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儉風
【摘? ? 要】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是家園共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通過運用教育評價的導向功能,明確定位親子活動的評價目標、評價主體、不同類型活動評價標準等,探索組織實施親子活動的有效策略,凸顯教育成效,支持孩子、家長和教師共同學習成長。
【關鍵詞】評價;導向;親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1-0183-02
Evaluation-oriente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Kindergarten Parent-child Activities
(Fuzhou Mawei Second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China) LIN Jianfeng
【Abstract】Parent-child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for home-kindergarten co-education. By using the guiding function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his paper clearly locates the evaluation objectives, evaluation subjects,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different types of activities for parent-child activities, explores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organizing and implementing parent-child activities, highlights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and supports children,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learn and grow together.
【Keywords】Evaluation; Orientation; Parent-child activities
幼兒園親子活動是指父母陪孩子參加由幼兒園組織的一些有益于兒童成長的活動,增進孩子與父母的感情關系,家園共同配合促進孩子健康成長。親子活動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家園共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對轉變家長教育觀、育兒觀,增進親子情感,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幼兒園親子活動的組織實施中,存在著以下情況:家長參與度不高,缺乏積極性;父母缺席,由老人陪同為主;家長親子關系緊張,放任不管或越俎代庖。究其原因:首先,家園溝通不暢,參與親子活動目的不明確;其次,家長不能給予高質量陪伴,依賴教師做旁觀者,或無視幼兒的發展水平,強迫或替代孩子活動;再者,缺乏有效的評價體系,無法對活動進行科學的指導,流于形式。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如何在評價的導向下,通過有效的組織實施策略,凸顯其教育成效,筆者做如下的闡述。
一、了解教育評價的導向功能,明確評價親子活動的意義
教育評價的導向功能是指教育評價本身所具有的引導評價對象朝著理想目標前進的功效和能力,是由評價標準的方向性決定的。在親子活動中,通過評價的導向作用,可以了解家長的教育觀念和幼兒發展狀況,發現教師設計和組織親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并尋找改進的方法,讓家長、孩子、幼兒園對親子活動給出評價,在多維、雙向互動的評價中轉變教育觀念和育兒行為,促進教師和家長進行反思調整。因此,提高親子活動有效性,扎實做好家園共育,對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立足評價主體的不同角度,開啟多元參與的評價模式
在幼兒園親子活動中,參與者有園所管理者、班級教師、家長及幼兒,而他們都可以是親子活動的評價主體。多元的評價主體能帶來不同的評價角度和評價模式。
(一)基于管理者的角度
管理者通過對親子活動方案策劃和籌備,活動過程中組織實施和記錄互動表現,對活動成效進行跟蹤指導和觀察,并在活動結束后進行復盤反饋,從而做出總體的評價并提出有效的改進策略。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小組研討和集體交流。
(二)基于教師的角度
教師是親子活動的開發者、組織者、觀察者、指導者、評價者和反思者。教師能夠以專業的角度,從親子活動的核心目標、前期準備適宜性、活動組織合理性、親子參與積極性、活動成效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發現活動閃光點和存在的問題,達到互相借鑒,共同提升的效果。通常可以采用填寫問卷、現場觀察、個別交流、集體研討等方式。
