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東,蘇拉木,尼 羅,徐文軍
(1.彭州市人民醫院,四川 成都 611930;2.黑水縣人民醫院,四川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623550)
皮膚軟組織感染是外科常見疾病,主要包括膿腫、蜂窩組織炎、傷口感染等[1]。病變周圍出現紅、腫、熱、痛[2]等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如果治療不當不僅會增加經濟負擔,嚴重者可造成繼發性傷害而出現膿毒血癥、筋膜壞死[3]等,甚至導致死亡可能。黑水縣地處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藏區腹地,高山林立、雪峰對峙、交通不變,經濟文化水平相對落后,民族生活習慣和衛生知識不足等因素導致皮膚軟組織感染性疾病常發。臨床病例中大部分患者病程長,到院治療時病情復雜,甚至已出現多種嚴重的并發癥。面對患者嚴重的病情,如何尋找到一種簡便、快捷的方法提高療效,減輕患者痛苦,降低醫療費用,減少因病返貧的問題擺在援藏專家和當地醫務工作者面前。
魚石脂(依克度)系植物油(豆油、桐油、玉米油等)經硫化、磺化,再與氨水反應后得到的混合物[4]。10%魚石脂軟膏由魚石脂0.1 g,斯潘-80、輕質液狀石蠟、黃凡士林等構成的棕黑色軟膏樣消毒防腐藥,具有溫和的刺激性消炎防腐作用,可消炎、消腫、抑制分泌等[5],可用于軟組織急性炎癥的局部涂布。有學者采用魚石脂軟膏周邊敷藥、中間留空法治療皮下急性蜂窩織炎[6],但針對更廣泛的皮膚軟組織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是否可行,作者查閱了相關資料,鮮見藏區使用該法治療的相關報道。因此,為進一步探討魚石脂軟膏外敷治療外科皮膚軟組織感染疾病的臨床效果和藏區扶貧工作的意義,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黑水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12例皮膚軟組織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黑水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12例皮膚軟組織感染患者,其中傷口感染23例,膿腫15例,切口感染26例,急性蜂窩組織炎24例,肛門周圍膿腫10例,感染14例。按不同治療措施將112例患者分為對照組(55例)和研究組(5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4例,女21例;年齡17~78歲,平均(50.3±3.2)歲;傷口感染12例,膿腫7例,切口感染13例,急性蜂窩組織炎12例,肛門周圍膿腫5例,感染6例。研究組患者中男34例,女23例;年齡15~72 歲,平均(52.4±2.8)歲;傷口感染11例,膿腫8例,切口感染13例,急性蜂窩組織炎12例,肛門周圍膿腫5例,感染8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發病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納入標準 經外科醫師及援藏專家確診為皮膚軟組織細菌感染,包括感染組織紅腫、發熱、疼痛[6],并有超聲、CT協助診斷。
1.1.3排除標準 組織深部感染,實質臟器感染,慢性感染,結核、寄生蟲等特異性感染。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靜脈抗生素抗感染聯合百多邦外涂等治療;研究組采用靜脈抗生素抗感染聯合魚石脂軟膏外敷換藥治療,先用聚維酮碘將局部消毒后(伴局部潰破、滲液者用3%過氧化氫及0.9%氯化鈉清洗潰瘍創面)用10%魚石脂軟膏均勻涂于患處周圍,厚度0.8~1.0 cm,距離切口或中心1 cm處均留空[7];如創面中央已破潰,宜將膿栓及膿液盡量清除干凈,并且潰破創面留空不敷藥,而于四周均勻敷藥,注意敷藥面積略超出紅腫范圍,然后用棉墊敷料敷蓋表面,膠布固定好,避免移動,每天換藥1次,每次敷藥時將原魚石脂清洗干凈,重新敷藥。
1.2.2觀察指標和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指標: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第1、3、7天白細胞計數(WBC)及C反應蛋白(CRP)變化情況;使用疼痛強度評分Wong-Baker臉對2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第1、3、7 天疼痛進行評分;觀察2組患者臨床指標,包括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抗生素使用時間及劑量、患者滿意度及接受率、治療總有效率。療效判定標準;顯效[8],患病部位產生的紅、腫、熱、痛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WBC恢復正常,紅腫創面愈合;有效,患病部位產生的紅、腫、熱、痛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WBC下降或恢復正常,紅腫創面有所縮??;無效,患病部位產生的紅、腫、熱、痛等臨床癥狀,以及WBC、紅腫創面均無變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2.12組患者治療前后WBC、CRP及疼痛評分比較 2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第1天WBC、CRP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第3、7天WBC、CRP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治療前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第1、3、7天疼痛評分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1~3。

