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圍作品

作者簡介
作? 詞:安建杰
出生于四川攀枝花,彝族。曾擔任作詞及參與演唱的混聲四部合唱作品《彝美中國》入選2019年度中國音協“聽見中國聽見你”四川推選活動暨“唱響四川——奮進新時代”優秀原創歌曲展演,并以四川省第五名的成績入圍全國決賽。曾獲四川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大學生藝術專場二等獎等。
作? 曲:王略韜
四川輕化工大學音樂學院教師,本科和研究生均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創作作品《彝美中國》入選2019年度中國音協“聽見中國聽見你”四川推選活動暨“唱響四川——奮進新時代”優秀原創歌曲展,并以四川省第五名的成績入圍全國決賽。在四川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大學生藝術專場展演活動聲樂乙組中獲二等獎等。
演? 唱:四川輕化工大學音樂學院仙人掌合唱團
四川輕化工大學音樂學院仙人掌合唱團以熱愛合唱、學習合唱及提高學生音樂綜合實踐能力,服務學校、服務社會為宗旨。現有研究生、本專科團員70余人。舉辦合唱專場音樂會數場,并積極參與省市級各類演出、比賽。曾獲得四川省第八屆大學生藝術節專業組一等獎;自貢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歌詠會一等獎等。
安建杰:突破與收獲
《彝美》為混聲四部合唱曲,歌詞以彝文諧音記載,用彝語演唱。它是我與老師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靈感尋找,不斷思索、討論與修整下完成的。作品初創階段并非十分順利,因為一般說來,歌曲創作都是先有了詞,再進行譜曲,而此次則是先有了曲,再進行填詞。
在歌詞寫作過程中,我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并認為十分美好的詞都融進了歌里。歌曲描繪的是彝家兒女幸福美滿的生活情景,如古老的村莊、美麗的月色、似火的民族、山風一樣的索瑪姑娘、豪放不羈的金鷹男孩、幸福歡樂的彝家山寨,口弦聲聲,彩蝶紛飛,男女老少皆善歌善舞。歌詞中所提及的“子莫格尼”,是吉祥如意的意思,是彝家兒女對家人、朋友最美好的祝福。歌詞質樸感人,旋律也同樣扣人心弦,反映了彝人樸實善良,熱情大方的性格特征。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而在我國音樂文化領域,彝族母語聲樂作品很少,彝語合唱曲目可謂極少。所以我希望通過此作品,使彝族音樂文化能得以更好地傳承,有更多的人去了解、挖掘、創作它,讓更多人知道并聽見:彝族也是有美妙的音樂的!
王略韜:美妙旋律之捕捉源于勤能補拙
在創作《彝美》之前,我原本構思寫作一部茶文化與戲劇的合唱作品,但為了更好體現四川元素和各民族的美好生活,最后改用彝族元素。
創作伊始并不是那么順利,因為雖然學校里的彝族同胞較其他學校體量大,但能問到的彝族音樂素材實際上并不多,所以最后我們只能動用自己所有的渠道,收集彝族的完整音樂樂譜、音頻等資料。在對大量資料進行閱讀、分析之下,我找到了我需要的素材元素,包括和音、和聲、旋律組成等。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東風什么時候到?
半個月后的一個下午,在某一堂課上到一半的時候,我腦子里突然竄出幾個音,于是將其記下之后又繼續上課。晚上坐到電腦前,整理好思緒,結合先前想到的音點開始創作,直到凌晨三點,我才寫下了這部作品的第一個旋律,也就是作品最舒緩的部分,包括第一次呈示和后面的再現,這個旋律幾乎沒再修改。
當然,在彝族的音樂藝術中,除了柔情,還有豪放的一面,所以當舒緩的旋律結束,就應該從另一面去體現彝族兒女的生活情趣。彝族元素中有一個比較有特點的結構——喜用5的倍數,于是我在中間的加速部分有意使用了該結構。為了自然地從方整過度到非方整,第二部分主旋律經過了四次變形,第一次“8+8”,第二次“7+7”,第三次“6+6”,第四次“5+5”,速度也由70增加到了115,經歷了三次轉調。曲的第二部分在寫作之時,我還運用了模仿復調的寫作手法,四個聲部旋律、歌詞均不相同,好在這部作品是后填詞,所以在旋律上給了我許多的自由。最后由115的速度突降到70,進入到這部作品中最激昂的部分,仍然突出的是5小節結構,在第四次轉調后進入再現……好在,這首曲子終是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