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欣
北京市西長安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 100032
高脂血癥是因多種原因引起機體脂質代謝紊亂,導致血脂水平異常增高而起,多發于中老年人,患者主要表現為胸悶、頭暈等癥狀[1]。長期高脂血癥可導致一系列并發癥,如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以及肝脾體積增大,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而積極采取有效干預措施尤為重要。目前西醫治療高脂血癥的主要方法為口服他汀類、貝特類等調脂藥物,但此類藥物在降血脂的同時均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癥狀、肝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2]。化濁行血湯具有化濁行血、除濕通絡、調脂解毒的作用,用于高脂血癥可能會提升療效,繼而減少西藥應用[3]。基于此,本研究觀察西藥聯合化濁行血湯對高脂血癥患者血脂及炎癥指標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我社區就診的78例高脂血癥患者作為研究,隨機分為兩組,各39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6例;年齡53~75歲,平均(64.23±3.67)歲;病程1~9年,平均(4.84±1.08)年。觀察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54~75歲,平均(64.82±3.54)歲;病程1~9年,平均(4.90±1.0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參照《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1]內相關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參照痰濁阻遏證[4],主癥:頭重如裹、形體肥胖、嘔惡痰涎、胸悶、肢麻沉重,舌胖,苔滑膩,脈弦滑,次癥:失眠、心悸、食少、口淡。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主癥2項,兼次癥1項,肢麻沉重、胸悶、舌胖,次證:失眠、口淡;②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③近8周未接受過中藥治療;④對所用藥物無過敏反應。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功能衰竭者;②伴有精神疾病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合并心血管疾病者;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炎癥性疾病。
1.4 方法
1.4.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西藥治療:①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502、20190403,規格:10 mg),20 mg/次,1次/d;②口服非諾貝特膠囊(西安漢豐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批號20180403、20190601,規格:200 mg/粒),1粒/次,1次/d,與餐同服。療程為1個月。
1.4.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化濁行血湯治療,組方為:荷葉10 g,焦山楂15 g,決明子 20 g,赤芍10 g,制水蛭5 g,酒軍10 g,路路通 10 g,虎杖15 g,黨參12 g,茯苓皮20 g。每日1劑,水煎至300 mL,分早晚各溫服150 mL。療程為1個月。
1.5 觀察指標 ①血脂:對比兩組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的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方法:清晨采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3000 r/min離心10 min,留取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各指標水平;②炎癥指標:對比兩組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的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及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③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頭痛、嗜睡、咳吐痰涎、乏力、關節痛)發生率。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2.2 兩組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CR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比較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期間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高脂血癥多發于中老年人群,常見病因為患者日常飲食無度,食用油膩食物過多或暴飲暴食,導致脂質代謝紊亂[5]。中醫學認為,血脂由水谷精微化生,血脂過高久而導致痰濁內生、血瘀阻絡,損害肝、脾等臟器,而治療高脂血癥宜以化濁行血、除濕通絡、調脂解毒為主[6]。
阿托伐他汀鈣片是一種他汀類降脂藥物,可抑制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和膽固醇在肝臟的合成,從而降低膽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并能增加干細胞表面受體數目,進而促進脂蛋白代謝,達到降脂效果[7]。此外,阿托伐他汀鈣片還具有保護神經、抗炎、抗血栓等藥理作用[8]。而非諾貝特膠囊為氯貝丁酸衍生物類調血脂藥,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和TG生成,同時促進二者分解代謝,還可抑制巨噬細胞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TG,從而調節血脂水平[9]。上述兩藥聯合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癥患者的血脂水平,但長期應用可能會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10]。而近年來中西醫結合用藥開始廣泛應用于高脂血癥的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化濁行血湯治療高脂血癥能進一步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兩組治療后IL-6、CRP、IL-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表明化濁行血湯能有效改善高脂血癥患者的炎癥反應。分析原因在于:化濁行血湯中,荷葉有利濕化濁、升發清陽的功效;焦山楂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促進脾胃運化的功效;決明子可清肝明目、利水通便;赤芍可通順血脈、通宣臟腑擁氣,并有止痛效果;制水蛭有破血逐瘀的功效;酒軍可瀉熱通便、涼血解毒、逐瘀通經;路路通有祛風活絡、利水通經、行氣寬中的功效;虎杖可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散瘀止痛;黨參具有益氣健脾的功效;茯苓皮具有健脾排濁的功效。上述藥物合用,能起到化濁濁邪、通血脈、消脂養正之效,繼而控制高脂血癥患者的血脂水平[11]。此外,現代藥理研究[12]也證明,焦山楂可促進消化,促進腸道菌群代謝;赤芍可抗動脈粥樣硬化,清除氧自由基[13];水蛭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抑制炎癥反應[14];虎杖可調節血脂,減輕肝臟損傷[15]。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不良發應率無明顯差異,提示化濁行血湯聯合常規西藥治療高脂血癥無明顯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化濁行血湯治療高脂血癥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炎癥反應,并且與常規西藥聯合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