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嵐,張 騰
(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武漢 430065)
經濟增長一直是學者們關注的重要領域,外商直接投資(FDI)、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尤為重要,是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1]。湖北省在中部地區和長江經濟帶中的區位、資源優勢較為明顯,加快湖北省經濟建設、促進湖北省經濟增長對中國內陸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尤其隨著湖北省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外商直接投資額的不斷增加、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以及對外開放格局的不斷拓展,為湖北省外向開放戰略的發展與經濟增長帶來了新的機遇[3]。據此,基于湖北省經濟增長的戰略作用,探討湖北省FDI、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近幾年來,關于湖北省經濟增長方面的研究較少,涉及的主要有:張麗華[4]實證分析湖北省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發現二者之間具有長期均衡關系;汪發元等[5]研究表明FDI與湖北省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雙向影響,且FDI對湖北省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顯著;趙曉夢等[6]通過實證顯示,FDI與對外貿易促進了湖北省經濟增長,進口不是經濟增長的原因,但并未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長期均衡關系。結合對相關研究的回顧,考慮湖北省FDI、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三者之間長期均衡關系的研究幾乎沒有。基于此,本研究擬從1989—2019年湖北省經濟發展的現狀出發,試圖利用相關數據與現有實證研究方法,綜合分析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并提出有利于湖北省經濟發展的相關建議。
近30年來,湖北省經濟發展迅速,經濟增長明顯(圖1)。1989年是湖北省經濟治理整頓的第一年,當年GDP僅為458億元,占全國GDP的2.66%。而根據湖北省統計局發布的統計公報資料顯示,2019年湖北省GDP已達45 828.31億元,占全國GDP的4.63%,是自1989年來湖北省GDP占全國GDP比重最高的一年。從1989年來經濟增長的過程來看,湖北省GDP增長可大致分為3個階段:1989—2010年,湖北省經濟平穩增長,年增長率約為10.8%;2006年起,中部崛起計劃的實施讓湖北省經濟提升明顯;但在經歷多年經濟持續增長后,2010—2011年湖北省GDP因支撐湖北省經濟發展的要素條件改變而有所下降,經濟增長率從14.8%下降到13.8%,并且占全國GDP的比重下降明顯,從2010年的3.87%下降到2011年的2.32%,直到2012年該比重上升到4.13%;而后2012—2019年,湖北省經濟增長持續保持領先中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態勢,增長速度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且占全國GDP的比重呈上升趨勢,從2012年的4.13%增長到2019年的4.63%。

圖1 1989—2019年湖北省GDP及占全國GDP的比重
與此同時,湖北省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1989—2019年資本流入與對外貿易呈快速增長的趨勢(圖2)。1989年,湖北省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為0.23億美元;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WTO,對外市場更為開放,湖北省為改善本省外資環境采取有效措施,外商實際投資額逐年大幅增加,2001年增加到15.61億美元;這12年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的年平均增幅約為5.65倍,并在2019年實現了129.07億美元的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另外在此期間,湖北省出口貿易額與進口貿易額分別由1989年的10.27億、1.66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359.54億、211.06億美元,整體保持逐年上升趨勢。以上數據可初步表明,湖北省經濟增長與FDI、對外貿易存在密切聯系。

圖2 1989—2019年湖北省FDI與對外貿易的趨勢變化情況
前文對1989—2019年湖北省經濟發展現狀、FDI與對外貿易增長情況進行了概述。此部分將結合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證分析結果,對湖北省FDI、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探討,使用計量軟件EVIEWS 9.0版本中的協整檢驗與格蘭杰檢驗功能處理以下經濟變量數據,旨在分析FDI、對外貿易對湖北省經濟增長的長期效應及相關關系。
本研究選取1989—2019年湖北省地區生產總值(GDP)、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FDI)、出口貿易額(EX)與進口貿易額(IM)作為經濟變量,數據均來自湖北省統計局官方發布的歷年統計年鑒與統計公報。為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增強變量間的可比關系,以湖北省1989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作為基期價格指數對變量進行不變價格調整[7]。同時,利用歷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換算湖北省GDP單位為億美元,以統一變量的衡量標準,匯率數據來源于中國國家外匯局。對數化處理各變量分別得到lnGDP、lnFDI、lnEX與lnIM,分別反映湖北省30多年來經濟增長、外商直接投資、出口貿易與進口貿易情況,且由變量間的相關系數(表1)可以看出,lnGDP、lnFDI、lnEX與lnIM4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較強。

表1 變量間的相關系數
為避免直接估計分析以上時間序列可能會出現偽回歸現象,有必要針對湖北省這30個年度的宏觀時間序列進行進一步的平穩性檢驗。本研究采用ADF檢驗方法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表2),選取的4個變量中均含有單位根,但通過進一步檢驗發現,其一階差分 序列dlnGDP、dlnFDI、dlnEX與dlnIM的ADF檢驗統計值均小于5%臨界值,表現為平穩過程。因此這4個變量均為一階單整序列,且之間可能存在協整關系。

表2 單位根檢驗結果
ADF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對數化后的4個宏觀經濟變量是非平穩的。但根據經濟理論,由于這些變量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規律,它們的線性組合也往往會由于這種內在均衡機制不斷消除偏差后而表現為平穩的均衡關系。基于此,一般通過協整檢驗可確定這4個變量之間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由于在多個變量之間協整關系的確定過程中,Johansen協整檢驗方法更為有效,因此本研究采用Johansen協整檢驗的方法得到協整方程,以解釋lnGDP、lnFDI、lnEX與lnIM之間的關系[8]。
在進行Johansen協整檢驗之前,應結合VAR模型最優滯后期的選擇準則,來確定Johansen協整檢驗選擇的滯后期數(表3),以下5個統計量表明VAR模型選擇的最優滯后期均為2期,則Johansen協整檢驗選擇的滯后期設定為1期。

