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菊霞

【摘? ? 要】閱讀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取知識的一種主要方式,而課外閱讀則是學生應用課堂所學閱讀技巧,自主進行閱讀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可以為學生的課外閱讀行為制訂計劃以及布置任務,以達到豐富學生知識儲備、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等效果。并且,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課外閱讀時,教師還需要施加足夠的干預,比如基于學生的不同特征提供差異性的閱讀計劃、基于近期所學知識布置合理的閱讀任務,如此,教師能夠提升課外閱讀的效果。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作用;開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1-0179-02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and Strategy of Carrying out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Yuxin Primary School,Qingshui Town, Min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LEI Juxia
【Abstract】Reading is a main way for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in Chinese learning, whil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s a way for students to use the reading skills learned in class to read independently. Teachers can make plans and assign tasks for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behaviors, so as to enrich students' knowledge reserves, cultivate students' language literac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addition, when guiding students to "autonomou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teachers also need to exert sufficient intervention, such as providing differentiated reading plan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and arranging reasonable reading tasks based on recent knowledge. In this way, teachers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Keywords】Extracurricular reading;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Func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課內與課外的閱讀是豐富知識儲備的重要方式。在課標中,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師需要非常重視的教學內容。課外閱讀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以及思維觀念發展都有重要意義,但課外閱讀同時也是一項難以開展的教學活動。教師需要在剖析清楚課外閱讀價值的基礎上,基于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情況、偏好學習方向,設計多樣化的閱讀計劃,然后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閱讀計劃。并且,教師還要布置合理的閱讀任務,以提升閱讀對學生能力發展的輔助效果。
一、在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的作用
(一)能夠輔助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在當前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并不是單純的閱讀活動,教師在布置閱讀任務時,往往會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其他語文任務。即在教師的有意設計以及引導下,課外閱讀活動與課堂教學活動是相互配合的。教師在課堂閱讀、寫作等教學活動中,以課文為基礎,先引導學生學習一些閱讀、寫作、積累的方法。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或者直接為學生提供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以任務的形式引導小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或者完成課外閱讀之后,驗證、內化課堂所學的知識。如此,學生便可以通過課外閱讀以及相應的任務,收獲知識、樂趣,進而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興趣以及習慣。
(二)能夠豐富知識儲備,促進素養提升
除了直觀的鍛煉課堂所學的知識之外,學生還能夠借助課外閱讀豐富自己的語文知識儲備,進而使自己的語文閱讀素養得到提升。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不同的課外閱讀資料能夠為學生帶來不同的知識。比如,從各類名著的閱讀中,學生能夠積累豐富的詞匯、典故,并且能夠了解古今中外的歷史社會背景、人情世故。而從類似教材文章的課外文章材料中,學生能夠積累的知識便主要以閱讀與寫作的技巧為主。比如人物、景物的具體描寫手法、修辭手法、行文結構等。并且,通過閱讀課外內容并與當今的生活、所知的歷史知識相聯系,學生的文化審美、文化傳承意識也都能夠得到培養。
二、提升課外閱讀效果的策略
(一)設計差異性閱讀計劃,提升個體閱讀效果
所謂的差異性閱讀計劃,指的是閱讀內容以及閱讀時限的差異性。對小學生而言,閱讀雖然有趣,但是從閱讀中獲得的樂趣并不比動畫中獲得的樂趣多。所以,為了提升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趣味性,教師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干涉。第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以新奇的文體和文章內容,吸引小學生進行閱讀。第二,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長篇書目類型,以便發揮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觀能動性。應用這兩種方式,教師就可以有效保證閱讀材料的差異性。除興趣不同之外,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不相同。雖然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會引導學生學習并且掌握略讀、精讀等閱讀技巧,但是由于課堂開小差等原因,學生的閱讀技巧掌握情況并不相同。所以,在學生閱讀能力不同的基礎上,教師需要為學生設計不同的閱讀計劃。對此,教師可以先設計檢測活動,即在課堂中花費幾分鐘時間,測試學生閱讀的速度。或者,在課堂自主閱讀活動中,檢測學生對略讀、做筆記、精讀的掌握方法。在檢測之后,教師再設計不同時長的閱讀任務,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相應的計劃。
(二)布置合理的閱讀任務,提升閱讀輔助效果
閱讀任務是與閱讀計劃相配套的內容,要求學生完成合理的閱讀任務,能夠提升課外閱讀輔助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便需要結合閱讀計劃,為學生布置同樣具有差異性的閱讀任務。以往,教師往往急于求成,為學生布置的任務基本上都是寫作、積累等,但是,良好的基礎是建設高樓的前提條件。所以,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應當以最基礎的閱讀能力、閱讀技巧訓練為主。在這種觀念下,教師便需要首先制定短文與長篇書籍共讀的模式。即教師先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需要閱讀的長篇書籍,學生可以選擇的類型眾多,包括說明類書籍、故事類書籍等。其次,教師主導學生應該閱讀的短文。可以仿照教材的編纂,先確定一個主題,然后選擇包含該主題內容的古詩、散文、小說、記敘文、說明文。最后,教師基于這些短文,布置訓練略讀能力、訓練精讀能力、訓練做筆記能力等任務,以此提升學生的基礎閱讀能力。在實踐中,教師可以細致設計任務,即每周兩篇短文,其余天數學生結合訓練的內容,自主閱讀長篇書籍。在培養學生的基礎閱讀能力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以長篇書籍為基礎,進行知識積累、文段仿寫、主題創作的訓練。如此,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閱讀任務,逐步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
(三)開展閱讀綜合活動,增強課外閱讀的趣味性
閱讀既應該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也應該是一種集體性的行為。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會引導學生對課文發表自己的想法,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獨創性。而在課外閱讀中,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分享以及思維交流的機會。具體而言,教師需要適當開展以課外閱讀為基礎的綜合活動,活動形式可以多樣化,如辯論、演講。開展這些活動,學生既可以得到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還可以提升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且,閱讀、交流、辯論的過程,也是學生不斷碰撞出思維火花,并內化閱讀所學知識的過程。除了開展常規性的活動之外,教師還應當將學生的日常閱讀活動也優化成一種定期的閱讀競賽活動。以差異性的閱讀計劃為例,教師為學生提供的閱讀任務以及閱讀計劃是分層的,若沒有監管,很多學生便會選擇最簡單的任務,或者以敷衍的方式完成任務。教師便可以為每個任務設計分值,以此開展閱讀積分競賽活動,并設置榮譽以及實物的獎勵。如此,學生便可能會為了榮譽和獎勵,積極主動地追求更高難度的任務,進而提升自身閱讀的有效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并且能夠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學習、寫作習慣。當然,要想達到上述效果,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行為進行精心的設計與引導,使課外閱讀活動能夠與課堂教學活動以及實踐活動相配合。在精心設計課外閱讀計劃以及相應的任務時,教師需要從語文教師的教研成果中汲取經驗以及理論,如在制訂計劃時應用差異性教育理論,在布置任務時融入游戲教育理念等,以此提升教師干涉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杜高升.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課外語文,2020(18).
[2]周易明.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25).
[3]李秀.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小學生(中旬刊),2020(06).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