與對照組同時間點比較,aP<0.05。圖1 2組患者治療前后CRP比較

與對照組同時間點比較,aP<0.05。圖2 2組患者治療前后WBC比較

與對照組同時間點比較,aP<0.05。圖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2.22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患者住院時間更短、住院費用更低、抗生素使用時間及劑量更少、患者滿意度和接受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2.3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2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72,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皮膚軟組織感染是外科常見疾病,通常由常見致病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入侵局部組織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性反應,出現紅、腫、熱、痛等特征性癥狀,呈現出癤、癰、急性蜂窩組織炎、丹毒等臨床表現[9]。魚石脂軟膏外敷治療急性蜂窩組織炎具有一定的療效,但使用上存在一定爭議[10]。據文獻報道,魚石脂使用不當可能加重原有的感染[4],近年來相關文獻報道,通過改良使用方法在癤癰等感染性疾病中的使用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其中以中間留空法使用居多[6]。皮膚軟組織炎癥感染時期出現細胞缺血、缺氧使局部組織生成自由基及活性氧增多,造成細胞酸中毒,使細胞對氧的利用能力受限,有氧代謝嚴重受損,細胞維持離子和水平衡調節功能遭到破壞,從而出現一系列的病理改變,出現紅、腫、熱、痛等臨床癥狀[11-13]。
本研究發現,中間留空法換藥采用周邊敷藥厚度在0.8~1.0 cm,能夠使藥效在換藥后24 h內持續起到作用,局部組織的紅、腫、熱、痛快速消退。作者認為,其作用機制是炎性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加速局部組織微循環代謝,局部組織的炎性反應得到了一定的抑制,避免了周圍炎性組織的炎性浸潤進一步加重。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第1、3、7天疼痛評分明顯降低,治療后第3、7天WBC、CRP下降更明顯,周圍組織紅腫范圍縮小明顯,一般敷藥24 h后紅腫硬塊范圍就能感覺明顯縮小和軟化,加速了局部組織炎癥的吸收,打破疾病發展惡性循環,有力形成了向疾病恢復的負向循環發展,使療程明顯縮短,證明此方法更能有效地發揮魚石脂軟膏的活血化瘀、迅速改善周圍炎癥組織細胞血液循環、抑制炎性反應的作用[14]。
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聯合使用魚石脂軟膏治療后抗生素使用時間較對照組縮短4 d左右,總劑量減少約21 g,住院時間縮短近5 d。說明該方法加速了患者康復,能夠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患者住院費用,減輕醫療負擔,同時能夠快速地緩解局部疼痛癥狀,減輕患者痛苦,具有較高的患者接受率和滿意度,達到了醫療扶貧的目的,具有較好的社會意義。
本研究中,無效病例主要是肛周感染患者形成了膿腫和組織壞死,需進一步手術治療,研究組無效病例較對照組少,說明其能夠對早期膿腫的形成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表現出了較好的療效,但尚需進一步大樣本量的研究證明。
黑水縣是地處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地理腹地的高山高原地貌,道路崎嶇、路程遙遠等地理條件的限制導致老百姓看病就醫相對不便,由于經濟基礎相對薄弱,人文素養和衛生知識掌握程度等相對滯后,往往在家里采取“土法”治療,到醫院就診往往已經是發病后3、4 d,甚至更長,因此,作者所接診的感染性患者病情相對復雜,特別是創傷性感染、肛周感染和急性蜂窩組織炎等患者往往合并糖尿病、高血壓、低蛋白血癥、營養不良等,嚴重者伴局部組織壞死、膿腫形成和大面積感染等。針對患者實際情況,通過聯合使用魚石脂軟膏外敷治療,提高了患者治愈率,加速了患者康復,減輕了患者痛苦,減少了住院醫療費用,降低了發展為膿腫、膿毒血癥[15-16]、感染性休克的概率,且醫、患接受度均較高。
黑水縣人民醫院由于地處貧困地區,以前不具備完成細菌培養的實驗室條件,半年前通過幫扶實現細菌培養外送,因此,本研究未納入細菌培養的指標。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7 d后治愈率高,出院多,無法完成指標統計與對比,因此,治療 7 d后的數據未納入統計學分析。
綜上所述,正確使用魚石脂軟膏外敷治療皮膚軟組織感染具有臨床效果好、簡便易行、無創傷、恢復快、掌握快等優點,更適合當地的醫療實際需求,能夠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痛苦,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在醫療扶貧中有著積極的臨床作用和社會意義,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