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紅
【摘要】高中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是一個非常意義的項目。如何提高高中生性生理、性心理及生殖健康知識水平,加強其健康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尤為重要。佛山市順德區龍江中學(以下簡稱“龍江中學”)在這方面做出了系列的探討:開發教材、培訓師資、培訓朋輩、培訓家長,通過教師引導、朋輩互助、家校共育等措施,初步形成一套較為系統的教育實踐模式。
【關鍵詞】高中生;青春健康教育;朋輩互助;家校共育
青春健康教育是指針對10-24歲的青少年所實施的有關青春期健康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其性生理、性心理及生殖健康知識水平,加強其健康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下面主要從青春期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切入,以龍江中學為例來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青春健康教育。
一、青春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近年來,未成年人性侵害事件頻發,引起了社會各部門的重視。2019年6月,順德區法院發布了《順德法院關于涉未成年人性侵案件的調研通報及聯合預防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的司法預警書》,對2011年到2019年5月受理的252件涉未成年性侵案件進行調研分析發現,305名被害人,其中不滿14周歲兒童179名。2019年6月17日和18日,時任順德區區長彭聰恩和順德區政法委書記王勇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多部門聯動,研究制訂綜合防范措施,加緊實施,保護未成年人及青少年健康成長。
另一方面,青少年婚前性行為及意外懷孕情況不容忽視。順德區社會服務聯會發布的《順德區初中生性教育情況調查報告》(2015年)顯示,16.28%初中生覺察自己有性沖動,還知道自己身邊同學有懷孕或人工流產現象,證明有小部分初中生有性行為發生。有26%的初中生表示至少有一個性伙伴,1339個樣本中存在16個一次以上的人工流產經歷樣本。過半的初中生接受婚前性行為。
再者,青少年性病、艾滋病防治形勢嚴峻。根據順德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順德歷年艾滋病累計報告2000多例(含感染者+病人),以2018年的數據為例,15-29歲人群艾滋病新增病例87例,占所有新增病例年齡段人數的33.5%,是疫情上升最快的群體。近年來,因性侵害或無保護的性行為導致青少年感染性病的病例也有明顯上升的趨勢。
此外,青少年的性生理、性心理知識不充分,家長、學校、社區對青少年的性教育有所欠缺,學生容易因好奇而通過網絡等途徑了解或嘗試性行為,從而導致不良后果。綜上,青春期健康教育是一個非常意義的項目,幫助高中生提高其性生理、性心理及生殖健康知識水平,加強其健康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尤為必要和重要。
二、高中學生青春健康教育的現狀
龍江中學作為一所普通高中,也非常重視學生的青春健康教育,以往每年都會邀請區、鎮衛計局的專家或婦幼保健院的醫生前來給高一、高二學生作青春健康教育講座。但近幾年我們發現這樣的形式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第一,青春健康教育有一個完整知識體系,短短1-2小時講座時間,授課教師未能給學生作深入的介紹。第二,講座的形式比較單一,難以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影響青春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第三,請進來的教師未能很好地了解本校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而且只是一次性講座授課,課程沒有延續性,針對性也不夠強。
為了更精準地了解學生及其訴求,更好地開展學生的青春健康教育,龍江中學專門開展了《龍江中學青春期健康教育調查問卷》,從學生面臨的青春期成長困惑、性觀念和性行為的現狀、性健康教育內容和途徑、對學校開展性健康教育的意見和看法等方面來了解學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情況和需求。調查發現,學生在“遇到心理生理解決問題的途徑”中,62.5%的女生表示求助于朋友,22.5%的女生愿意求助于父母,14.2%表示自己想辦法,只有1.4%表示愿意求助于教師。這表明女生還是不敢主動和教師或是父母了解性知識,不敢坦然地面對性。在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教師或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不夠,不能獲取她們的信任。
在獲取性知識途徑的調查中,有50.6%的女生都希望學校開設相關的課程系統地講授性健康知識。值得關注的是,有48.1%的學生希望通過“同學朋友間的交流”來學習,而希望通過“相關書籍”的比例則最低,這提示了比起看相關書籍,她們更喜歡通過學校授課和“同伴式性知識傳播”,這也表明了“同伴式性知識傳播”是當前女生認同的獲取性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有實踐研究表明,同伴教育更易為中職生所接受和認可,對于青春期遇到的問題,他們更愿意也更容易從同伴群體中接收有價值的觀念,模仿有益的行為方式。
三、開展青春健康教育的主要策略
如何有效開展學生的青春健康教育?龍江中學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著。適逢其時,筆者被龍江鎮衛計局選派參加了順德區青春健康師資隊伍的培訓。“有用就有用,無用就無用”,在接受了系統的青春健康教育培訓之后,筆者在龍江中學大膽開展學生的青春健康教育的實踐。
(一)用好陣地,整合開發喜聞樂見的生動教材
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原)編寫修訂的專門為開展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培訓編寫的教材《成長之道——青春健康人生技能培訓指南》,這本教材設計了迎接青春期、社會性別、人際交往、性行為與約定、預防意外懷孕、預防性傳播疾病、預防艾滋病病毒感染、遠離毒品、計劃未來九個單元。
筆者參考《成長之道》一書中的主題,結合我校學生的情況,把一些課程內容進行了整合,然后給學生開展了異性交往、性行為與決定、預防意外懷孕、預防艾滋病等主題的授課。筆者把授課內容設計為6課時的系列課,以小峰和小維的故事為主線,設置了異性交往過程中不同階段所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在故事主人翁的選擇情境中體驗如何做理智負責任的選擇,同時,運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視頻觀摩等方式,以積極心理學原理,與學生討論異性交往的方式與交往應把握的尺度,學會勇敢堅定地拒絕不合時宜的性要求,引導學生冷靜思考青春期性行為帶來的后果和影響,同時掌握了解如何做自我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