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娜娜,常 玲,李明霞,楊 萍,趙 靜,柳佳麗,梁維羽
(貴陽市婦幼保健院,貴州 貴陽 55000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是一種傳播方式多、病毒潛伏時間長、傳播速度快的新發傳染病,短時間內會導致感染人數大幅度增加,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3]。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感染率較高[4]。雖然非定點救治醫院臨床護士工作強度和感染風險不及一線護士,但要保障后方井然有序,每天需要面對繁重的工作,加上新冠肺炎潛伏期長,甚至出現感染病毒無任何癥狀而人傳人的現象,并且人人易感,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非定點救治醫院臨床護士的恐懼和不安[5]。本院是新冠肺炎非定點救治醫院,本研究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本院在崗臨床護士的應對方式進行了評估,為日后制訂臨床護士心理健康促進方案提供理論基礎。
1.1一般資料 通過問卷星手機微信平臺于2020年2月對本院430名在崗臨床護士進行調查。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 通過問卷星手機微信平臺對本院在崗的臨床護士進行調查,尊重自愿原則,采用匿名的方法進行問卷調查。
1.2.2調查工具 (1)一般情況調查:調查臨床護士的性別、年齡、學歷、專業技術職務、是否有孩子、是否為疫情應急護士。(2)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6]:包括積極應對(第1~12項)和消極應對(第13~20項)2個維度,共20個條目;采用0~3分4級評分法,不采取、偶爾采取、有時采取、經常采取分別計0、1、2、3分,總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0,積極應對方式量表和消極應對方式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分別為0.89和0.78,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2.1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 參與調查的430例臨床護士中,男16例,女414例;年齡以26~30歲為主[160例(37.21%)];251例護士有孩子,占58.37%;文化程度以本科為主,占62.33%。具體情況見表1。
2.2不同特征臨床護士應對方式得分情況 不同婚姻狀況、有無孩子及不同專業技術職務的臨床護士積極應對方式平均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年齡的臨床護士消極應對方式平均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及不同特征臨床護士應對方式得分情況比較(n=430)
2.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臨床護士應對方式得分總體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臨床護士積極應對方式、消極應對方式的平均分與國內常模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臨床護士應對方式得分總體情況(n=430,分)
3.1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非定點救治醫院臨床護士應對方式的總體情況 應對是一種包含多種復雜的、策略的、多維的態度和行為過程[7]。應對方式就是指個體對所處環境變化所表現出來的調節行為的反應,包括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2種方式,不同的應對方式在不同的情景、時間及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結果[8-10]。本研究采用的是SCSQ,主要評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臨床護士遭受困難或挫折時所采取的態度和做法。本研究結果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非定點救治醫院臨床護士積極應對方式的平均分比國內常模高,而消極應對方式的平均分比國內常模低。由此可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臨床護士所承受的壓力與普通群眾不同,雖然在非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的臨床護士壓力不及定點救治醫院的抗疫一線護士,但面對新冠肺炎這種病毒潛伏時間長、傳播速度快、傳播方式多的新發傳染病,并且出現感染病毒無任何癥狀而人傳人的現象,加上臨床護士每天面對被感染的機會太多,一不小心就會有感染風險,使其本就繁重的工作更是面臨了巨大的壓力,非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臨床護士必須采取更為積極有效的防護措施,才能保證工作中的自身安全,由此導致臨床護士相應的積極應對方式的平均分明顯高于國內常模,而消極應對方式的平均分低于國內常模,說明通過不斷地學習相關理論及技能,相比普通群眾來說,臨床護士面對疫情發展,能夠更好地應對疫情對工作和生活的影響。
雖然臨床護士在面對疫情時應對較為良好,但管理者應更加注重人文關懷,加強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保障臨床工作防護物資充足,通過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相結合,使臨床護士在疫情期間面對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時能更為積極地應對問題,努力尋求社會支持,從而維護其身心健康[5,11]。
3.2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臨床護士應對方式的影響因素 積極的應對方式有利于臨床護士的身心健康和職業發展[12-13]。在積極應對方式的調查中已婚的臨床護士積極應對方式的平均分明顯高于未婚、離異/喪偶的臨床護士,有孩子的臨床護士積極應對方式的平均分明顯高于無孩子的臨床護士,主管護師及以上的臨床護士積極應對的平均分明顯高于護士和護師。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已婚和有孩子的臨床護士其家庭責任感更為強烈,面對疫情,不僅要考慮自己,還要考慮家人的健康,甚至擔心每天面臨不同的患者,自己被感染成為病毒攜帶者而無癥狀,導致家人及朋友會因為自己而感染病毒,因此在面對疫情、工作、家庭、孩子時,已婚的臨床護士表現出了更為積極的應對方式。對于主管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臨床護士,由于其工作經驗相對較為豐富,往往承擔著科室的重要職務,在專業和職場上各方面的發展都處于黃金期,工作上具有較強的上進心,面對工作中的應激事件,具有較強的心理抗壓及適應能力,并且善于專研和借鑒他人經驗;而專業技術職務相對較低的臨床護士往往由于倒班頻繁、生活不規律、對自身專業和職業發展較為迷茫,以及福利待遇相對于專業技術職務較高的臨床護士低,加上各種理論及技能考核較多,專業技術職務相對較低的臨床護士積極應對方式平均分低于專業技術職務較高的臨床護士,因此在面對疫情時,專業技術職務較高的臨床護士可帶動專業技術職務相對較低的臨床護士選擇更積極的應對方式。
消極應對方式在某種程度上也能緩解壓力,但長期采用消極應對方式會使人失去創造力,面對工作和生活缺乏熱情,甚至影響身心健康[14]。臨床護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面對工作壓力時,越采用消極的應對方式,壓力往往像滾雪球效應一樣越來越大,形成惡性循環。本研究結果顯示,男性消極應對方式的平均分低于女性,>30~40歲的臨床護士消極應對方式的平均分高于其他年齡段護士。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對于男護士而言,其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的應激事件相對于女性更為理性、心理承受能力更強,加上處理家庭瑣事的時間相對于女性少,而吸煙、喝酒等原本就是許多男性的生活習慣,并非是遇到挫折或困難才選擇此應對方式,因此面對困難或挫折時,采用消極應對的方式少于女性,“自己安慰自己、盡量克制自己的失望、休假或休息、暫時把問題拋開”是女性護士常采用的消極應對方式。年齡大于30~40歲的臨床護士,由于在家庭中扮演著子女和家長的雙重角色,需要承擔更多的家庭瑣事,許多的壓力應激源使其經常處于高度精神壓力的狀態,此時如果加上疫情的影響,臨床護士解決問題的方式往往更傾向于依靠別人解決問題或接受現實、等待時間改變現狀及自己安慰自己;而年齡較小的臨床護士,由于工作經驗少,獨立值班少,工作上對危重患者的護理相對于大于30~40歲的臨床護士要少,面對工作和生活的逆境和壓力較少,表示出處理環境應激事件時更為樂觀。
綜上所述,在疫情期間非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臨床護士仍需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尤其要重視女性和大于30~40歲臨床護士的心理指導,合理排班保證休息,加強應對大型公共衛生事件的培訓,制訂相關的管理流程和應急預案,從而增強臨床護士面對困難或挫折時的信心,使其在面對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能采取更為積極的應對方式,減少吸煙、喝酒,依靠別人解決問題等不良應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