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丙乾,陸昌勝,黃建強,周永東,劉文瑜,蔡焰值
(1.東莞市南方特種水產研究所,廣東 東莞 523900;2.東莞市自然保護地服務中心,廣東 東莞 523003;3.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武漢 430071)
黃唇魚(Bahaba flavolabiataHerre),又名金錢鮸、金錢猛魚、尖頭白花。隸屬于鱸形目(Perciformes)石首魚科(Sciaenidae)黃唇魚屬(Bahaba),分布于長江口到珠江口之間的近海海域,為中國所特有的近海水域暖溫性底層魚類,棲息于近海水深25~60 m海區,幼魚棲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分布于東海和南海北部[1,2]。黃唇魚為肉食性魚類,以小型魚類和蝦、蟹等大型甲殼類為食,幼魚則以蝦的無節幼體為食。近年來,捕撈壓力的增大和棲息地的破環致使黃唇魚資源量急劇下降,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唇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CR)”等級,是目前惟一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的海洋魚類[3-7]。
黃唇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與東莞市南方特種水產研究所聯合開展廣東省近海珠江口保護區海域的野生與保護救護人工馴養的黃唇魚,初步對其進行了生物學特性、生活習性、生殖生理等初步探討,為黃唇魚種質資源保護、人工馴養與繁殖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本研究材料魚共50尾,來自于廣東省沿海與珠江口漁民誤捕的黃唇魚與東莞市南方特種水產研究所人工馴養基地的活體黃唇魚。
利用體長、各鰭條數據進行形態特征測量;生態環境因素如水溫、pH、溶氧量等在人工馴養池塘中進行觀察測定;食性分析是從野生誤捕和馴養池塘中飼養的魚取腸道內容物用70%乙醇溶液固定后鏡檢;年齡采用背鰭前端兩側的鱗片及骨骼測定;解剖魚取出卵巢,取1 g卵巢用70%乙醇溶液固定后分散顆粒狀計算懷卵量及各期相卵的比例進行性腺分析。
黃唇魚是中國特有的近海海水魚類,體型呈長紡錘形,尾柄細長,背部隆起,腹部從胸鰭至肛門較平直,臀鰭至尾柄急速向上收窄;魚頭背部呈八字形,中等大,體側扁;突出吻稍尖,吻長大于眼徑,眼徑大于眼間距;口前位,口裂從吻端向下側傾斜,達眼前緣下方;上下頜有齒,尖細;體長為體高的3.42倍,為頭長的3.3倍,為尾柄長的4.15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3.31倍;頭長為眼徑的5.69倍,為眼間距的7.09倍,為吻長的3.78倍,為口裂長的2.87倍。
黃唇魚體背側棕灰帶橙黃色,腹側灰白色。胸鰭基部腋下有一個圓型黑斑;眼似銅鈴;上側位;背鰭鰭棘和鰭條部邊緣黑色,尾鰭灰黑色,腹鰭和臀鰭淺色,黃唇魚外部形態如圖1所示。

圖1 黃唇魚(Bahaba flavolabiata)
