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美萍 陳思文 向 紅 彭 斌
1.湖南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湖南 長沙 410208;2.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5
變應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稱過敏性鼻炎,是由于易感人群在接觸過敏原后,發生的由IgE介導的鼻黏膜Ⅰ型變態反應性疾病[1],臨床表現主要有鼻塞、鼻癢、打噴嚏、流大量水樣涕[2],是耳鼻喉科的一種常見疾病。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抗組胺藥、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白三烯拮抗劑等西藥進行治療[3],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加之本病很難徹底根治,且停藥后易復發,給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帶來諸多困擾。
AR屬于中醫“鼻鼽”范疇[4],多因肺、脾、腎三臟的虧虛,加外感風寒邪氣而致病,故治療時應以益氣固表、扶正祛邪為主,而補中益氣湯可健脾補肺、益氣固表,臨床試驗也表明補中益氣湯治療AR的療效較好,但缺少客觀系統的評價。故筆者主要對補中益氣湯治療AR的總有效率及安全性進行Meta分析,以期為臨床治療AR提供依據。
1.1 文獻納入標準 ①研究類型:補中益氣湯治療AR的隨機對照試驗(RCT);②研究對象: 符合AR的診斷標準及療效標準,其性別、年齡及病程不限;③干預措施: 治療組為補中益氣湯,或在西藥治療基礎上聯用補中益氣湯(但需與對照組一致);對照組使用西藥治療;④結局指標: 總有效率、不良反應。
1.2 文獻排除標準 ①非臨床隨機對照試驗;②多次發表的文獻;③文獻為個案報道、醫家經驗、綜述、動物實驗等;④采用免疫治療、手術、針灸、穴位貼敷及其它中草藥治療等混雜因素。
1.3 檢索方法 從中國知網(CNKI)、維普數據庫(VIP)、萬方數據(WAN-FANG DATA)中以“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變應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等為主題詞或關鍵詞進行檢索;從 PubMed 、Cochrane圖書館、生物醫學全文數據庫以“allergic rhinitis”“ rhinallergosis”“ Buzhong Yiqi Decoction”為主題詞進行檢索。文獻檢索時間從建庫至今,語種涵蓋中英文。
1.4 文獻篩選與質量評價 首先由2名研究者獨立進行文獻搜索后對所查文獻進行核實,剔除重復文獻后閱讀題名和摘要刪除無關文獻,最后仔細閱讀全文,篩選出適合的文獻并整理其相關內容,有分歧則聽取第三方研究者的意見。根據 Cochrane 評價手冊從具體的隨機分配方法、分配方案隱藏、是否采用盲法、有無結局數據的缺失、選擇性報告結果情況、是否有其它偏倚來源六個方面來評估納入文獻的總體質量,以“高風險”“低風險”和“不確定風險”來作為評價結果。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Review Manager 5.3軟件對整理后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的結局指標用OR值的95%可信區間(CI)表示,如異質性較小(P>0.1,I2<50%),則選用固定效應模型,較大則選用隨機效應模型,并對異質性進行解釋。
2.1 文獻檢索結果 通過上述檢索方法共獲得初檢文獻258篇,均為中文文獻,經過EndNote X7軟件刪除重復文獻98篇,剩余160篇,閱讀題目、摘要等后刪除無關文獻96篇,下載并閱讀剩余的64 篇,按照已確定的納入標準,刪除54篇,最終確定10篇文獻[5-14]納入研究。如圖1所示。

2.2 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 10篇文獻[5-14],涉及658例受試對象(治療組334例,對照組324例),7篇文獻[5-11]治療組采用補中益氣湯,對照組為西藥治療;3篇文獻[12-14]治療組為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用補中益氣湯,對照組為西藥治療。詳見表1。

表1 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
2.3 文獻質量評價 納入的10篇文獻[5-14]中,4篇文獻[6-8,12]有具體隨機方案,其中2篇文獻[6,8]采用隨機數字表法;2篇文獻[7,12]采用計算機產生的隨機數字或類似方法;1篇文獻[12]提及具體分配隱藏方法;所有文獻未提及盲法;3篇文獻[6-7,12]出現病例脫落情況,其中僅1篇文獻[7]描述了退出的數目和理由;無選擇性報告,其他偏倚來源不清楚。如圖2所示。

圖2 文獻質量評價結果
2.4 Meta分析結果
2.4.1 總有效率 10篇[5-14]文獻報道補中益氣湯治療AR后的總有效率(P=0.31,I2=14%),表明具有同質性,因此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結果為: 在治療AR時,補中益氣湯的總有效率高于西藥治療[OR=3.48,95% CI(2.02,6.01),P<0.00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補中益氣湯+西藥治療AR的總有效率高于單純西藥治療[OR=2.52,95% CI(1.09,5.81),P=0.0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如圖3所示。

圖3 總有效率森林圖
2.4.2 安全性 納入的10篇文獻[5-14]中,7項研究[5-9,12-13]進行了安全性分析,其中5項研究[7-9,12-13]報道治療組或對照組出腹瀉、皮疹、頭痛、惡心、嘔吐、腹脹、鼻出血、嗜睡、反酸、口咽干燥等癥狀,但程度較輕,多可自行緩解,且未發生重度不良反應事件;2項研究[5-6]明確說明無不良反應發生;余3項研究[10-11,14]未提及不良反應。經統計學分析發現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兩種干預措施治療AR時安全性一致。
2.4.3 發表性偏倚 對10個[5-14]研究的總有效率進行發表性偏倚評估,結果為:圖形的散點分布不對稱,垂直線右側散點多于左側,說明納入的文獻可能存在發表性偏倚。此法簡單直觀,但無法對圖形的對稱性作出客觀檢驗。如圖4所示。

圖4 總有效率漏斗圖
對于AR的病因病機,歷代醫家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多認為是肺、脾、腎三臟的虧虛,加外感風寒邪氣使鼻竅不暢而致本病。補中益氣湯出自《內外傷辨惑論》,具有健脾補肺、益氣固表之功,為培土生金之法,由黃芪、白術、陳皮、柴胡、當歸、人參、升麻、甘草八味藥組成。本方黃芪為君藥,可入脾、肺經,補氣升陽以固表;臣以人參、甘草,人參補氣,甘草補脾,三藥合用可補一身之氣;佐以陳皮理氣健脾,當歸養血和營,白術補氣健脾;升麻和柴胡其性輕清升散,可升陽舉陷,助黃芪以提升中氣?,F代藥理學研究[12]也證實,黃芪、白術、甘草等藥物具有提高免疫力、抑制過敏癥狀的功效。
本研究共納入10項研究,涉及658例受試對象。通過 Meta分析得出,補中益氣湯或在西藥治療上聯用補中益氣湯,在臨床上治療AR時總有效率都比西藥治療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與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兩種干預措施治療AR時安全性一致。評價各項研究的方法學發現本文納入的文獻質量不高,漏斗圖的不對稱性也說明納入的文獻可能存在發表性偏倚。由于本文納入的研究總樣本量較少,可能影響結果的客觀性。此外,各文獻用藥及治療方法不統一,也增加了各研究之間的差異性,但本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對臨床用藥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若能在今后進行大樣本、高質量、多中心的RCT來研究補中益氣湯治療AR,便能得出更準確的循證醫學證據,以期更好地指導臨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