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麗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門”和“戶”常常被相提并論。前面講過了“門”,今天我們來說說“戶”。
“戶”的甲骨文字形像一扇門。金文變化不大。后來歷經篆、隸,直到楷書,逐漸失去象形性。古代還曾出現過從“木”“戶”聲的字形,“木”表示戶為木制。
“戶”最初是指單扇的門。《說文解字》:“戶,護也。半門曰戶。”前一句講的是“戶”的功能,起防護作用;后一句講的是“戶”的意義,雙扇為門,單扇為戶。
古文中提到的“戶”通常是指室、房的門,這跟“門”通常指宅院的門有明顯區別。《禮記·禮器》“未有入室而不由戶者”,這里的“戶”是連通堂、室的出入口。《詩經·豳風·七月》“塞向墐戶”,“墐戶”是用泥封涂門的漏縫。《木蘭詩》“木蘭當戶織”,木蘭織布的位置是室內正對房門的地方。
“戶”由指室、房的門,進一步泛指房屋的出入口。《論語·雍也》中記載孔子的言論:“誰能出不由戶?”誰能不經過房門就走出去呢?言下之意,這是必經的地方,是正道。《老子》第四十七章中有言:“不出戶,知天下。”
一門之內為一家,因此,“戶”又指住戶、人家。一家為一戶。如《周易·訟》:“其邑人三百戶。”又如東晉袁宏《后漢紀·安帝紀上》:“民棄農桑,戶無聊生。”
“戶”是門,有防止人出入的作用,因此也就有了“阻止”的意思。《左傳·宣公十二年》:“屈蕩戶之。”意思是,屈蕩(人名)阻止他。《漢書·王嘉傳》:“坐戶殿門失闌免。”說的是王嘉掌守殿門,因阻攔不力而被免職。

“戶”字的字形演變
“戶”由房屋出入口,進一步指蟲類的洞穴。《禮記·月令》:“蟄蟲咸動,啟戶始出。”講的是仲春時節的物候變化,蟄蟲蘇醒,從洞穴中出來。
有趣的是,“戶”在古代還能指酒量。飲酒有“大戶”“小戶”之說。且看《敦煌變文集·葉凈能詩》中的這段對話:“帝又問:‘尊師飲戶大小?凈能奏曰:‘此尊大戶,直是飲流。”不難推斷,“大戶”就是酒量大的意思,“小戶”反之;同時,“大戶”也可指酒量大的人,“小戶”自然指酒量小的人。白居易《久不見韓侍郎戲題四韻以寄之》:“戶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詩。”酒量大的人大概是不喜歡喝甜酒的,因為嫌不過癮。陸游《深居》:“病來酒戶何妨小,老去詩名不厭低。”白居易《醉后》:“猶嫌小戶長先醒,不得多時住醉鄉。”都說酒助詩興。如此看來,在詩人眼中,“戶”大“戶”小跟詩興才華似乎不無關聯。
“戶”現在還作為部首使用。包含戶的字在意義上大多跟門戶有關,比如“啟”,最初意為開門;“扇”,最初指竹制的門,等等。當然,也有少數被歸入“戶”部的字在意義上跟門戶無關,比如肩、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