鰭式:背鰭連續;臀鰭第二鰭棘粗長,尾鰭楔形。背鰭Ⅶ,I-24,起點于胸鰭基部后上方,背鰭鰭棘和鰭條邊緣黑色;胸鰭15,胸鰭尖長,胸鰭基部腋下有1黑斑,腹鰭I-5,腹鰭位,外側鰭條略延長成絲狀,腹側灰白色,腹鰭和臀鰭淺色;臀鰭Ⅱ-7,第2鰭棘粗長,尾鰭18,尾鰭楔形,幼體尾鰭尖圓,尾鰭灰黑色;背鰭起點在體長的1/3處,第三棘最長,為頭長的52%;胸鰭尖長;腹鰭胸位,在胸鰭的下方,第一鰭條延伸突出,呈線狀;尾鰭呈標夾頭狀。
鱗片形狀:橢圓型0.78∶1.00,細櫛鱗,頭被圓鱗,體軀干被銀元般櫛鱗,尾部被鱗。
側線鱗:側線完整,前半部呈向上的弧形,后半部較平直,側上大側下細至尾柄末端為61—62個,尾鰭處另有17—18個不明顯的側線鱗,直至尾鰭末端。
頭至肛門為體長的64.1%,鰓瓢4,鰓耙11。胃呈T字形,長為眼徑的4.15倍,寬為眼徑的2.08倍。腸長為體長的3.20倍,較粗大,有兩個盤彎。膘中等大,一室,膘重為體重的2.3%~2.5%,膘的前端有兩根氣管,從頭部的耳石處延長至鰾的未端。
采用優化的PHA體內注射法和空氣干燥法制取染色體,對100個腎細胞中期分裂相進行計數,染色體數目為(2n)=48,核型公式為+24t,臂數為(NF)48(圖2)。

圖2 黃唇魚染色體
黃唇魚生活在海水或咸淡水交匯的河口海域,鹽度在0.5‰~18.0‰,有時溯餌,可直至河口咸淡水處;喜居水深、有魚礁、水流較緩的海域魚;黃唇魚在水清時集群,水濁時分散。黃唇魚棲息于近海水深25~60 m海區,幼魚棲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該魚以蝦、蟹等甲殼類及小魚為食。喜逆流渾水,厭強光;3月初洄游即水溫在10℃以上時開始沿岸洄游到海水、咸淡水交匯的河口海域攝食向沿岸洄游,攝食生長及產卵繁殖。在產卵期其雄鰾內空氣振動在水下傳出媚媚動聽的聲響,時強時弱,且有音樂之旋律,用耳朵貼在船弦上100 m周圍海區可聞其聲。
黃唇魚屬于近海廣鹽性魚類,經對該品種在池塘人工馴養條件下不同溫度范圍探討結果表明,水溫低于6℃或高于34℃不能正常活動,呼吸頻率加快。其生活適應溫度范圍為8~32℃,最適攝食生長溫度15~30℃,水溫在12℃以下時攝食基本上停食,但攝食量占體重的比例較少,為1.0%~1.5%。在溶氧量4.0~5.0 mg/L時仍能正常生活,最佳攝食生長溶氧量為6 mg/L以上,當飼養水體中溶氧量低于3.0~3.5 mg/L時開始不適應,當溶氧量低于2.5 mg/L時魚遲鈍,呼吸頻率加快而死亡。正常活動及攝食生長的pH范圍為7.0~8.0,pH低于6.0或高于9.5時停止攝食生長及體色變化為灰白色。有機物耗氧量小于0.9 mg/L,總氮不超過0.19 mg/L,亞硝酸鹽在0.015 mg/L以下。
近海水域中誤捕天然和池塘人工馴化飼養(50尾)的黃唇魚體重范圍為1 500~4 200 g,年齡范圍為Ⅰ~Ⅱ齡魚,攝食消化系統觀察,口端位,斜裂;牙細小,上額外行牙和下額內行牙擴大;其下咽齒3行,下咽齒呈長方平形,角質墊較硬基本上類似青魚下咽齒,具有對較硬食物的輾磨能力;鰓耙外側為11-12;腸道長度為體長的1.98~3.22倍,其食性為肉食性魚類。
從近海水域中誤捕獲得的黃唇魚消化道中的食物分析,基本以魚、蝦為食,主要攝食小型魚類與蝦類為主。
在不同人工飼養條件下,黃唇魚攝食的種類有所變化。在弱光條件下攝食強度較高,其腸道的充塞度為1.0~2.0級,如在光線較強的條件下攝食強度較低。