表3 VAR模型最優滯后期檢驗結果
Johansen協整檢驗中的跡統計量檢驗結果表明(表4),變量在5%的顯著水平下拒絕無協整關系與至多存在1個協整關系的原假設,而接受最多存在2個協整關系的原假設,說明lnGDP與lnFDI、lnEX、lnIM之間具有協整關系,即這4個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表4 跡統計量檢驗結果
在實際情況中,一般關注的是被似然比確定的第一個協整關系,該變量標準化的協整向量為(1.000 000,-2.809 710,-1.591 502,2.901 351)。因此,可得出以湖北省地區生產總值(lnGDP)為因變量的協整方程對應為:

該協整關系式表明利用FDI與出口貿易可加快湖北省經濟增長,且FDI比出口貿易帶來的正向影響更為明顯,而進口貿易會抑制湖北省經濟增長。以上分析結果符合根據一般經濟增長理論推出的預期結論。
以上協整檢驗不能得出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因此采用格蘭杰因果檢驗來判斷湖北省地區生產總值(GDP)、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FDI)、出口貿易額(EX)與進口貿易額(IM)之間是否存在動態相關關系。檢驗結果(表5)表明,lnGDP與lnFDI、lnEX、lnIM之間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lnFDI、lnEX、lnIM是lnGDP的格蘭杰原因,即湖北省經濟增長與FDI、對外貿易存在相關因果關系。其中,lnFDI與lnGDP為雙向因果關系,說明FDI拉動了湖北省經濟增長,同時經濟增長也是湖北省外資規模擴大的原因。另外,lnEX、lnIM與lnGDP為單向因果關系,結合前述實證結論表明,出口貿易有利于湖北省經濟增長,而進口貿易對湖北省經濟增長體現為負向影響。lnEX、lnIM是lnFDI的格蘭杰原因,即FDI與對外貿易有關,并可能會受到對外貿易的影響。

表5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綜合現狀與實證分析結果,可以得出:第一,1989—2019年湖北省經濟發展向好,地區生產總值、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與對外貿易額逐年增長。第二,FDI是湖北省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且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系,在湖北省經濟增長中的促進作用至關重要。第三,出口貿易有利于湖北省經濟增長。從1989—2019年湖北省出口貿易的情況來看,湖北省出口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有效地推動了湖北省經濟增長。同時,結合出口貿易對湖北省經濟增長影響的相關研究顯示,湖北省經濟增長對出口貿易體現出一定的依賴性。第四,進口貿易對湖北省經濟增長產生了負向效應,但相較于出口貿易,湖北省進口貿易規模較小,增長速度較慢,因此,進口貿易對湖北省經濟增長的負面效應小于外商直接投資與出口貿易共同帶來的正向效應。總體而言,FDI與出口貿易是拉動湖北省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進口貿易則可被認為是湖北省經濟增長的減因子。
針對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可能導致湖北省經濟下行的壓力,但此短期沖擊并不具有長期效應。因此,結合經濟增長理論與以上實證分析結果,本研究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引導湖北省開放型發展格局,繼續促進湖北省經濟增長。
第一,營造本省良好的營商環境,以提高外來投資的便利化程度。面對長期不斷積累的向好因素,投資優勢凸顯,近年來湖北省投資環境競爭力總體趨勢是上升的。但湖北省不能僅依靠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更為重要的是要依靠科技進步來促進經濟發展,發揮大中項目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9]。因此,湖北省需要綜合考慮出口、就業與技術等因素,繼續提高外商投資的質量,并充分利用外資[10]。
第二,優化升級湖北省出口貿易方式結構,合理協調出口對湖北省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和拉動度。一方面,充分利用湖北自貿試驗區優勢,促進當地外貿企業的發展,鼓勵企業創新,幫助企業規避貿易風險。隨著國家外貿措施的有力推進,民營企業面對市場的信心增強,在湖北省外貿增長中漸為主力作用、凸顯。應進一步增強民營外貿企業的活力,以增加其對湖北省出口貿易的貢獻率。另一方面,根據湖北省歷年出口品類數據,機電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在湖北省出口貿易額中的比重較大。隨著近年來湖北省高新技術制造業增長的加快,湖北省也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增加對高新技術這類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此外,應積極鼓勵湖北省其他市州的外貿潛力。盡管其他市州的出口絕對值與武漢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出口增幅明顯,綜合其他市州的出口有利于實現湖北省進一步開展出口導向型經濟的目標[11]。
第三,湖北省不應過度依賴外商直接投資與出口貿易對湖北省經濟增長的作用,而應擴大內需,擴大本省消費,拉動經濟增長[12]。湖北省地理位置優越,鋼鐵、汽車等傳統產業基礎濃厚,同時,本地新興產業也在迅速崛起。這一系列實體經濟都能成為消費的有力支撐,讓消費增長更持續。同時,湖北省要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充分利用旅游資源優勢與文化產業等其他產業相融合,促進多項產業的共同發展。盡管疫情給線下傳統產業帶來一定的沖擊,但在疫情防控的大環境下,“云經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也為未來潛在的消費力提供了新的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