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芳


【摘要】閱讀是一個人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引導學生在解答化學題時能反復通讀掌握大意,有目的地閱讀,進行理解歸納能力的訓練,進行略讀、精讀,學會聯系遷移知識。
【關鍵詞】中學化學;獨立閱讀;反復通讀;有目的閱讀;略讀精讀
廣州市中考化學與全國高考接軌,化學試題信息和閱讀量難度加大,學生非常不適應。其原因是:1.學生在考試中閱讀題目速度太慢,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不了整套題目;2.學生看不明白題目,摸不著頭腦,無法解答;3.學生對于題目給予的信息捕捉不精準,信息分析處理不到位。學生信息處理能力非常薄弱,尤其是缺乏將陌生信息與已有知識整合的能力。導致學生信息處理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沒有提供獨立閱讀和思考的空間。教學中,教師把所有知識都經過精細加工,條理清晰地傳授給了學生,學生所要做的就是被動地接受這些信息,課堂上學生缺少自己處理信息,構建知識結構的機會,甚至連課堂上的練習都需要教師幫助讀題才能解答。
提高學生化學閱讀素養刻不容緩,閱讀可以豐富和更新知識,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思維的過程。讓學生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學會閱讀、快樂閱讀,提高閱讀能力,對學生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有關信息進行處理加工,并有助于學生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處理結果的能力。下面是筆者在平時教學中訓練、提高學生化學閱讀能力一些做法。
一、反復通讀掌握大意
反復閱讀,指在讀書中運用多種手段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從而加深記憶和理解的一種閱讀方法。平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們帶著幾個要點問題,在科代表帶領下快速朗讀課文一遍;其次,閱讀本節課“學完本課題你應該知道”,對新授課內容中的重點化學知識預先在腦海中留下痕跡;最后,把已學過的化學重點知識進行默讀幾次。上課過程中,教師講授到哪個知識點,便可以讓學生立即對課本中相應的文段進行默讀,同時對重點化學知識,有秩序、有條理地熟讀,掌握其中的大概內涵。每一個星期午讀時間,要求學生把所學過課題大聲朗讀,教師要準時到每個班進行巡視,力保每個學生都能開口朗讀。
二、有目的地閱讀,進行理解歸納能力訓練
漫無目的閱讀會浪費時間,帶著問題閱讀才是思考性的閱讀和有意義的閱讀。學生不同的生活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對文本解讀會各不相同,呈現出多元狀態。讓學生觸摸文本,感受思考探究方式,積極主動地構建知識獲得體驗。例如,學習《金屬化學性質》時,先引導學生閱讀課題,關注是金屬哪個方面性質,用筆把“化學”兩個字圈起來聯系所學概念,這節課核心內容是金屬的化學性質。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你知道了什么?課本提供了哪些證據說明了這個知識點?關于這個問題還有什么是你想知道?通讀課題正文內容,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小組展示匯報。有的學生聯系生活經驗,知道導線中包裹的金屬銅是光亮的紅色,但裸露在空氣中長時間會慢慢地變暗,還有的說家里收藏的品銅錢上有綠色的小絨毛是否是銅與空氣中的氧氣等反應后形成的新物質。有的說家里人告訴他不能用不銹鋼餐具盛姜醋,要用塑料盒盛,可以推測不銹鋼能與酸發生反應。學生根據小組的交流討論的結果,歸納得出金屬的化學性質,并利用課本提供的證據,結合日常生活實例很快理解并掌握了金屬能與氧氣反應,但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教學中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所學化學知識,以生活感悟來升華對文本解讀,邊閱讀邊反思自己的理解,學生個體內心感受與文本之間的矛盾會促使其去思考感悟和探究,使困惑不斷澄清,自我的認識理解思維能力不斷發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學科,學習金屬與酸反應時,筆者設計了學生分組實驗,在進行分組實驗前先指導學生對課本探究環節進行二次閱讀,包括標題、正文、圖表還有圖表中的文字、現象及表情都進行了認真詳細閱讀,邊閱讀邊用筆圈出關鍵詞,在圖中劃出不同點和相同點。大家一起分析討論該探究實驗的目的和原理是什么?是怎樣的探究實驗?要控制變量是哪些?分哪幾步進行實驗操作?畫出操作流程示意圖。通過觀察到什么現象說明達到實驗目的?學生通過多次默讀以及分析討論,結合已有生活經驗和所學的知識歸納得出該實驗是一個對比實驗,要控制變量。通過閱讀課本和分析圖表可知控制變量:鹽酸的體積和濃度、金屬質量和形狀和初始溫度是相同的;實驗目的是探究在相同條件下鎂鋅鐵銅哪種金屬活動性強;通過觀察在相同條件下哪種金屬能與鹽酸反應,反應劇烈程度來驗證實驗目的。操作流程示意圖如下:
實驗教學中也需要有目的地閱讀,在閱讀中讓學生去理解,去領悟,去歸納使學生們親自動手做實驗前領會和理解實驗目的和原理,知道每一步要干什么、怎么做,需要哪些儀器,怎樣操作,逐漸成為動腦思考做實驗的學生而不是“照方抓藥”式做實驗的學生。
三、進行略讀、精讀,學會聯系遷移知識
練習課和復習課中帶領學生對題目進行略讀和精讀有助于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很快地審清題意,準確地解答。略讀是對閱讀內容整體把握,比如,拿到題目后先快速看題干和問題找出核心研究物質是什么,給出了哪些有用的信息資料,要解答問題的指向是什么。精讀就要根據題目問題,解答要求,對題目給予的信息資料進行分段,逐句到點地閱讀,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圍內仔細思考題目中所滲透的知識要點,難懂之處多讀幾遍,有針對性地弄清前后的知識點邏輯關系,同時要注意歸納、整理,分清主次,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對知識進行整合,聯系遷移對應解答問題。例如,2018年中考第25小題是工藝流程圖題,氧化鋅可作為紫外線吸收劑應用于化妝品中,其一種生產工藝如下:
推測草酸化學式是引導學生把題目、題頭、題干問題瀏覽一遍,用筆劃出本題核心物質是氧化鋅,整個生產流程較陌生也不用害怕,根據略讀中劃出問題關鍵詞再進行精讀整體,把在流程圖中出現的草酸銨的化學式(NH4)2C2O4聯系所學過的物質分類推斷是鹽類,里面含有酸根是草酸根,所學過的酸類是由氫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從而把學過的知識和問題結合,進行知識遷移能順利解答問題,得出正確答案。
參考文獻:
[1]張明.走出兒童閱讀障礙的困境[M].科學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 ?邵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