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姐
孕婦在孕期的多次產檢時,都會檢查一項指標,就是胎兒的雙頂徑,也就是胎頭的直徑。醫學上,把胎兒頭部左右兩側之間最寬部位的長度,稱為雙頂徑。對胎兒來說,身體的其他部分發育還不完全,胎頭是身體的最寬部,這一指標,主要是權衡未來分娩時胎兒順產通過媽媽產道的難度。
一般來說,胎頭不能超過10厘米,如果超過了,就很難順產了。
有孕婦就好奇地問了:“為什么是10厘米這個數字呢,9厘米或者11厘米為什么不行呢?”這就要詳細說一說了。
胎兒從子宮離開母體,來到這個世界上,要經歷四道關口。
第一道關口:宮頸口。
胎兒在子宮的生活,像是在一個被扎緊了口的袋子里,安全地成長。等到十月懷胎結束,胎兒就要從子宮里出來,唯一的通路就是子宮的宮頸口。快分娩時,宮頸口會慢慢地打開,也就是俗話說的開宮口,從1指開到10指。10指有多寬呢,就是10厘米,所以,胎兒的頭直徑如果超過10厘米,第一道關口,宮頸口就通不過。
第二道關口:產道寬度。
胎兒突破了第一道關口宮頸口后,開始了他人生第一次的危險爬行,他只有摸黑爬過媽媽的產道才能來到這個世上。媽媽的產道并不是光滑平直的,而是一個上寬下窄,還略微上翹的彎行“隧道”。在這個隧道中還有很多危險,這條黑暗的通道,寬度平均只有10厘米左右,由于產道的彎曲狹小,就像是一段山路,胎兒必須具備高超的“駕駛”技巧,包括讓自己頭部的徑線縮小和讓身體適應產道的形狀和大小后,才能通過。這一系列動作包括:銜接、下降、俯屈、內旋轉、撥露與著冠、仰伸、復位、外旋轉、娩出。看看這些復雜的動詞,就知道胎兒有多辛苦了,而這些都是建立在胎兒的胎頭不能超過10厘米基礎上的。
第三道關口,就是骨盆。
女性骨盆的直徑在分娩前,由于體內分娩雌性激素,會使得骨盆的肌肉和關節松弛,骨盆口擴大,但也僅僅10厘米左右,胎兒的胎頭如果大于10厘米,臨床上,我們就會說屬于頭盆不稱,這一關口,是通不過的。
最后一道關口,陰道口。
盡管陰道口有彈性,但平時開口很小,如果胎頭太大,超過10厘米,就很難通過陰道,我們需要進行側切手術,人為擴大陰道出口直徑,才能避免出現陰道撕裂等情況。
所以說,胎頭10厘米,子宮頸口開宮口10厘米,產道中間最窄寬度10厘米,骨盆直徑10厘米,陰道口擴張10厘米。這些10厘米相互配合,才會讓胎兒順利地一路綠燈通行,安全來到這個世界。
對于孕婦來說,在孕期,增加營養的同時,要注意控制體重,不要讓胎兒發育過大,把胎兒的頭圍控制在10厘米以內,是很重要的。這就需要,在孕晚期,控制飲食攝入。還有就是妊娠糖尿病的產婦,一定要控制好血糖,否則,出現巨大兒頭盆不稱,是很難順產的。
孕婦能不能吃雙黃蛋?
產房里,孕婦吃雞蛋,湊巧是雙黃蛋。旁邊的人就說了:“雙黃蛋好,能生雙胞胎。”也有人潑了冷水:“別吃雙黃蛋,都是打了激素的。”
第一個說法不靠譜。第二個同樣不靠譜。注射激素有可能會提高母雞生出雙黃蛋的概率,但是,無利不起早,激素價格不便宜,雙黃蛋的價格并沒有比普通雞蛋高,我們能吃到雙黃蛋,也都是憑運氣。所以,沒有幾個養殖場主會干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兒。
所以,孕婦遇到雙黃蛋,該吃就吃,不會生雙胞胎,也不會有激素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