均(41.13±5.98)歲,骨折部位包括股骨13例,肱骨6例,脛腓骨7例,其他部位4例。兩組患者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兩組患者入組后均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包括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基礎護理、健康宣教、術前檢查和術前準備等術前護理、體位選擇、有效鎮痛措施以及病情觀察等術后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互動管理模式指導護理實施:(1)與護士長的互動。責任護士充分了解患者需求,根據患者需求及實際醫護條件,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并提交護士長審核。護士長依據臨床實踐經驗和相關指南審核把關護理方案,必要時親自了解患者實際情況和護士意見,指導責任護士進一步修訂護理方案,并針對重點護理措施和護理環節對護士進修幫帶,確保護理質量。不定期抽查護理方案落實情況,提醒責任護士查缺補漏。(2)與其他護士的互動。責任護士要與其他護士加強互動交流,互幫互助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互相學習提高護理質量,互相監督確保制度落實,互相提醒避免失誤發生。(3)與患者的互動。骨科住院患者大多合并功能障礙,心理負擔嚴重,心理狀態較差。責任護士要與患者加強經常性互動交流,深入了解患者實際困難,詳細了解患者心理狀態變化情況,及時修訂護理方案,提高護理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記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包括骨密度、骨痂X線評分、住院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出院當日,采用自制護理質量調查問卷對護理質量進行評估,指標包括基礎護理和病房護理評分、護理質量、護理模式和制度管理滿意度,單項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護理質量越好。
數據采用SPSS 18.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并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骨痂X線評分、骨密度高于對照組,而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骨痂X線評分(分) 骨密度(mg/cm2) 下床活動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 30 2.51±0.47 382.35±24.06 4.58±1.51 10.44±2.35對照組 30 1.87±0.39 368.29±18.15 6,19±1.82 14.72±2.48 t 5.740 2.555 3.729 6.861 P 0.000 0.013 0.000 0.000
觀察組基礎護理和病房護理評分、護理質量、護理模式和制度管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比較(±s)
組別 例數 基礎護理評分 病房護理評分 護理質量滿意度 護理模式滿意度 制度管理滿意度觀察組 30 94.65±3.08 96.28±2.04 96.11±2.07 95.43±2.72 96.42±2.38對照組 30 85.32±4.23 88.36±2.17 91,19±1.85 90.57±3.02 89.65±2.71 t 9.766 14.565 9.707 6.549 10.28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未發生不良反應,而對照組有1例患者煩躁焦慮,1例患者發生切口處滲血,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67%。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21,P>0.05)。
互動管理模式既往常用于企業管理,是一種經濟學概念。該模式旨在通過加強溝通交流,各個體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塑造,進而達到提升管理質效的目的[8]。近年來互動管理模式在臨床上也有較為廣泛的應用,被證實對患者康復有著促進作用。
護理管理質量與護理質量直接相關。傳統的護理管理理念陳舊,生搬硬套臨床標準,忽略了參與者的感受。而在互動管理模式下,護士長、護士與患者三者間加強溝通交流,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在保障了護理措施科學性、可行性的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執行率。例如在傳統的護理管理模式中,護士長生硬傳遞護理計劃,要求護士照章辦事,較少關注護士和患者的意見。有研究指出,在當前醫療資源緊張的現實矛盾下,單向管理易導致護士負性情緒加重,進而影響護士的工作效率[9]。還有研究發現,單項管理模式下護士因心理狀態差導致的差錯發生率占比高達47%-56%[10]。對于患者而言,既往制定護理方案主要依靠患者病情,較少關注其他情況。例如在病房管理時,生硬執行管理規定易導致矛盾激化。除此外,常規護理中心理干預、健康宣教等護理過程也大多流于形式。而在實施互動管理模式后,在不違背基本標準前提下,靈活掌握。護士長結合臨床經驗和護士意見指導護理方案制定,確保方案的高效執行。護士與護士的交流從相互幫助、提醒、監督等方面提高護理制度落實率,避免差錯發生。護士與患者溝通,營造以患者為中心的舒適環境,提高護理滿意度。總而言之,互動管理模式下三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均得到增強,有助于護理質效的提升。本次研究結果也發現,觀察組康復效果和護理質量均優于對照組,證實了互動管理模式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互動管理模式可提高骨科護理質量,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具有較大的臨床應用價值。但需要明確的是,互動管理模式并不是放任自由,必須堅持嚴字當頭,遵循基本的臨床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