黃唇魚的鱗片為橢圓型,細櫛鱗,頭、軀干、尾部都被鱗。側線完整,前半部呈向上的弧形,側區環紋清晰,年輪明顯,為典型的疏密型結構。Ⅰ~Ⅶ齡是黃唇魚生長較快的生長階段。Ⅰ齡魚體長為40.0~50.0 cm,平均為48.1 cm;體重為1 500~2 300 g,平均為2 000 g。Ⅱ齡魚體長為55.0~63.4 cm,平均為62.1 cm;體重3 000~4 200 g,平均為4 000 g。Ⅲ齡魚體長為65.0~72.0 cm,平均為70.5 cm;體重為6 500~7 800 g,平均為7 500 g。Ⅳ齡魚體長為74.0~82.5 cm,平均為78.5 cm;體重為10 000~12 500 g,平均為11 000 g。Ⅴ齡魚體長范圍為89.0~100.0 cm,平均為99.5 cm;體重為14 800~16 200 g,平均為15 000 g。Ⅵ齡魚體長為97.5~110.0 cm,平均為107.0 cm;體重19 000~22 000 g,平均20 000 g。Ⅶ齡魚體長為120.0~131.0 cm,平均為125.0 cm;體重為24 000~25 800 g,平均為25 000 g。結果表明,黃唇魚是一種生長較快的大型魚,Ⅰ齡魚生長速度比Ⅱ~Ⅴ齡魚慢,年增重量為1 900 g左右;Ⅱ~Ⅵ齡魚生長速度較快,年增重量為4 500 g以上,Ⅶ齡魚達到性腺成熟后其生長速度稍有下降。
2.6.1 性成熟年齡和懷卵量 黃唇魚Ⅵ-Ⅷ齡魚性腺開始發育成熟。對65尾Ⅳ~Ⅷ齡池塘人工馴化飼養魚解剖觀察,雌魚性成熟年齡為Ⅷ齡,Ⅶ齡雌魚的性腺發育基上處于Ⅲ期中,其卵的直徑為1.00~1.12 mm,Ⅷ齡雌魚性腺(卵巢)處于Ⅲ期末和Ⅳ期初越冬的占70%以上(卵的直徑為1.35~1.49 mm);雄魚性成熟年齡為Ⅵ齡,經鏡檢精子其活力較強,Ⅵ雄魚60%以上達到性腺成熟,鏡檢精子在0.75%的生理鹽水中能存活3~6 min。Ⅶ~Ⅷ齡雌魚懷卵量隨著個體增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雌魚的懷卵約占親魚體重15%~20%,絕對懷卵量為每克體重150~170粒。池塘人工馴養親魚成熟個體有差異:人工飼養Ⅶ~Ⅷ齡親魚個體可達18~22 kg,人工飼養的Ⅷ齡魚懷卵量為380萬粒。隨著體重增長,親魚懷卵量增加,通常22~23 kg體重懷卵量為280萬~300萬粒,24~26 kg體重親魚懷卵量為300萬~350萬粒,27~30 kg體重親魚為350萬~380萬粒。
2.6.2 雌、雄魚性征 人工馴化的雄性親魚體色為淡黃色,雌魚親魚體色為金黃色。雄魚體形較側扁瘦長,性成熟(有較為明顯的婚裝)后吻部有明顯的珠星,用手觸摸有粗糙和帶刺的感覺,腹部側扁不膨大;用手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從泄殖孔流出,入水后易散開。性成熟后的雌親魚吻部前端出現許多黃色的小珠星點,用手觸摸無粗糙的感覺;腹部膨大及卵巢輪廓較為明顯,用手輕壓腹部時有柔軟而富有彈性的感覺,生殖孔稍外突肛門略有紅腫現象。
黃唇魚是中國水生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只發現極少數黃唇魚在珠江口產卵繁殖魚苗。在珠江口沿海岸陸地建立的黃唇魚保護中心基地池塘,在池塘條件下人工馴化養殖的黃唇魚生長發育良好已獲成功,池塘人工條件培育的親魚已達到性腺成熟。
黃唇魚的人工繁殖試驗進行幾年基本上能產卵,但魚卵不能受精有待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