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介雯
[摘 要]現階段中央明確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在目前大環境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就是要為我國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找到相匹配的內源型動力和外向型動力,并有序提高兩種動力之間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靈活轉換機制。
[關鍵詞]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1.041
1 “三鏈”涵義
1.1 內涵分析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諸多西方經濟學家也對此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產業鏈的定義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狹義產業鏈,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產品的原材料供應一直到產品的完成,整個過程中包括的各個生產部門被視為一個完整的鏈條;另一種是指廣義產業鏈,該概念是指生產過程向上下游拓展延伸。向上可延伸至相關的技術研發環節,向下可擴展到市場銷售環節。產業鏈中大量存在的上下游關系和相互價值的交換和關聯,這往往是一種供求關系。供應鏈是指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它是圍繞核心企業,從配套零件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創新鏈是以一個創新核心為基礎,以市場的需求為基本導向,利用科技研發等手段同創新主體產生關聯,最終將科技轉換為生產力并實現經濟化的過程。目前理論中,創新鏈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要素整合、研發創造、商品化、社會效用化。
1.2 關系及作用分析
根據內涵論述, “三鏈”間存在著緊密的相互影響的關系。首先,創新鏈與產業鏈存在高效協同性。從理論概念的角度來看,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的高效協調發展可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通過技術創新改善產業鏈中的薄弱環節,使其產業鏈的發展得到提升,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從而達到創新體系和產業體系的協調發展。第二種模式是企業創新主體不依賴原有產業鏈,進行重組和轉變,從而創造新的產業創新鏈。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上,創新鏈必須與產業鏈實現有效協調,這是高科技投入市場并創造巨大商業價值的必要前提。在創新產業鏈中,新發明、新流程、新管理系統與營銷模式被整合后可以實現商業價值,這是引導創新鏈調整和后續變革創新的重點。其次,供應鏈與創新鏈的相互對接可以達到相互優化的效果。供應鏈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出創新鏈的價值。創新鏈可以反映出一個供應鏈的技術水平。一個良好的創新鏈可以在過程中提供更高附加值的產品,從而優化企業的供應鏈。與創新鏈相匹配的供應鏈主要涉及幾乎全部環節,它的主要作用體現在創新鏈條上的創新構思、項目立項、新品試驗、產品技術定型、技術應用拓展和非核心產品的研發。可以說供應鏈與創新鏈的相互對接可以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對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創新鏈在兩鏈對接時如果發生時滯和協作不足,都會給供應鏈帶來時滯損失。
2 “三鏈”現狀分析
(1)從整體發展趨勢看,“三鏈”相對穩定。2019—2020年上半年,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發展環境,東營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其中結合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三位一體,東營經濟展現出了較強潛力,全市經濟總體開始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從經濟總量看,經山東省統計局統一核算并反饋,2020年上半年東營全市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據為2916.19億元,占全省GDP總量的4.1%;從發展速度看,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2%,增速居全省第8位,較上年提升6個位次。
(2)從發展成效看,“三鏈”推進步履堅實。一是產業鏈優化有了突破,工業生產穩中向好。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4%,增速分別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提高2.7個、2.5個和1.7個百分點,列全省第5位。二是供應鏈中的投資呈現企穩回升勢頭。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下降32.6%,降幅較前三季度收窄13.6個百分點。新開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268個,較上年增加33個。“四新”經濟投資占比達到40.6%。三是創新鏈驅動力增強,尤其是服務業拉動作用增強。以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等為代表的新動能不斷增強。
(3)從發展潛力看,“三鏈”動能初顯。一是產業鏈更新,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19年,全市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積極培育新動能,產業結構更趨優化。二是創新鏈與產業鏈協同發展,使高新產業提質增效。2019年,全市納入高新技術產業統計范圍的企業344家,涉及有機化學原料制造、石油鉆采專用設備制造等行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5.2%,高于全省13.0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1位,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2.1%。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2.2%,較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增幅居全省第4位。 三是產業鏈發展中定位的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實施和儲備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158個,其中20個列入省重點和第二批優選項目。
(4)從發展前景和趨勢來看,“三鏈”協同融合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首先,在發展環境上,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錯綜復雜,東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雖已起勢但尚未成勢。隨著經濟形勢和發展環境的變化,經濟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進一步顯現出來。突出表現在,全市面臨著資源城市轉型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雙重考驗。產業鏈的升級動力需要創新鏈不斷更新給予,但目前仍然動力不足,以石油、石化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所帶來的粗放發展方式,存在著抵御經濟風險能力弱、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弱、“四新”經濟比重較低等一系列問題,導致全年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呈明顯放緩趨勢,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其次,主導產業動力相對不足,部分市場主體的供應鏈對產業鏈的影響深遠。長期以來,東營形成了石油化工、橡膠、石油裝備、有色金屬、新材料五大特色產業,實力雄厚,拉動經濟增長趨勢明顯。從2019年反饋數據看,工業增加值仍占全市經濟的55.5%,處于經濟發展主導地位,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業、化學原料制品業增加值等傳統產業占全市規上工業的78.4%,全市傳統高耗能產業比重過大,低產值高排放項目偏多,致使全市結構性污染較為突出,開發與保護矛盾尖銳,成為東營區域經濟發展的最大威脅。再次,有效需求仍顯不足,發展活力欠佳。產業鏈中的運行阻塞主要體現在行業差異。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銷售產值下降7.9%,低于工業總產值增速1.8個百分點。從本地市場看,石油制品類零售額下降4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仍高于全省2.5個百分點,處于全省中下游水平。從國內市場看,成品油市場總體供大于求,加上前期產能擴張過快,原料價格、產品庫存逐步攀升,預計下半年石化行業生產有所放緩。從外貿市場看,出口下降19.9%,增速低于全省20.5個百分點,降幅全省最大。最后,部分企業效益下滑、生產經營困難,企業創新鏈發展動力不足,供應鏈發生運行障礙,直接影響產業鏈發展滯后,部分短板指標落后局面未得到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