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抒燕
絕大多數人都會聞“拔牙”而心驚膽戰,但是對于正在飽受牙病折磨的人來說,拔牙卻是他們的迫切需求。然而,有的患者好不容易下定了決心去拔牙,居然被醫生拒絕了。這是為什么呢?
正常情況下,一個身體健康且無任何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去醫院拔牙,是不會被拒絕的。如果被醫生拒絕,則有可能是患者當前的身體狀況不適合拔牙。若貿然拔牙,有可能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高血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一般情況下,高血壓患者會因為內外環境的變化而影響血壓水平,如激動、精神緊張、噪聲或不良視覺刺激等都會刺激高血壓患者發病。在拔牙時,普通人都難免緊張,更不用說高血壓患者了。一旦高血壓患者精神過度緊張,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的現象就會隨之而來,是非常不利于拔牙和維持患者生命健康的。較為嚴重的高血壓患者,甚至可能會由于高度緊張而導致心律失常和腦血管破裂。
此外,在拔牙時需要使用的腎上腺素有收縮血管、加快心跳的作用,會促使高血壓患者血壓升高。但如果不使用腎上腺素來增強麻醉效果,又會導致拔牙后的傷口出現鎮痛時間長、出血多的情況,不利于傷口愈合、機能恢復。
應對辦法:雖然高血壓患者有拔牙風險,但并不是一定不能拔牙。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在心電監護下進行拔牙處理,方便隨時監測心率變化,控制血壓升高。此外,醫生可在拔牙前給予安定類的藥物來控制血壓升高,降低風險。同時,醫生在拔牙過程中可選擇微創處理,在減輕患者疼痛的同時,減少出血量,防止出血不止。
患有血液疾病,如凝血障礙的患者,因為凝血功能異常會導致術后出血不止,無法短時間內凝血,從而加重拔牙創口的腫脹、疼痛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局部出現血腫。如果血腫發生的位置在口腔底部、咽喉、頜下,則會導致呼吸障礙或窒息等情況,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同時,由于血液疾病患者的白細胞減少,身體抵抗力降低,拔牙創口愈合速度較慢,拔牙后出現再次感染的可能性較高。
應對方法:使用止血藥或抗生素進行凝血,或者在拔牙過程中進行輸血。
當拔除牙齒的部位及周圍出現急性炎癥時,是不能拔牙的。因為拔牙會引起感染擴散。同時,這種情況會令麻醉效果差,增加患者疼痛。
應對方法:需要對拔出牙齒部位進行消炎處理,待急性炎癥情況消失后再進行拔牙處理。
如果需要拔牙的患者患有口腔惡性腫瘤,腫瘤細胞可能會因拔牙而加速分化或者是轉移,不利于腫瘤的治療,同時也會影響拔牙的效果,如拔牙創口經久不愈。不僅如此,患有口腔惡性腫瘤的患者,在經過放射治療后的幾年內都不能進行拔牙,否則有可能會造成放射性骨壞死。
應對方法:可在惡性腫瘤得到有效治療,經由醫生檢查并評估后再進行拔牙。
糖尿病患者也是不宜拔牙的。糖尿病患者拔牙后的創口不宜愈合,可能會造成二次感染。
應對方法:需要穩定患者的血糖水平,盡量減少拔牙對組織的創傷。
女性在懷孕期間一定不要輕易拔牙,尤其是懷孕的前3個月和懷孕6個月以后。因為拔牙需要注射的麻醉藥,會對胎兒的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如果不打麻藥,拔牙則可能引發孕婦劇烈疼痛,引起子宮收縮,出現流產或早產的情況。
應對方法:有拔牙需求的女性,可在懷孕前進行拔牙處理,避開孕期。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有拔牙需求,也可在懷孕前進行口腔檢查,查看自己是否有病灶牙、無保留價值的齲齒等。有的話,可提前拔牙。
避孕藥中的成分會使體內的纖維蛋白分解增加,令拔牙后的創口無法快速愈合,從而導致細菌滋生,造成拔牙創口的二次感染。
應對方法:可暫時停止使用避孕藥物,待拔牙后再恢復。
雖然拔牙是口腔外科中的一個微創手術,但一般情況下必須使用麻醉藥。如果是處在哺乳期的女性進行拔牙麻醉,嬰幼兒可能會通過吸吮母乳而吸收麻醉藥的成分,這會對嬰幼兒的神經生長及發育系統造成損傷。
應對方法:可避開哺乳期進行拔牙,或者在拔牙后的72小時內停止母乳喂養,等待麻醉藥在身體中被基本代謝掉再進行哺乳。
處在月經期的女性,身體的應激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會有一定的下降,傷口不易凝結成血凝塊,會導致拔牙創口的愈合能力減緩,從而可能出現再次感染或者出血不止的情況。
應對方法:應盡量避開經期拔牙,建議選擇最佳拔牙時間——月經結束后的第14天,此時身體的免疫能力和應激能力都較好,可促進拔牙后的創口快速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