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南寧白話逐漸被邊緣化的現狀,提出將方言融入教學和生活中的教學建議,以便讓學生更好地傳承南寧本地文化。
【關鍵詞】南寧白話 語言環境 方言 探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7-0013-02
廣西有12個世居民族,由于民族雜居和文化融合,語言的多樣性是廣西重要的文化財富和文化名片。在廣西首府,南寧話多指南寧白話,是南寧市的主要方言之一,亦是最能代表南寧的方言。
南寧白話源于粵語,但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當初流傳進來的粵語融合了南寧當地的文化元素,形成了南寧白話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但隨著普通話的大力推廣、在南寧工作的外來人員的增加,各地的言語交融,大街小巷是五湖四海的口音。據統計,在南寧市區講南寧白話的約30萬人,但隨著城市經濟發展,南寧市涌入了大量的外來人口,白話的使用人數正逐年下降,會講地道南寧白話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南寧白話似乎成為了老年人的專用語言。例如,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平時家里的長輩們互相間都是用白話交流,但當轉向與年輕一輩交流時,都不知不覺地使用起了普通話。據了解現在不少父母由于擔憂說方言會影響孩子日后的普通話發音,以及影響日后就業、深造等,因而從小就不教孩子說白話,跟孩子交流時往往只用普通話,于是導致新一代的南寧人會說白話的越來越少。南寧白話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漸漸被擠到了邊緣。如何將方言融入教學和生活中,讓學生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南寧本地文化呢?
一、融入的必要性
(一)方言具有特殊的價值
方言代表著一個地方的地域文化,是地域歷史積淀,蘊藏著深厚的地域特色。很多人都說,初到一個地方,最能使其強烈感受到當地文化魅力和沖擊的就是方言。方言是孕育一方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南寧白話正是南寧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各地方言的傳承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實際上,許多老一輩南寧市民一直對南寧白話慢慢被淡化的現象感到惋惜,在老一輩南寧人心里白話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更連接著濃濃的鄰里情,他們對白話有著深深的眷戀和特殊的情懷。對現階段南寧白話的“斷層”現象,有不少市民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例如:挖掘南寧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童謠等編撰成冊或改編成符合現代價值觀及欣賞品位的劇目;恢復及開設南寧白話方言電視、廣播等專門頻道;在車站、公交車、地鐵等公共場所增設南寧白話方言的廣播等。
各地方、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是寶貴的中華民族財富,保護方言也是在保護文化的多樣性。語言沒有了,文化也會消失。廣西大學林亦教授曾說,南寧話的一字一詞,無不傳遞著濃濃的南寧風情,保護南寧話不僅是留下一種方言,也是在保護一種文化。“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鄉音若不在,何處寄鄉愁?南寧的發展蒸蒸日上,五湖四海的人們在這里定居、發展,也有不少外國友人被美麗動人的綠城南寧吸引。而要想南寧穩固、持續發展,文化建設迫在眉睫。筆者認為,南寧的文化建設當務之急就是發掘南寧本土文化,而要發掘南寧的本土文化首先就得重視文化的直接體現形式——方言。
(二)在小學階段融入方言更易使學生習得
語言學界普遍認為兒童在習得語言方面比成人更有優勢。在20世紀60年代,心理語言學家洛菲爾德提出的語言學習關鍵期假設認為,人在2~12歲之間大腦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彈性,語言習得在個體各方面健康的前提下是能夠自然輕松進行的。可見,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在關鍵期,孩子對外界的刺激特別敏感,容易接收外界的信息,如果能適時給予大量刺激,加上孩子本身具備的潛能,那么其各方面的能力都將會飛快地進步。
二、融入方式
小學階段的學生已經熟練掌握普通話的發音,聽、說已然不成問題,再加上該階段是語言學習關鍵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傳授本地方言,讓定居南寧、接受南寧地方教育的學生逐步了解南寧本地方言和文化。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熱愛南寧的情感,又能讓南寧本地文化得到認可和傳承。
(一)融入課堂教學中
將南寧方言融入教學,應循序漸進。低年段可以統一規定在課堂口令上使用,中高年段在不影響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各科教學都可以適當融入使用。例如:語文學科可用于學習字詞、筆順筆畫等,也可用于介紹作者、寫作背景等;數學學科可用于數字讀音、讀題解題方面;音樂學科可穿插教學童謠;其他綜合學科在常規教學用語中使用;等等。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對方言的學習也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基礎有計劃地開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各年級、各班的不同水平開展方言教學,并充分利用課堂中的小憩時間,把方言和普通話結合起來,及時講解意思,照顧部分語感不強的學生。
(二)融入學校活動中
