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
【摘要】德育在學生學習過程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的開展是對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過去傳統的德育模式很難滿足新課改下學生的德育培養要求,而班主任的德育教學模式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德育效果。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教育模式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在德育工作中應用信息技術是提升德育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現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因此,本文針對新時期下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進行簡單分析,以此來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希望對小學班主任的德育管理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途徑;信息技術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塑造自身性格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教育對小學生未來的成長有深遠的影響。班主任是班集體重要的引領者,不僅需要傳授學生一些必要的知識內容,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個人素養。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要緊跟時代步伐,以學生為主體,對德育教學觀念和德育教學模式加以更新和創新,通過信息技術來優化班主任德育教學模式。因此,這就要求班主任能夠結合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實際情況對其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德育,從而有效提高德育效果。
一、新時期下,小學班主任開展新模式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德育新模式是指班主任將德育工作與多媒體等網絡技術深度融合,并將視頻、圖文、音像和數字資源等融入到德育工作中,使德育教學模式變得更加多元化和開放化,且更具有交互性。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并非是盲目地應用,它不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與德育工作融合,而是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新模式并未對舊模式持完全否定的態度。傳統的班主任德育模式是班主任自身做好表率,以自身的一言一行來影響學生,以及通過關心學生和開展實踐活動來展開德育。新模式實際上就是舊模式的進一步完善。
從某種意義上看,德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靈魂,也是教師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關鍵點和核心。不管是教師、學校還是家長,都應該意識到德育對學生長期發展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為學生奠定一定程度的德育基礎。在開展德育工作時,班主任在這一過程中占據著獨一無二的重要地位,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且會影響著學生將來的生活、工作等方面。如果班主任能夠積極對學生進行德育,并能夠給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就能夠為社會的快速發展培育出更多、更高素質的人才。如今,隨著核心素養理念在教育領域的不斷深入,要求班主任在教育教學時,注意與新課改的要求和核心素養的理念相適應,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進行分析總結,并對他們實施德育。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需要盡可能地了解并學會應用多樣且創新的教育方法,積極創新德育模式,從而讓德育工作的開展發揮到最大的作用。
二、新時期下,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1.創新德育模式
學習熱情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當然,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會對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小學班主任實施德育時,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正處于需要教師引導他們的關鍵時期。班主任則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利用信息技術具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優勢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學生獵奇心理,使德育工作更具針對性。例如,傳統的主題班會變成專題班會,提升德育工作的深度,并將信息技術應用起來,使二者自然融合,確保德育課堂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此外,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用具體的實例引出關于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等話題探討,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慢慢地提升學生識別和獲取信息的能力,有針對性地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2.開展實踐活動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不能夠只停留在對學生的理論教育上,還要注重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將“理論與實際”有效地融合到一起,從而讓他們對知識學以致用。只有當小學生真正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時,小學生才能對德育知識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和理解,且學生才能夠將德育知識通過實踐活動逐漸內化成為自身的良好品質,促進自身良好健康的發展。
例如,筆者將德育活動以信息技術化的作業形式布置給學生。學生只需要利用一些課余時間就可以完成,比如,用手機記錄下家人、親友溫暖而又正能量的舉動,記錄下“我們的節日”系列傳統民俗的影像。此外,學生也可以把自己對于班集體文化建設的想法以編程、3D打印等方式呈現出來;學生亦可在學校德育資源網頁瀏覽、學習安全、法律、生活常識、節氣等百科知識。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念,還可以讓他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得到滿足。
3.借助競爭機制
合理地設置和利用競爭機制能夠促進班級發展的進程,因此,這就需要班主任能夠充分考慮學生特點和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方式來調動小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讓他們能夠在競爭中樹立集體意識。在很多的比賽當中,學生一般都是通過個人的力量來為班集體爭取榮譽,而凝聚力的另一種體現形式從本質上來講就是競爭意識。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
例如,筆者所在的學校和班級使用“班級優化大師”的平臺,構建了師生學習共同體。在此,班主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集體意識,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盡可能地為班集體爭光。不管何時,科任教師都可以在“班級優化大師”平臺上根據個人或者小組的表現為其加分或者扣分,從而表揚激勵全班學生積極參與到良性競爭中去,為班級體的發展和榮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筆者在QQ上為師生和家長搭建了個人空間。學生在其中能實名注冊交流;筆者可通過班級相冊、班級日記欄目彰顯學生的個性,記錄學生成長歷程。而各科任教師和家長也能借此實時了解學生在班級的情況、心理變化等;通過微信公告欄發布班級公告、班級作業等,保證了家長能夠第一時間了解班級的動態,并參與班級的建設和管理;師生個人空間的開設,可以保證師生、親子之間時刻關注彼此的動態,并且可以在其中分享快樂與煩惱,暢談學習生活的感悟、體會。因此,師生個人空間是學生們知心話、小秘密的傾訴之地,它可以消除師生間、生生間、親子間的誤解和不愉快,可以更好地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共建和諧班級。班級網站和師生個人空間拉近了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良好的心理溝通環境和氛圍,使學生能夠成為班級的主人,提升他們對班級的責任感,自然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4.加強家校溝通
采取信息化手段強化家校之間的聯系,共同促進學生的德育。教師可建立個人微博和網頁,學校也可建立官方網站。教師可在網頁中建立學生成長擋案,詳細記錄學生成長的點點滴滴和每一次進步,并與家長共享;教師可根據每一個學生的不良習慣,在線給予診斷,并配有相應的改善方法,如此便能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而且,學生的生活動態、學習動態,家長能隨時知曉。一旦家長發現學生存在某方面的問題,從而可以主動與學校和班主任配合對學生做思想工作。通過學校與家庭的聯合施教、無縫對接,避免由于教育方式失當而引起不良事件的發生,更重要的是避免對學生造成終生傷害。在德育工作中應用“信息化”元素是一個新課題。信息技術是手段,能為學生營造更加健康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思想和行為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總之,小學生的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班主任要重視對學生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在德育這一過程中,班主任還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愛心和責任心,在平時的教學和管理中都能夠適時地滲透德育,逐漸提升學生道德修養和各方面的素養。在德育工作中應用信息技術,還處于實踐探索階段,因此,班主任要深入反思,探索到最佳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新時期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柳立明,馬東平.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提升路徑探索[J].新課程研究,2020(29):32-33.
[2]曾美婷.提升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創新策略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踐,2020,3(11):167-168.
[3]譚霞卿.新時期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1):97.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