(三)基于家長的角度
家長是親子活動的參與者、教師的協作者、幼兒的陪同者和支持者。通過現場參與和活動后的反思交流,評價教師的組織行為、活動體驗感、孩子的表現和自身行為,能幫助改進自身的教育觀念,提高對親子活動的興趣和參與的主動性。通常可以采用填寫活動前后問卷、投票、座談會、現場訪談等方式。
(四)基于幼兒的角度
幼兒是親子活動的主體參與者,有獨立的主體意識,應將評價內容重點聚焦于活動過程中幼兒自身的情感體驗和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使用幼兒能夠聽懂的語言來引導。評價方式應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宜的展示方式,讓幼兒回顧、記錄、表達親子活動帶來的快樂和成長。通常可以采用投票、評分、記錄、繪畫、講述等方式。四個不同的評價主體、四種不同的評價角度,多元的評價模式,展示了親子活動參與主體評價的不同維度,由此所達成的管理者、教師和家長在評價導向中的反思成長,最終共同的目的是促進幼兒的發展。
三、結合親子活動的不同類型,形成促進成長的評價指標
我園將幼兒園親子活動類型概括為家長學校、家長志愿者、開放日及大型活動、書香伴成長四大類型。
(一)多途徑宣傳活動類型,達成家園共識
首先,有意識地對擬開展的親子活動進行梳理,在學期初的家長會上向家長進行匯報交流,讓家長對本學期即將開展的親子活動有初步的印象。其次,通過幼兒園官網、公告欄、微信公眾號、班級Q群、微信群的互動,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填寫《父母成長手冊》的反饋,明確親子活動的不同類型,幫助家長了解并形成良好的家園共育理念。最后,在活動方案策劃前期應積極征求幼兒的意愿,讓幼兒選擇活動主題、形式等,教師、家長積極鼓勵、支持、協助幼兒參與活動方案策劃和籌備的過程,充分體現“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家長更細致地了解親子活動的內容、價值、目標、流程等,達成家園共識。
(二)多平臺開展親子活動,提升評價意識
充分利用教學、德育、藝體、社區等工作平臺,開展不同類型的線上線下、家園共育親子活動。如:開展早教進社區活動,為2.5-3歲的幼兒家庭開展現場觀摩活動,指導家長陪伴孩子進行游戲;開展“我們的節日”為主題的活動,如:有福州特色孝老愛親的“拗九節”活動,有追思故人、緬懷先烈的“清明節”祭掃活動,有合家團圓、親親熱熱的“中秋節”活動,有劃龍舟、吃粽子、掛香包的“端午節”活動等;開展“慶六一親子游園”活動、“迎新親子運動會”、春秋親子游等;開展線上、線下的家長公益課堂,邀請專家舉辦講座分享等。通過設計家長問卷,明確活動價值和目標。活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中科學組織實施、活動后反思整改,結合問卷答案對比親子活動前后家長教育觀念轉變的情況。要引導家長在活動前了解、活動中觀察體驗、活動后思考表達,感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學習感受高質量的陪伴;要讓幼兒參與活動的評價,用適宜的方式來展示體驗和感受,逐步提升家長、教師和幼兒對親子活動的評價意識。
(三)多維度整合評價指標,促進學習成長
教師、家長、幼兒作為評價的主體,要明確評價內容,積累評價經驗。我園自主設計研發《父母成長手冊》,明確不同類型親子活動的評價指標:1.家長學校的評價指標。以家長參加家長會、公益課堂講座、家委會、家長網絡學校等活動后的感受體驗為主,以文字描述的形式來呈現。2.家長志愿者的評價標準。是家長以助教活動、平安志愿者、特邀嘉賓等身份參加活動時,從主動參與、準時到崗、積極交流、職責明確四個方面進行自評。3.開放日及大型活動的評價指標。從家長、幼兒、教師三個評價主體出發,評價內容主要圍繞方案策劃、現場組織實施、師幼親子互動表現等方面,擬出具體的評價指標,供評價者在活動中、活動后進行觀察、反思和研討。4.書香伴成長的評價指標。通過提供不同年齡段親子共讀照片,設計親子閱讀打卡登記表,并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督促親子共同記錄閱讀書目,堅持養成閱讀的習慣。5.在家長成長總評表中,我們整合以上四種不同類型、不同維度的評價指標,設計年度總體評價指標,以家長自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統計一學年的獲獎情況,并根據三年的獲獎情況,進行相應的獎勵。
親子活動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親子活動的組織實施受到廣泛的關注。我園將在試用《父母成長手冊》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改進,繼續完善評價體系,從而有效提升幼兒園親子活動質量和教育價值,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以評價為導向的幼兒園親子活動實施策略研究”(項目編號:Fujgzx19-169)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尹芳.國外親子游戲研究綜述[J].教育導刊(下半月), 2006(09).
[2]余立,張莉.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新課程研究(下旬),2019(01).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