為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增長見識,學校一般會開展各種集體性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相關的活動中學習和使用南寧方言。例如:開展南寧白話的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小主持人比賽、歌謠大賽等;在運動會、節日演出等大型集體活動中,可部分使用白話與觀眾互動,或用于表演白話類戲劇、歌曲、小品等節目,還可設置白話聽寫、猜謎、對對子等多彩的小游戲競賽,等等。
教師有意識地將南寧白話不斷融入校園文化中,才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安排白話播報員,利用晨午間和課間的播放時間開展白話節目廣播;布置宣傳方言的展板、板報,營造校內學習方言的氛圍;假期布置體驗方言的德育作業;等等。
(三)融入課外生活中
從有目的的學習逐步轉向自發的、無意識的習得,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除了在校內形成非正式語言環境,還要引導學生在課外多聽、多說。教師除了利用課余時間用白話與學生交流,還要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練習用白話交流,從而營造校園內外倡導學習方言的語言氛圍。當白話在校園內流行起來,當白話融入校園的方方面面,當白話變成校園的文化標簽,那么距離白話變成南寧的文化標志就不遠了。
三、融入保障
(一)政府要有編排規范教材的意識
人們都認為粵語好聽,不僅因為其發音,更因為其語音內部規律性強。粵語有為規范其發音的《廣州話正音字典》,而南寧白話沒有。這是因為南寧白話受當地其他方言的影響,發音很不規范,只是靠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口頭相傳,造成諸如一字多音、差異較大的變調變音的問題,而無人規范。筆者認為,要想保護南寧方言、讓南寧白話規范化,需要政府足夠重視,并有編排規范教材的意識。要想讓南寧白話傳承下去,成為南寧的文化名片,就很有必要規范其發音,將白話融入教學中,創造一定社會范圍內的語言環境。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取音標準”的原則主要為:舍“寡”取“眾”,舍“俗”取“雅”,舍其個人習慣,求其意義區別。南寧白話也可以參照這樣的取音標準,到各個老南寧人聚集的社區,收集、整理、區分、選定,最終創立南寧白話的正音。
我們可以欣慰地看到,為了更好地保護語言資源、傳承優秀文化,2012年5月廣西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廣西庫”建設,對廣西漢語方言和地方普通話的數據進行采錄。相信在政府各部門的推動下,南寧白話也會日趨規范、成熟。
(二)教師需要接受專業系統的培訓
要想讓學生主動學習方言,教師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開展方言教學首先需要對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使這方面的師資力量更專業化。據有關調查顯示,廣州學生中,有不少人在小學和中學階段接受粵語教學。教師作為教學工作者、文化的傳播者,最好能將方言融入學校教學環境中,將地方文化滲透到日常教學中,為傳承南寧方言盡力。
目前南寧白話的發音、語義尚未有統一標準,我們可以采用南寧本地教師帶動的方式,在各校內部開展師徒結對活動進行教學。對有白話基礎的教師可以優先培養,并鼓勵教職工在校內使用白話交流;對南寧市各學校的教師分學段開展培訓,并設置考核目標和任務。除了培訓南寧方言語音發音,還應詳細介紹南寧本地文化。選取不同學科的教師進行精細培訓,以確保各年級、各學科都有熟悉南寧白話的教師,再以點帶面,逐步在年級組、學科組推廣南寧白話。
(三)大力營造學習方言的氛圍
語言環境一般分為正式語言環境和非正式語言環境,方言的學習僅要求會聽、能說,意在傳承文化,故主要依靠非正式語言環境潛移默化地滲透。如幼兒在沒有進入學校接受正式的語言學習之前也能夠聽、說流利的語言,和他人進行交流。非正式語言環境在語言習得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狼孩”的案例告訴我們在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如果不能及時學習語言,就會導致語言能力的喪失。
環境是極其重要的教育資源,可以潛移默化地對受教育者產生影響,教師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促進學生高效地習得語言。據調查,在廣州,學生在課堂以外均用粵語進行日常溝通交流,并且他們自小所接觸的也是純正的粵語文化。正是有這樣的語言環境,粵語才能如此廣泛流傳,成為廣州的標志性語言。
筆者認為,南寧教師也可以借鑒廣州的做法,在地方政府和學校教育的共同推動之下,鼓勵社區內居民日常盡量使用南寧白話交談。家長也應當摒棄舊觀念,創造條件讓孩子處在聽白話、說白話的環境之中,時時、處處聽得到南寧白話,從而能夠在生活中學習、積累。
方言是重要文化標志,是地區文化心理認同的重要符號,對推動地域文化發展和社區居民情感融合有積極意義。方言和普通話并不矛盾,我們應當雙軌進行,在響應國家號召學好普通話的同時也說好方言,筑牢故鄉情感,讓南寧白話傳達歸屬感,牢牢系起南寧人的心。讓我們一起將地方文化傳承下去,為千萬子孫后代留下這動人的聲音、寶貴的財富!
【參考文獻】
[1]郭秀華.語言環境對第二語言學習的重要性[J].職業,2010(29).
[2]姚倩.“非方言族”對方言的影響以及方言的保護和傳承[J].中外交流,2017(37).
[3]肖堯書.對“方言進課堂”的思考[J].課外語文,2016(6).
注:本文系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2019年校級微型課題(課題編號:TTYS2019008)“南寧白話作為中年段語文特色課程的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虹兵(1991— ),女,漢族,廣西百色人,大學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現就職于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銀杉校區,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