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曉燕
寫作,是心靈泉水的流淌,流淌出的是一個人喜怒哀樂的情感和經歷生活種種的思考。語文的學習依托課本,但是語文的源泉是生活。所以除了從課本中學習寫作,我們更可以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的源泉。
一、寫寫身邊的景:感悟自然,文貴有魂
寒假歸來,春寒料峭中,校園里悄悄發生著變化。草綠了,風暖了,花骨朵出來了……這個年齡的孩子是沉不住氣的,他們喜歡快節奏,但是節奏快了,生活的細微之處往往就被忽略了!
于是下課后提醒學生,校園里好像有了變化,校園門口的泰山石后面,大家快去看一看吧!不一會兒的時間,泰山石后,迎春花邊,就聚滿了學生。孩子們驚奇地發現迎春花竟然開了!我們都還穿著大棉襖呢!幾個好奇的孩子摘下一朵迎春花放到嘴里,吮里面的花蜜,一邊吮吸一邊又告訴身邊的同伴:甜!于是又有幾個孩子摘花了,然而,我來了。孩子們的手趕緊放到身后,裝著認真觀察的樣子。有沉不住氣的孩子說了:“老師,迎春花吸一吸很甜來!”我微笑,佯裝帶怒:“不準摘花啊!”同時又提醒,內庭院里的白玉蘭似乎是想要偷偷地開放呢!
順理成章的,家庭作業是寫一篇觀察日記。忍不住再次提醒學生,你看到了一種花,你既要看到它區別于其他花的特點,你還要去查一查這種花的習性特點。或許,這些內在的習性就是激發創作的靈感。
然后,給個原則——文字里要有顆心。
一篇文章寫什么,這叫內容;一篇文章想表達什么,這叫表達目的,或者叫文章的中心立意。觀察同一種景物,不同的人的思考和體會是不一樣的,這才是真正的感悟。
接著,出個樣品——范文引路慢慢走。
范文要找類似的,但是絕對不找同題的,孩子的發現、思考和創意此刻絕對不容“侵犯”。
最后,筆耕實踐——手寫我心墨花開。
由于觀察細致,孩子們的描寫功底似乎瞬間見長;因為事先鋪墊,花事感悟卒彰顯志的部分,孩子們異彩紛呈,感悟深刻。至于此類文章經常能用到的寫作方法借物抒情、借物說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孩子們用得自然而純熟。
二、寫寫做過的事:體驗在先,寫作在后
開學第二周,我布置的一項家庭作業讓孩子們感到奇怪:回家做個西紅柿炒雞蛋。隨后便明白了,要寫體驗日記。
看日記的過程中,忽然就覺得,其實有些作文技巧是不用教的,體驗就是最大的技巧,把那時那刻最觸動你的所見所聞所想細致描寫下來,讀者也就被瞬間觸動了。
一道西紅柿炒雞蛋,動作的描寫無需強調,寫得卻異常生動;擬聲詞的運用十分自然,做完菜后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得出的不同的體悟變成了這次作業的味道:1.做菜如生活,不必色香味俱全;2.日復一日的重復成就了媽媽這個大廚,單調與枯燥映襯出母愛的偉大!3.炒熟的西紅柿更有營養?;鸷虻搅?,人生的滋味才更醇厚……
有了體驗,有些鮮活的詞語便在日記本上蹦出來了;有了參與,有些情感便又復活靈動了;有了參與,有些思考就像浸飽了水的種子,發芽了。
三、寫寫心中的情:學得在前,習得隨后
統編七下第三單元所選文章都是寫平凡人物,表達的情感都真摯深刻感人。學習完最后一篇課文后,我們的家庭作業便是:寫一個身邊的平凡人物。
意料之中的,多數孩子下了自己最親近的人。但是透過人物看性格,透過事件悟情感。平凡的人生便有了不一樣的光彩。和以前的習作相比,這次作業明顯描寫更細膩,感悟更深刻,情感更動人。大概是課本所學體味到位的緣故吧,也許是孩子們真的長大了吧,也許是剛學完了便要寫孩子們有所模仿吧。
有閱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有生活——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常寫作——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三位一體,讀寫雙飛。我們的寫作越來越有色彩,越來越有味道了。
一路前行猛回首
小步伐,快節奏;對觀察,親體驗;多點撥,勤表揚。多寫作,親批閱,常交流。
慢慢的,孩子們不僅不害怕寫作文了,并且越來越多的孩子渴望寫出一篇好作品;漸漸地,孩子們的習作越來越生活化,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一天天地,我看到習作成為孩子心靈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