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社興,李劍鋒,胡少宇,王建鈞
(珠海市人民醫院/暨南大學附屬珠海醫院脊柱骨病科,廣東 珠海 519000)
ABO血型系統是描述的紅細胞血型系統,其有著其他血型不具有的獨特性質,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具體表現:(1)血清中常存在反應強的抗體,而紅細胞上缺乏相應的抗原;(2)許多組織細胞分泌液中有規律地存在A、B、H抗原。研究已證實,ABO血型系統對腫瘤性、退變性、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治愈具有顯著的影響[1-4]。
眾所周知,膝骨性關節炎(KOA)是老年人常見的慢性退變性疾病,膝關節是下肢最常見的受累關節,本病日久會對患者日常活動造成不利影響,其主要病變是以關節軟骨退變伴軟骨下骨質增生,骨贅形成[5-6]。另有研究證實, KOA的易感基因位于常染色體2q、9q、11q和16p上[7],這些常染色體與KOA有明顯的連鎖相關性。然而,在ABO血型系統中控制A、B、H凝集原的基因即控制血型的基因位于9號常染色體(9q34.1~9q34.2)上,與性染色體無關,各血型男女人數相當。研究表明,KOA與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相關性,二者相互影響[8]。呂厚山[9]對KOA患者行關節置換前均行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或CT檢查,發現80%左右都伴腰椎退行性病變。這些數據均支持腰椎病變與KOA伴發,且發病率較高。故作者分析認為,KOA與脊柱退行性病變均為退行性疾病,大膽猜想ABO血型是否與腰椎退行性病變疾病相關,如腰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及腰椎管狹窄等。為此,本研究調查了5年內本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住院患者血型相關的發病情況,現報道如下。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因腰椎間盤突出癥住院患者2 614例,其中男1 213例,女1 401例;平均年齡(56.68±1.65)歲。
1.1.2納入標準 符合不同程度神經支配區疼痛、神經支配區麻木等臨床癥狀,影像學檢查(CT、MRI)證實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患者,嚴重者行手術治療,并經手術病理檢查再次確定為腰椎間盤突出癥。
1.1.3排除標準 急性腰椎創傷、感染、腫瘤、畸形等所致腰椎間盤突出癥;有惡性腫瘤或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有心、肝、腎等嚴重性疾病;有腰椎管狹窄癥即退變性腰椎不穩、滑脫等疾病。
1.2方法 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血型鑒定法進行血型鑒定。將2 614例患者以術式、性別、年齡分組進行統計,分析不同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手術治療、術式選擇、年齡、性別的差異。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不同血型各年齡段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手術治療情況比較 2 614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ABO血型分布為A型712例(27.2%),B型704例(26.9%),O型1 023例(39.1%),AB型175例(6.7%),從高至低依次為O型、A型、B型、AB型。手術患者共623例,>60~70歲A、B、O、AB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手術比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年齡組A、B、O、AB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手術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血型各年齡段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手術治療情況比較[%(n/n)]
2.2不同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手術術式選擇情況比較 2種手術術式不同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手術術式選擇情況比較[n(%)]
2.3不同血型男女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手術治療情況比較 男女不同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手術治療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血型男女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手術治療情況比較[%(n/n)]
3.1血型遺傳穩定性 ABO血型起源一直是人類學家的研究興趣所在,一般公認的是O血型抗原最先出現。在研究人類進化過程中基因變化的規律時,常用到Hardy-Weinberg平衡公式,即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基因頻率不會因隨機的突變和雜交而改變,低頻率將始終保持低頻率;因此,ABO血型的遺傳規律和分布能很好地反映種族的延續和早期人類的遷移情況[10]。
3.2血型相關疾病 自第1次報道血型抗原 A與胃癌發病相關后,A血型與疾病在統計學上的關聯一直有報道,但所得到的結果不盡相同,例如,國內近年來有文獻報道在患高血壓、糖尿病和胃癌,以及多發性神經炎、急性脊髓炎和周期性癱瘓的人群中,以A型血個體為多[11]。B血型的研究多集中于對致病性病原體的易感性方面,其與致病性病原體關聯的可能性有以下2點:(1)細胞表面的血型物質作為病原體侵襲細胞的受體;(2)某些血型物質間接干擾了機體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免疫反應[12]。也有文獻報道,滲出性中耳炎在B型血人群的發病比例高于其他血型人群(O型血人群最低)[13]。統計資料顯示,O型血人群食管癌和賁門癌發病率最低,而患病毒性腦炎、重癥肌無力、多發性硬化癥、新生兒溶血病、膀胱癌、前列腺癌和Graves病則較多見[14]。
3.3血型與骨科相關疾病的研究 眾多研究探索了血型與骨科相關疾病的關系,包括免疫相關性強直性脊柱炎(AS)、退變性骨關節炎、骨關節感染及骨腫瘤等。研究表明,O型血個體更易患AS,應重視對O型血個體的AS篩查,這對AS的早期發現及治療可能有效,對AS易患性等基因層面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15]。O型血人群更易患AS,這可能是因為ABO抗原可調控某些炎性因子影響機體的炎性反應,炎癥介質如白細胞介素-6在AS的發病中具有重要作用,ABO基因多態性與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基因相關聯,且與血清TNF-α水平高度相關[16]。
研究發現,常染色體9q可能是ABO血型和KOA的聯結點,從而導致AB型成為KOA低風險保護因素[17]。有學者認為,O 等位基因具有潛在的選擇性優勢,可以影響不同病原體的易感性,一些血型甚至可以改變先天免疫系統對感染的反應[18]。骨關節結核患者中O型血比例及相對危險度均高于健康人群,O型血是骨關節結核的風險因子[19]。還有研究表明,O型血個體患骨惡性腫瘤的相對危險度與健康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風險比=0.997,P<0.001),即O型血人群不容易患骨惡性腫瘤[20]。
3.4血型與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的研究結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常見疾病,發病率較高。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率呈現逐漸增高的趨勢。腰椎間盤突出癥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加大了患者、家庭及整個社會的經濟負擔。本研究旨在探索ABO血型是否與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存在遺傳易感相關性。然而,結果顯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ABO血型系統在年齡、術式選擇、性別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從而得出ABO血型系統與腰椎間盤突出癥沒有明確相關性,ABO血型系統不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遺傳易感因素。本研究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樣本量較少,不能完全體現ABO血型群體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分布;年齡層次分布不均,存在一定統計偏差。通過本研究發現,ABO血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癥人群分布存在一定數學分布模型,后期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更加有助于發現ABO血型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人群中的發病特點,將成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