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琪苑
摘 要:近年來,各大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只增不減。但由于課堂是高校教學的主要平臺,部分高校的音樂表演教學仍然停留在理論知識傳授階段,卻忽視了學生音樂表演技能的提升。舞臺實踐是提升音樂表演專業技能的主要途徑,高校應實施“實踐教學”,將舞臺實踐與基礎理論知識相結合,鞏固學生的音樂知識理論,提高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促進音樂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舞臺實踐;音樂表演;專業技能
注:本文系國家級創業訓練項目“走向社會的音樂表演專業技能實訓”(201913892050X)研究成果。
表演是音樂專業的核心,只有理論知識的表演者,即使上了舞臺也會怯場,無法達到理想的表演效果。表演者音樂表演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平時的舞臺實踐訓練。在音樂專業教育中,舞臺實踐不僅能使學生鞏固已有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學生上臺表演的心理素質,強化學生的音樂表演專業技能,使之成為一個理想的舞臺表演者。因此,舞臺實踐訓練是音樂表演專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音樂人才的培養具有重大意義。
一、舞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一)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在新時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不能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應注重學生教育主體的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知識的狀態,自主性不強。新時代教育要求改變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而不是課堂上知識的被動接收者。實踐教學就是把學生放入一個主動學習的環境中,通過實踐訓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轉被動為主動。因此,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已經成為新時代教學改革的要求之一,各高校應順應新時代教學改革的潮流,提高音樂專業教師對舞臺實踐的重視。
(二)社會發展中藝術人才塑造的需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在新時代中生活的人們開始更加關注精神生活,審美需求也隨之提高。因此,當今高校要想培養出能夠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音樂表演者,就必須加強音樂教學中的舞臺實踐訓練,幫助學生塑造自己獨具一格的舞臺風格。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個人職業生涯中的市場競爭力,還能全面提升社會音樂人才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時代音樂表演的整體水平。
二、當下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心理素質不強
表演就意味著要在觀眾面前表現自己,需要表演者有較強的心理素質。部分音樂專業的學生由于心理素質不強,在日常的學習中也得不到鍛煉,登上舞臺之后容易出現情緒緊張,神態呆滯的現象,從而導致其難以發揮出真實的藝術水平,達不到理想中的舞臺效果。因此,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作為音樂教學的主題之一需要得到重視和強調。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在教學中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改善學生缺乏自信心的現象,讓學生在舞臺表演中能夠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水平。
(二)樂理知識基礎不牢
在音樂專業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充分掌握樂理基礎知識,為以后的舞臺表演打下牢固的基礎。有牢固的樂理知識做基礎,學生才能夠在進行舞臺表演的時候充滿信心,收放自如,展現出音樂表演的藝術性和專業性,表達出音樂內在的情感和思想,達到觀眾滿意的觀賞效果[1]。可見,對樂理知識的充分掌握是每個音樂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但樂理知識是枯燥的,在音樂專業教學中,很多學生對其提不起興趣,導致自身樂理知識基礎不牢固,在舞臺表演時頻頻失誤。針對這個問題,教師應改變單調枯燥的教學模式,在基本的課堂教學之外,利用適當的實踐訓練來鞏固學生的樂理知識。
(三)舞臺實踐機會欠缺
我國當下音樂人才培養的目標與傳統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目標存在一定的差異。新時代的教育改革強調實踐能力,音樂教師應將舞臺實踐作為音樂專業技能培養的重點內容,利用舞臺實踐教學帶來的優勢培養更多優秀的音樂人才[2]。但在部分高校的音樂教學中,學生并沒有得到充足的實踐機會,從而使得舞臺經驗不足,難以給觀眾展現良好的音樂表演。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實踐機會,其在舞臺表演中就無法找準自己表演的定位,難以把握表演的技巧,從而出現緊張、自信心不足的情況,最終形成惡性循環。由此可知,在音樂表演專業的教學中,僅僅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是不夠的,高校應靈活轉變教學思路,創造更多有利的教學模式,積極為學生提供更多舞臺實踐的機會,提高音樂表演教學的效果。
