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昭儀
劉先生在一次與朋友聚會用食物蘸醋時,醋液突然嗆入喉嚨,連續咳嗽不止。為了聚餐不掃興,他繼續吃喝不停,直到聚餐結束。但是回到家里后,劉先生感到胃部不舒服,并且咳嗽不止,還嘔吐了幾次。由于已經是深夜時分,他沒有去醫院看病,直至第二天去醫院。經醫生檢查,他是吸入性重癥肺炎。
吸入性肺炎,是指食物、口咽部分泌物、胃內容物、刺激性液體、咽部寄殖菌等吸入喉部和下呼吸道引起的肺部化學性或細菌性炎癥。
肺炎是指各類病原體入侵呼吸道后引起的急性肺組織炎癥。這里各類病原體包括細菌、真菌、病毒、非典型病原體及一些未明的病原體。
通常所說的肺炎是指細菌性肺炎,約占成人各類病原體肺炎的80%。當機體由于受涼、疲勞、免疫功能低下時,病原體容易入侵并在肺泡內繁殖,引起肺泡壁的水腫,造成肺組織的滲出性炎癥,而表現出發熱、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
而吸入性肺炎則不同,它包括化學性吸入性肺炎和細菌性吸入性肺炎,強調的是理化因素對肺組織的損害,主要是指胃內容物、食物、胃酸、口咽部分泌物及其他刺激性液體進入呼吸道引起強烈的支氣管痙攣,接著發生支氣管上皮的急性炎癥反應,進入肺泡的胃液向肺組織擴散,形成間質性肺水腫、肺泡水腫,數日后逐漸吸收,形成透明膜,引起肺纖維化。吸入的同時,咽部寄殖菌亦帶入肺內,繼發以厭氧菌為主的細菌感染。
1.吞咽困難和誤吸。
2.胃食管反流,頻繁的嘔吐。
3.胃動力不足,排空延遲。
4.氣管插管容易導致食物及胃內容物進入氣道,引起化學性及細菌性炎癥。
5.深睡及意識水平下降。
6.氣道防御機制受損。
大約50%的正常人在睡眠過程中會誤吸少量的口咽部分泌物,但一方面咽部定植菌的毒力較低,另一方面人體存在天然的呼吸道免疫防御機制,包括咳嗽反射、黏液- 纖毛清除系統、健全的細胞及體液免疫機制等,所以正常情況下人體能夠有效清除誤吸入下呼吸道的病原微生物。但是,如果上述防御機制不健全或吸入量較大,就會導致吸入性肺炎。
老年吸入性肺炎是老年時期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老年患者大多伴有舌和頜肌的潛在功能變化、咽感覺神經受損、咳嗽反射減弱等危險因素,易發生誤吸,進而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有研究指出,老年吸入性肺炎占到住院老年肺炎患者的15%~23%,其病死率可達到所有因老年肺炎而造成死亡病例的近1/3 左右。
吸入性肺炎(這里指細菌性吸入性肺炎)和細菌性肺炎有共同的典型癥狀,包括發熱、胸悶、寒戰、咳嗽、咳黃膿痰、胸痛等,但其中50%的老年患者缺乏上述典型表現。有時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或消化系統癥狀,比如嗜睡、意識下降、缺乏食欲、惡心嘔吐,甚至精神錯亂、大小便失禁等等,有時僅僅表現為老年人的基礎疾病加重,比如血糖控制不良,心衰等等。
老年吸入性肺炎起病隱匿,以隱性誤吸者居多(發生誤吸但沒有明顯的咳嗽或呼吸困難),癥狀不典型,加上老年患者或多或少都患有其他基礎疾病,機體免疫力低下,多有延遲吸收及反復發作的特點,其癥狀復雜,臨床表現多樣化,所以很容易造成誤診、漏診,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吸入性肺炎還被稱為老年人的隱形殺手。
對于高齡老年患者,特別是合并有神經系統疾患(帕金森、腦卒中)、體弱、長期臥床的高危人群,均要警惕吸入性肺炎的發生。一旦發現吸入性肺炎,在緊急情況下,除了給患者及時拍背,鼓勵患者咳嗽,還應立即將患者送醫院,以防誤吸食物時間較長而引起呼吸困難。
老年人消化功能較差,不應食用生、冷、硬的食物,宜少吃多餐,以減輕胃腸道負擔,防止胃酸反流。飲食有困難者可增加食物的濃稠度,能有效防止誤吸。吃飯后應進行15~30 分鐘的輕微活動,剛吃過飯就睡覺會增加食物反流進入肺部的可能性。
加強口腔護理,不僅能夠清除口腔中的細菌,保護牙齒,更重要的是能夠刺激口咽部的感覺神經,促進口腔黏膜物質的釋放,從而提高吞咽反射功能。尤其是長期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腔衛生較差,牙周狀況不理想,口腔內的病原菌會在其深睡時隨著唾液、痰液、食物殘渣一起被吸入氣管,更容易引起隱匿性吸入性肺炎。
多痰的老年人且排痰困難者,除了藥物祛痰,還可人工幫助排痰,如:蒸氣吸入法。患者可取坐姿,盛半杯開水,嘴放在杯口,大口吸入蒸氣,水涼了再換開水。大約進行15~20 分鐘,咳痰就比較容易了。對于長期臥床的老年人,家人應經常幫患者翻翻身,讓患者不斷改變體位,咳痰時可用手輕輕叩擊背部,這樣能使積在氣管、支氣管或肺部的痰受震動而移動,然后讓患者深呼吸,咳出痰液。
老年人特別是患有胃病的老年人應采用頭部稍微抬高的右側臥位或半側臥位,以免誤吸。
對于誤吸高危患者,可遵醫囑使用促胃腸動力藥(甲氧氯普胺、紅霉素)或止吐藥(甲氧氯普胺)或抗反流藥物(枸櫞酸莫沙必利片),以防止誤吸。
另外,一些導致吞咽困難或意識改變的抗精神和抗焦慮藥物,引起口干燥癥的利尿劑、抗膽堿能藥物等會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應根據醫生建議謹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