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廉
目前,我國青少年的近視發病率越來越高。數據顯示,我國6 歲兒童的近視率為5.9%,而15歲青少年的近視發病率則為80%。所以,提高全民重視程度,加強預防青少年近視刻不容緩。
導致近視發生的原因很多,如身體衰弱、貧血、營養不良、內分泌障礙、長期過度疲勞、睡眠嚴重不足、不合理用眼等,都可以導致近視的發生。此外,近視特別是深度近視,與遺傳因素的關系也十分密切。但絕大多數發生近視的兒童,主要是受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且沒有及早采取預防措施而造成的。長期近距離看書或視頻,晶狀體總是處于過度調節狀態,容易引起視力疲勞。同時,如果總盯著近處的物體看,兩眼球會聚向鼻根方向,使眼外肌肉壓迫眼球,天長日久,就容易發生近視。預防近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堅持經常的、充足的白天戶外活動對于預防近視、防止近視加重有重要意義。兒童和青少年應積極參加各項體育鍛煉,如做體操、打球、跑步、爬山、游泳等,每天應保證開展2 小時以上戶外活動。
◎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
不正確的讀寫姿勢會增加發生近視的風險。兒童和青少年應使用適合自己高度的桌椅,并保證良好的照明。讀寫連續時間不宜超過40分鐘。要做到不在床上躺著看書;不趴在桌子上歪頭看書;不在行進中的車船上看書、寫字;不在吃飯時看書;不在陽光直射的情況下看書;不看字體太小的刊物和印刷不清的書報。
長時間、近距離、持續盯著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的屏幕,是導致近視的重要誘因。學校使用電子產品的教學時長原則上不可超過總時長的30%。課余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鐘,應休息遠眺放松10 分鐘。非學習目的使用電子產品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 小時。6 歲以下兒童要盡量避免使用手機和電腦。家長在孩子面前應盡量少使用電子產品,以減少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充足的睡眠和營養是保證視力健康的基礎。飲食方面應做到飲食多品種、多變化,將主副食、葷與素、粗細糧進行合理搭配,保證飲食均衡,還應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少吃糖,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此外,重視提高身體素質,防止過度勞累,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等也十分重要。平時還要注意用眼衛生,如果出現沙眼和其他炎癥,應及時進行治療。一旦確診為近視,應盡早在醫生指導下配戴適合的眼鏡,并要定期復查。配戴適合的眼鏡是當前矯正視力的常用方法。通過配戴眼鏡對視力進行矯正后,必須堅持戴鏡,且應繼續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每半年要到醫院復查一次。青少年定期進行視力檢查,有利于早發現、早矯正,防止近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