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點、情感點,要實現情智的統一,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滿足他們的發展需要。教師要關注文本情感、作者情感、學生情感,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針對學生的心理變化,采用針對性教學,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構建和諧情境,引發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構建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要借助于信息技術手段豐富課堂的情感,與文本的情感相吻合,讓學生置身其中,能正確地感受作者的意圖。多媒體有豐富多彩的特性,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去深入體悟文本的情感。在學習《山水畫的意境》一文時,教者以多媒體播放介紹李可染的繪畫及秘訣的視頻,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山水畫與李可染的山水畫作,讓學生了解山水畫的審美追求與技法特點,從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也可以引領學生朗讀文本,感知文本中的情感。如在學習《回延安》一文時,教師引領學生開展朗讀訓練,通過直白熱烈豪邁的朗讀,能讀出詩情詩意。通過朗讀,能將詩人毫無保留的直抒胸臆讀出來,讓思念延安之情噴涌而出,感受革命者的豪邁壯闊的“大我”胸懷。
二、利用文本內容,激發學生情感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能及時與老師、同學進行溝通交流。教師要引領學生揣摩文本的關鍵詞句,讓他們體悟作者的情感,從而能在傳遞知識的同時獲得深入的感悟。如在學習《斷章》一詩時,教者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讓他們說說哪些意象構成了朦朧的意境,你從詩中讀出了怎樣的道理。從“你站著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中可以看出,人可以看風景,也可以成為別人的風景;從“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可以看出明月能裝飾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裝飾別人的夢,人生可以互相裝飾,從這里面可以看出主客流轉的魅力。統編本教材中的文本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師要引領學生反復閱讀其中的詞句,感受情感特色。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實現情感之間的傳遞,理解作者的感受,有的作者是懷才不遇,有的作者是生活所迫,通過閱讀可以感受作者真實的情感。
三、加強實踐教學,提升應用能力
學生通過語文教學能掌握其中的語言知識,提升語言組織、口語表達以及閱讀寫作的能力,同時能促進良好的情感體驗。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僅僅關注知識的積累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將所學內容融入到學生真實的生活當中,讓他們獲得深入的體驗,從而能夠形成靈活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情感的體驗,還要注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教師要將所學知識與情感教育聯系起來,提升學生理解與運用知識的能力。如在學習《看云識天氣》一課內容時,由于學生缺少生活的體驗,對云與天氣之間的關系認識較為模糊。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融入生活,去觀察、記錄云的特點,再運用他們的觀察、記錄、分析的內容理解文本的內容,從而能真實地感受云的特點。學生只有親歷實踐活動之中,才能真實地體會作者的意圖,從而提升理解與分析文本的能力。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情優教,引領學生體悟文本的情感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的學習體驗,讓他們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悟文本的真實情感,從而增進對文本的深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