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林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不大,自然放松了對孩子的要求,導致孩子沒有樹立正確的三觀,于是迷失自己,甚至誤入歧途。
一直以來,無論是報刊雜志、網絡媒體,還是社會輿論,都非常關注中學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而筆者作為一名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教師,感到職專學生其實同樣甚至更需要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樹立正確的三觀。因為社會不僅需要高學歷的人才,而且需要大量掌握專業技術的藍領,而對于這些祖國未來的基層建設者來說,思政課教師和家長攜起手來,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顯得尤為重要。
由于學習成績比較一般,很多學生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沒有考上高中,只能選擇上職專,因此,很多職專生會產生破罐破摔、得過且過、混沌度日的想法,于是變得萎靡不振、渾渾噩噩、自暴自棄,很容易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作為一名教授《道德與法治》的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責無旁貸。
教師篇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沒有理想的人生,是可怕和可悲的人生。職專學生因為沒有考大學的壓力,學習相對輕松,課程設置也更加偏于職業化,所以,很多學生對自己缺乏必要的約束,無論是上課還是課余時間,都有些隨心所欲,對待學習敷衍了事,對待師長和同學冷漠無禮,在生活上也得過且過。還有的學生以“社會人”自詡,行事做派過于成人化。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所導致。
作為思政課教師,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青春寄語講給學生聽,讓學生受到鼓舞和激勵。同時,筆者還在班級或年級中開展馬克思主義知識競賽、“社會主義價值觀”演講比賽、習近平總書記相關書籍的讀后感征文等,通過形式豐富的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并在此基礎上,讓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只有秉持初心,堅定信念,才能讓職專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才能逐漸摒棄不良思想的侵蝕。
引導學生遵守職業道德
相比同年齡段的學生,職專學生會更早地了解社會、接觸社會、進入社會,決定他們未來的發展及是否能更好地在社會上立足的根本,就是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操守和職業素養,而這三者中,首當其沖的就是職業道德了。作為思政課教師,筆者在課堂上通過課程設計和PPT展示,對標學生所學的專業和未來要從事的行業和崗位,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講述他們所面臨的職場環境、競爭壓力,以及應該如何遵守職業道德。
在教學實踐中,為了讓學生能真正入腦入心,筆者在講解的同時,經常與學生進行互動,或引導學生進行分組互動。這樣可以讓學生暢談他們對職業的憧憬、對未來的設想和對職業道德的堅守。為此,筆者總是從課本或新聞報道的內容中,舉一些正面的例子和負面的例子,讓學生自由辯論,說出遵守職業道德對國家、社會和個人的益處,以及違背職業道德所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損失。通過這樣深入淺出的講解,以及充分的交流互動,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引導學生苦練專業技能
職專學生日常在基礎課之外,會上很多專業技術課程,這些課程循序漸進,與學生日后要從事的行業息息相關,如果不加以重視,將來面對畢業、擇業、職場競爭時,學生很容易喪失優勢,因專業技能基礎不牢固,導致無法學以致用。作為思政課教師,筆者充分利用道德與法治課上的教學內容,告訴學生“業精于勤荒于嬉”,如果大家同樣都是職專學歷,但有的學生因為學習努力認真專業技能掌握得好,畢業時自然受到企業的歡迎;反之,有的學生則可能面臨“畢業就失業”的風險。
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勤于實踐,根據自己的專業,利用寒暑假和休息日,走進相關企業實習,提前接觸社會,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在實習過程中加以運用;還可以鼓勵相關專業(如計算機專業、廣告設計專業、三維動畫制作專業)的學生將自己制作的電腦程序、廣告設計圖、動畫短片發布到專業網站或相關論壇中進行展示。當學生對自己的職業有了認同感和自豪感時,自然能端正三觀。
家長篇
教育孩子規范言行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雖然學習成績不理想,但好歹上了職專,也算有學上,只要不出去招災惹禍,將來畢業后找個工作,能養活自己也就可以了。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不大,自然放松了對孩子的要求,導致孩子沒有樹立正確的三觀,于是迷失自己,甚至誤入歧途。為避免發生上述情況,家長應該配合老師,日常對孩子進行思政教育。
家長要及時糾正孩子不良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當家長發現男孩出現抽煙喝酒、夜不歸宿、拉幫結派時,當家長發現女孩打扮夸張、穿著暴露、頻繁晚歸時,一定要及時與老師取得聯系,并與老師聯手對孩子進行教育。要讓孩子知道,雖然上了職專,但應該守的規矩不能破壞,為了將來以更好的精神面貌走向社會,還是要舉止得體、言行規范、遵紀守法。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則,做一個正直、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并經常通過親身經歷教育孩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家長要將正能量傳遞給孩子,要用正確的三觀教育孩子,讓孩子擁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和過硬的道德品質。
教育孩子樂觀看待未來
一些學生上了職專后,由于學校環境及所學專業與自己原先的設想差距較大,會陷入失望、悲觀、怨天尤人中,有的學生甚至會覺得生活晦暗、改變無望,對學習和生活提不起興趣,產生了嚴重的厭學情緒。家長要及時察覺孩子的負面情緒,進行開解、疏導,并將從網上搜索到的或者身邊真實發生的職專畢業生就業前景看好職專生繼續求學自主創業的事例告訴孩子,讓孩子客觀認識外界,不負青春年華,創造屬于自己的人生。
家長還可以把更多能工巧匠的事跡告訴孩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把藍領的工作做好、做精、做大,同樣是為國家、社會和家庭作貢獻,同樣值得驕傲,同樣可以贏得精彩的人生和輝煌的未來。
教育孩子不斷提升自我
如果孩子有時間、有能力、有需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提升自己的學歷,無論是職專學校開展的多種形式的學歷提升,還是社會上的“高自考”“春季高考”“專接本”等,家長都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學習的性質、時間、學歷的含金量,然后根據孩子的喜好,為其報名,采取“線上+線下”的形式參加學習培訓和考試。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多參加“職業技能大賽”,讓孩子通過與不同省市學校職專生的同場競技找差距、促學習。
與此同時,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專業需要和職業發展,鼓勵孩子報名參加相關的職業技能培訓,并獲得相關培訓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讓這些具有較高含金量的證書助力孩子實現更高的人生目標和更大的人生價值。
(作者系甘肅省漳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老師)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