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偉 許克勤 王曉曉
摘 要:通過對自帶設備(BYOD)文獻資料的梳理分析,研究其在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中運用的優勢,結合風景園林專業學生學習的特點及現狀,設計適用于本專業課程的基于BYOD的教學模式。結果表明,基于BYOD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主動性,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等。該教育模式在工程、企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BYOD;園林建筑設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7-0161-02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BYOD-based Teaching Mod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ZHANG Zhiwei1 et al.
(1City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2167, China)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literature and materials of Bring Your Own Device (BYOD), studying its advantages in the teaching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BYOD was designed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s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YOD-based teaching can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and initiative,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enhan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capabilities. This education mode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and enterpris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Key words: BYO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Teaching mode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培養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實施“厚德、博學、求是、創新”校訓,使學生真正掌握園林景觀的設計原理與方法。依托于新時代背景下教育領域一項熱門領域自帶設備(BYOD),以園林建筑設計課程作為切入點,結合本專業學生的特點,進行適用于本課程教學模式的設計,將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技術手段與課程更好地整合,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筆者通過對比風景園林專業學生運用 BYOD獲取、傳遞、分享教學資源的情況,發現基于BYOD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主動性,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等,從而促進了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的整合和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1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在理論知識講解環節略顯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部分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二是在方案設計階段,學生難以較好地將理論知識進行應用,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三是教材較為陳舊,與“互網+”背景和現代教育發展脫軌。四是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不能滿足學生在專業學習方面的多樣化需求。
2 對策措施
2.1 教育目標由知識客體轉向學生主體 在基于BYOD的教學教育實踐中,以培養學生設計能力為出發點,根據課程特點制訂科學合理的實施計劃。打破原有學科、課程之間的界限,平行設置專業課與基礎課,交叉推進理論課與實踐課,實現教育目標由指向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的轉變。有了科學合理的具體實施計劃,課程教學目的將更明確、教學內容更具體、教學主題更有針對性、教學方法更有效、教學組織更周密、教學效果更顯著,BYOD教學就能順利有序地開展,教學目標才會更好地實現。
2.2 教育程式由傳統的“教程”逐步向“學程”轉化 要求教師轉變教育理念,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和組織者;建立彈性的教學管理系統,允許學生個性化的課程選修組合以及進度安排;在提高第一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努力豐富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打造多樣化的素質拓展平臺,積累工程實踐經驗,錘煉多方面的能力。過去教師主要以理論講授為主,雖然采用圖片、視頻、PPT 等多媒體形式輔助教學,但由于師生在課堂上難以開展討論、交流,從而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思考問題和鉆研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養,教學效果欠佳。
2.3 構建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 運用豐富的多媒體資源搭建智能化學習平臺,實行線上線下同步教學,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滿足學生在專業學習上的多樣化需求。園林建筑設計BYOD教學模式的構建應按照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的。將教室作為BYOD學習專區,允許攜帶的設備包括個人電腦、手機、平板等,配有一定數量的插座。前期的理論教學學生可以通過自帶設備進行網上資料查詢和學習,教學內容上傳于學校的“名華在線”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2.4 應用新型系列教材 更新教材體系,使用新形態教材是深化風景園林專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措施。選擇與“互聯網+”背景和現代教育發展契合的教材,而不僅局限于紙質版本的新形態教材,還應配套的在線課程和知識庫,從而重新構建高等教育的意義。對于新型系列教材的編寫既是一種挑戰,也是項目實施的難點。
3 教學方法的應用
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主要分為理論教學和方案設計2個階段。理論教學階段主要給學生講解園林建筑設計概念、原則、方法、幾大設計要素等內容,讓學生對本課程形成初步認識。學生通過自帶設備(BYOD)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小組討論。方案設計階段主要包含以下2個部分:第1部分進行傳統園林建筑(重檐亭)進行抄繪練習,讓大二的同學掌握傳統園林建筑的設計方法與設計要點,在完成正圖之前,可以采用自帶設備平板或者圖紙進行手繪練習。第2部分進行獨立設計,根據給予的地形圖進行因地制宜的茶室設計。首先通過自帶設備進行案例分析共享設計作品,讓學生課后自己選擇感興趣的設計案例用多媒體共享的方式進行深入分析,在課堂上進行案例分享和討論。既要分析優秀案例,也要討論一些不成功的作品,從優秀案例中學習設計理論和方法,從失敗作品中總結設計應避免的一些問題。在學校周邊選擇一處適宜的場地開展實地調研和分析,要求學生完成場地分析圖紙,包括場地現狀分析、地形分析、氣候分析、區域分析、交通分析、SWOT分析等內容。本階段讓學生在場地中探究場地的各要素,提升學生的尺度感,強調場地設計的重要性。以現有場地為對象進行園林建筑改造設計,在前期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找到解決策略。既要求設計方案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實用性和藝術性,也要求學生作品充分考慮業主和消費者的需求。第5階段利用前面所學的知識和實踐經驗完成一份設計作品,豐富課程的評價內容。
4 結語
通過深入探究基于BYOD的教學機制,結合重慶城市科技學院作為應用型大學教學模式與特色,構建了符合《園林建筑設計》的新型教學模式,促進教研教改。通過基于BYOD教學模式的實施,激勵了教師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逐步建立并豐富了教學資源,更利于風景園林專業資源庫建設。
參考文獻
[1]汪麗,潘建斌,馮虎元.基于BYOD的高校課堂新型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01):39-45.
[2]張渝江,殷海軍.BYOD開創學校新的1∶1世界[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Z1):92-93.
[3]何曉鳳.BYOD技術在課程教學改革的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20):103-104.
[4]蘇丹,吳艷華.《園林建筑設計》課程以作品為導向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探討——以園林茶室設計教學為例[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3):27-29.
[5]田雨.園林專業設計類課程交互式自主學習模式探討——以園林茶室建筑設計課程教學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2(24):12271-12272,1231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