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婷婷
[摘 要]我國現代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不斷改革和創新中前進,改革已經成為當下市場經濟走向的大趨勢 ,市場化轉型趨勢勢頭明顯帶動市場需求的巨大變化,當前市場最迫切的需求是緊缺技能人才。以模具行業為例,新時代模具行業技能人才缺口較大,人才聚集力量薄弱,甚至呈現出青黃不接的態勢。近年來伴隨科學技術的進步,技術向多領域滲透,模具行業也不例外,新技術和模具行業的高效融合,徹底改變了傳統模具的設計理念和制造工序。當前,高科技已經成為模具行業產業鏈的核心競爭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國制造業發展和變革的核心創新力量,而當務之急是需要更多的技能人才來操作和維護模具行業新的技術以及新的制造工序,增加模具行業的產能和效能。文章將以“新時代模具行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探索”為題,做出闡述。
[關鍵詞]模具行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高科技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1.113
新時代生產力的創新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而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高科技的推動,也需要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在人才強國的科學發展觀中就明確提出,人才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重要作用。模具行業屬于國家發展的基礎工業類型,模具的生產過程集合了精密制造、智能控制、計算技術以及核心技術為一體的操作流程,是我國現代化基礎工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市場經濟改革的浪潮中,市場前景明朗但行業內的競爭力也不容小覷,培養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強的技能人才更是模具行業發展所需。隨著我國模具行業發展迅猛,行業對模具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水準的要求。目前模具行業最為普遍的招收人才方式是學校招聘、生產線提拔、同行業招聘等。
1 新時代模具行業技能人才培養的內涵和定位
1.1 模具行業技能人才培養的內涵
新時代模具行業技能人才培養,是國家創新型發展和人才戰略強國的重要體現。所謂技能人才即是行業應用型人才,當前模具行業并沒有權威且明確的界定,但從行業發展來看,技能人才的標準化要求,不僅要熟悉模具操作工序,還要熟悉掌握高科技技術原理,這也是高端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這些人是模具行業在發展的進程中最為核心的競爭力量和人才資源,利用創新理念把成熟的模具操作工序和高科技技術有效結合,真正將模具的實際生產產量和效能有效提升,這是現代化科學技術原理推動工業生產的社會實踐,更是兩者聯系密切的現代化生產方式。總之,模具行業的人才是有一定技能的專有人才,并且是模具行業核心競爭力的力量所在。
1.2 模具行業技能人才培養的定位
我國許多高等院校都開設了模具專業,并且每年都有大量的模具專業畢業生從事模具行業。盡管如此,模具行業的人才缺口依舊較大,尤其是技能人才更是呈現出青黃不接的態勢,不是模具行業人員減少,而是模具行業的技能人才缺口較大。模具行業出現人才缺口的現象,主要原因是:一是畢業生實操技能有待提升。畢業生剛進入模具行業,對模具的操作工序以及高端技術流程的認知多停留在理論知識層面,實際動手操作技能有待進一步加強。畢業生需要在崗位上磨合一段時間,才能夠適應模具行業的高科技技術與制造工序融為一體的發展狀態,模具行業也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提升畢業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崗位創造能力。二是模具行業高端人才崗位稀缺。模具行業的技術型核心崗位均有人員在崗,即便是有空缺的技術型崗位,行業也會尋求有資歷的人上崗。真正給畢業生或者是年輕一代在核心技術崗位鍛煉的機會有限。因此,合理定位模具行業人才培養模式,確立模具行業發展的需求,以行業內部需求為導向,立足技能人才培養目標,這是模具行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工作,同時也為“校企合作”的技能人才培養定位開啟新局面。
2 新時代模具行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2.1 學校教學依托行業用人標準
我國各大高校以及中職院校多設立模具專業,且“校業合作”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已經被社會廣泛認可。以東北模具行業市場為例,東北地區是我國老工業基地,工業基礎雄厚且發展穩定。立足于東北地區的工業區域發展局勢,高校和中職院校等多校均設立機床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和石油化工業等和模具行業聯系甚密的課程。學校教學更是以模具行業發展方向為根本,明確行業發展所需技能人才進行日常授課和實操鍛煉。近年來,東北地區的高校和中職院校為模具行業輸送了一批批技能人才,這些人在校期間學習模具相關知識,基礎知識夯實。學校的模具專業課程更是依托于行業用人標準,設置了設計、制造、材料學、自動控制和流體力學等相關課程,模具專業課程不僅讓學生系統性的學習模具基礎知識,還將基礎性知識延伸至更加專業的模具知識,為學生走入模具行業增加知識儲備。此外,學校還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實操能力訓練。讓學生以實操訓練的方式讓學生對模具設計、模具制造以及模具功能有深刻的認知。行業相關單位也應該積極和校方進行溝通,和學生進行交流,讓學校教學內容更加貼近模具行業的新發展和新動態,同時也讓學生真正了解行業內的需求和變化,并且根據這些情況提升自己。學校、模具行業和學生建立密切聯系的關系,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實際操作的鍛煉,能夠快速適應行業內的實際需求。
2.2 理論和實踐結合產生“1+1>2”的實效
在“校業合作”中,校方設置的專業課程一是基礎知識,二是實踐技能鍛煉。這也是模具相關專業教學的重點方向,不僅要教會學生基礎知識,更需要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國內大型模具制造行業為確保生產線的流暢程度,保障日常生產安全、產品質量以及產品效益,一般情況下對畢業生的聘用非常嚴格,剛步入模具行業的畢業生,需要在基層流水線時間操練一段時間。模具行業的人才選拔標準應該更加嚴謹和細致,例如,針對畢業生的綜合能力考核之后,才能調任合適的模具相關崗位。學生在校教學課程的設置要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方能產生“1+1>2”的教學實效。學生通過學習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功底,通過專業技能和實踐技能的鍛煉,才能夠在達到模具行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標準。通過校內教學資源,學生把實踐操作實驗、拆裝實訓和綜合訓練轉換成自身的經驗,讓自身的綜合技能實例增強,在正式進入模具行業時,盡快適應行業發展步伐,積極參與模具的設計與制造、試模與修模,爭取依靠自身實力和團隊力量提高注塑成型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