凼凼
脫發已經成為困擾很多人甚至是年輕人的大問題,要想解決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但比起脫發這件事,那些自以為是拯救脫發的“妙方”,多數情況下,不僅生不了發,還可能加重脫發,甚至想植發的時候已經不能植了!下面看看植發的這些誤區和真相!
誤區1:植發后發量大增,也不會再脫發
真相 做了植發手術, 該脫的頭發還是要脫
植發手術,其實就是把后腦勺“優勢供區”的頭發連根拔起,栽種到禿了的地方。但大家要注意了,先不考慮植發的存活率,即使植的每一根頭發都活了,但植發并不能增加毛發總數量,也不能逆轉脫發的進程。說白了,植發等于拔東邊的頭發補西邊的頭發,脫發前你的頭發有多少,植發后你的頭發還是那么多,總量是不會增多的,該脫的頭發隨著時間推移還是會脫。
誤區2:植發要選高大上的微針植發、點陣植發、APL技術
真相 不要被這些名稱忽悠了,靠譜的技術就兩種
微針植發、點陣植發、APL技術、外胚層技術、不剃發植發……植發機構取的這些名稱,在外行看來:很高大上。但是在內行看來都是噱頭!這些只是給各種常規手術技術取個漂亮名稱而已,植發的效果并不是靠這些名稱來決定的。
目前國際認可的植發術式主要有兩種:毛囊移植術(即瘢痕植發技術,FUT)和毛囊提取術(也就是無痕植發技術,FUE),區別在于提取優勢供區的毛發方式不同。FUT是先切取一整塊頭皮條,再在體外將該頭皮條分隔成單個的移植單位。FUE則是用專業的工具在頭皮上打孔,直接提取單個的移植單位。至于這兩種手術方式哪種更好,哪種更先進,尚無定論。
相對來說,FUT更適合毛發資源緊缺、頭皮松弛的脫發者,FUE則更節省人力和時間。到底適合哪種手術方式,要根據你的具體情況結合醫生的建議再決定。
誤區3:植發很隨意,脫了可以植,再脫再植
真相 植發資源有限, 用完就沒有了!
一個人出生時頭發總量就確定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頭發總量有減無增。換句話說,一個人“優勢供區”的頭發數量是有限的,可用于移植的發量也是有限的。
一般情況下,一個正常發量的人可用于移植的毛發數量為4000~5000株,而脫發的人由于發量偏少,可以用來移植的數量常常不超過4000株。4000株是什么概念呢?中重度脫發者一次植發手術就可以用掉超過4000株。
更夸張的是,有的機構根本不管脫發者的具體情況,一次性植4000株,早早地耗竭了毛發資源,以后再需要修補或二次植發就沒有機會了!
這里要提醒二十來歲就出現脫發的年輕人,首選藥物治療,植發需慎重。只有在確保藥物可有效控制脫發,且脫發者愿意術后長期、堅持用藥的前提下,可考慮植發。另外,年輕人首次植發的總量最好不超過“優勢供區”可提取總量的1/2。
誤區4:做了植發手術后可以不用再吃藥了
真相 植發手術后不堅持藥物治療,等于浪費錢!
現在植發真的不便宜,但有的人以為植了發就一勞永逸,治療脫發的藥也不吃了,術后原生發繼續脫落、發際線后移,導致植發區與頭頂原生發之間出現新的禿發區。
要想阻止脫發的進展,藥物治療才是首選。即使移植的頭發不會脫落,但如果不吃藥,剩下的原生發會持續脫落,之前移植的錢就等于浪費了。
誤區5:想植個18歲的發際線+18歲的頭發密度
真相 能不能重回18歲,不是醫生說了算!
不少來植發的人都對植發后的效果提出了設想——要個完美的發際線和合適的頭發密度。
首先,隨著年齡的增長,發際線輕度后移是正常的;其次,中國人頭發的正常密度約為70株/厘米2,即中國人的頭發密度本來就偏低;再次,想要完美的發際線和頭發密度的想法是好的,但還是要從實際出發,你的毛發資源夠不夠,發際線那塊皮膚適不適合植發,效果怎么樣,存活率高不高,還有你的臉型、頭型適不適合,都是影響因素。每個人都不一樣,消耗最少的發量達到令人滿意的視覺效果才是最主要的。
現在植發機構魚龍混雜,甚至有的人沒有行醫資質、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就上崗操作了,所以植發手術引起的糾紛和問題也特別多。
在決定植發前,希望大家一定要先做好以下功課,避免“踩雷”:
1.去醫院確定自己是不是真脫發,找到脫發的原因,及早開始治療。
2.脫發首選藥物治療,植發前和植發后都要堅持用藥。
3.植發選擇正規且有資質的機構,付費之前要搞清楚這些問題:
(1)醫生術前有沒有對你的脫發進行整體、全面的評估?
(2)醫生有沒有和你討論數十年后的遠期效果?
(3)發際線的位置是否綜合考慮了你目前以及未來的脫發程度?
(4)發際線的形狀、植發的密度是否符合你的臉型、年齡和氣質?
(5)醫生有沒有告訴你如何保障移植發的存活率?
(6)這次植發手術后如果再脫發,還有沒有機會進行二次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