三、在舞臺實踐中提升音樂表演專業技能的
路徑分析
音樂表演專業的教學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為首要目標,培養具有較強表演能力的專業型人才[3]。音樂表演專業的教學必須實現課堂教學和舞臺實踐教學的緊密結合,在舞臺實踐中檢驗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生舞臺表演的心理素質和自信心,同時強化學生音樂表演專業技能。因此,高校應針對音樂表演專業存在的問題,從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加固理論基礎知識及提供舞臺實踐機會三方面出發,實現課堂教學和舞臺實踐教學的緊密結合。
(一)學生心理素質培養
要想提高音樂專業學生的心理素質,最重要的是在舞臺實踐訓練中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在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自身的教學方式,在學生取得一定的成績時,應給予學生鼓勵和支持;在學生表演失誤時,也不要過分責怪,以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不僅如此,教師還應學習心理學相關知識,在學生日常進行舞臺實踐訓練的過程中,抓取學生的優點進行肢體鼓勵或語言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表演的自信心。科學地、實事求是地給予學生肯定,能夠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勢,有利于其在以后的表演中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另外,教師還可以在一定的教學周期中設置一些獨特的教學模式,例如成績評級、學習進步記錄等,讓學生總結自身在一段時間內的收獲。自我評價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及時調整自身的學習計劃,加強弱勢科目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為舞臺實踐打下基礎。
(二)加固理論基礎知識
舞臺實踐固然重要,但音樂理論基礎作為舞臺實踐的根基同樣不可忽視。理論知識是舞臺實踐的根基,是優秀的音樂表演者必不可少的內在儲備。沒有牢固的樂理基礎知識,舞臺實踐與音樂表演都是空談。在傳統的音樂表演專業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方式無外乎講解書本知識、解答課后題目,然后讓學生考試。為了響應新時代教學改革,實現技能教學與舞臺實踐的對接,解決傳統課堂教學因枯燥而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的問題,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更多有利的教學方式。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輪流走上講臺成為“講師”,轉被動為主動。學生在為大家“講課”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以平等的身份與教師進行交流和討論,還能夠鞏固自身的音樂理論基礎。另外,教師還可以加入學生的樂隊,與學生一起走上舞臺,在合作的過程中拉近師生關系,達到可觀的教學效果。通過諸如此類全新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活躍學習環境的氛圍,還能夠幫助學生加固理論基礎知識,從而在今后的舞臺實踐中發揮出應有的水平,提高音樂表演的質量。
(三)提供舞臺實踐機會
對于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而言,要想實現技能教學與舞臺實踐的對接,就必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舞臺實踐機會[4]。對此,院校應加強與校外相關組織的合作,挖掘更多可以為學生提供的舞臺表演機會,組織學生踴躍參與。除了與校外組織合作,院校還可以自行開展全校性的文藝活動,為學生提供音樂、舞蹈演出的平臺。通過這些舞臺實踐的方式,學生可以在音樂表演中檢驗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及時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弱點,針對性地進行相關訓練,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總之,在高校音樂表演專業教學中,舞臺實踐是提升音樂表演專業技能最主要的渠道之一。但是目前的教育模式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還需高校采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因此,高校和教師團體要重視舞臺實踐,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加強學生音樂理論基礎知識訓練,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豐富學生的舞臺經驗。
參考文獻:
[1]王浩.談舞臺實踐對音樂表演專業的作用和意義[J].藝術評鑒,2018(21):171-712.
[2]卞瀾浩.淺談舞臺實踐對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重要性[J].音教論壇,2019(7):153-154.
[3]李敏.高職音樂表演專業技能教學與舞臺實踐的對接探究[J].戲劇之家,2019(7):173-174.
[4]劉婷婷.淺析音樂表演專業舞臺實踐的重要性[J].傳播力研究,2019(17):191.
作者單位:
三亞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