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體會過肩頸痛,手臂痛麻的感覺?
50歲的張阿姨(化名),有一段時間就特別痛苦。
她肩膀痛,左邊臂膀酸脹麻,睡覺時平躺著,左手必須要抬過肩到頭頂,一放下來就很痛,根本不能睡覺。
去當地醫院針灸、牽引、拔罐后癥狀有所緩解,可是半月后,疼痛加重,掛鹽水后,左手仍疼痛,只能抬著,放都放不下來。
于是張阿姨前往邵逸夫醫院疼痛專科住院治療。入院后,醫生為張阿姨安排了頸椎磁共振檢查,檢查后發現:張阿姨椎間盤變性突出,左側椎間孔狹窄,相鄰左側神經根受壓。肌電圖提示:左側第七頸神經根受累。請骨科會診,有明確手術指征,建議手術治療。
但是與張阿姨充分溝通后,她堅持要疼痛科的微創脈沖射頻治療,暫時不考慮骨科手術治療。結合患者個人意愿及病情,疼痛專科張偉波副主任醫師再次向患者詳細交代預后、治療方案和風險后,在超聲引導下對患者進行左側頸6、頸7神經脈沖射頻加神經阻滯治療,觀察一晚后張阿姨出院了。

八個月過去了,張阿姨來醫院隨訪,她對治療效果非常滿意,疼痛不適消失了,現在左手可以正常放平睡覺了。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并可能導致嚴重的疼痛甚至殘疾。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其中最常見的類型,發病率占頸椎病的50%~60%,總人群發病率為1.79%,男性高于女性。
最常受影響的是頸7神經根,幾乎超過一半;大約四分之一的病例累及頸6神經根。
發生神經根型頸椎病變的原因包括:搬運重物、駕駛或振動設備操作的體力勞動;吸煙可能會增加發生神經根疾病的風險。
頸椎椎間盤突出、關節突關節及鉤椎關節增生肥大、黃韌帶增生肥厚等對神經根刺激或者機械壓迫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病人疼痛的主要病因。其中,頸椎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發生發展病理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原因。
幾乎所有的頸神經根型患者中,關鍵癥狀都是炎癥,癥狀輕重與神經根的炎癥程度成正比,這種炎癥可由鄰近頸椎間盤的急性突出引起,隨后刺激神經根。炎癥也可以加劇退行性改變,達到骨贅的程度。
由于神經根受到壓迫或以其他方式受損,疼痛和癥狀可從頸部和脊髓擴散到遠處位于手臂、頸部、胸部、上背部和(或)肩部。病程長的患者甚至出現感覺減退、上肢運動障礙、肌肉萎縮等癥狀。
神經根型頸椎病以非手術療法為主。超過85%的急性神經根型頸椎病可在8~12周內自行緩解,無需任何特殊治療。但為了促進減少神經根的炎癥并改善神經根病,建議實施非手術治療,包括口服抗炎藥、物理治療和神經阻滯注射類固醇類藥物。
選擇性神經根阻滯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常用手段。不僅可以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為神經根型疼痛患者提供疼痛緩解,而且可以有效地確定放射痛的神經根起源。頸神經阻滯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常用的方法,更接近受炎癥刺激的神經根和背根神經節,可直接將鎮痛液注射在受累神經周圍,最大限度地提高向受影響神經根輸送藥物的濃度,同時減少所需的藥量。而脈沖射頻治療用穿刺針直徑只有0.70mm,創傷極小,手術后無疤痕,對神經無破壞性影響。
部分保守治療后疼痛仍控制不好的病人,可以來疼痛專科就診,采取脈沖射頻加神經阻滯等微創治療,可以明顯緩解神經根疼痛癥狀。

●保持樂觀精神,樹立與疾病抗衡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減少復發。
●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有利于頸部脊柱的穩定性,使頸、肩有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枕頭不宜過高、過硬或過平。夜間使用頸椎枕可以緩解癥狀,并使恢復期間的睡眠更好。
●短期使用軟頸圈可以提供一些支持和緩解。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避免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