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圍作品

作者簡介
作? 詞:池洪濤
中文碩士,南充市文化館文學干部。著有歌詞《陪你一起走》《絲路之源》《晚風》等,及長篇小說《單車走西部》《凡塵過客》等。
作? 曲:楊? 健
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現為南充文化館音樂干部。發行專輯《偉大的冒險》《新一天》《梁山的月亮》《放手去愛》等,曾擔任嘉陵春江鬧元宵、感動南充、南充市春晚等演出的音樂總監。
演? 唱:譚孜孜? 李? 婷? 張? 晶
譚孜孜:四川省音協會員,南充民族音樂協會副主席。
李? 婷:中國合唱協會會員,四川省音協會員,南充市合唱協會主席。
張? 晶:南充市文化館音樂專干,南充市合唱協會理事。
池洪濤:絲與城市之韻
南充,文化傳承兩千余載,絲織歷史更是五千年長盛不衰。位于嘉陵江流域中段的南充市是嫘祖最早馴化野蠶之地,也中國桑蠶的發祥地。作為一個在四川生活了十多年的北方人,我早已將南充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
有時走在嘉陵江邊,我會想象在不遠處即是桑田,有成群的采桑人在田間勞作,間或有絲織女工,將織就的絹綾攜至江邊浣洗,她們哼唱著那時的歌謠,生活的艱辛隨著歌曲聲遠去;還有那些粗布衣衫的養蠶人,在江邊的集市上采買育蠶的用具,構想著用這些養蠶的所得,換來自己和妻兒老小的家用……
南充是一座古老并有著深厚文化積淀的城市,我在詞中也希望能夠呈現出一種古典的元素,如開頭部分采用了《詩經》的四言句式,除了表現內容,也暗含著這座城市的養蠶織絲的歷史。后面隨著歌詞的鋪開,還化用了白居易描寫南充的詩句。最后部分,我想到了遙遠的絲綢之路,這也暗合了今日“一帶一路”的時代主題。
南充市的嘉陵江邊就有一座絲織女工雕像,她甚至被稱為“絲綢女神”,絲綢和絲綢勞動工人永遠領受著這座城市的禮贊。有感于此,我查閱了南充的歷史、方志等材料,希求借助微不足道的筆觸表現南充桑蠶絲綢的歷史及采桑織綢的情景,并寄寓了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
楊? ??。河七h的律與抒情的鄉
我是南充長大的,成年后在外讀書工作過一段時日,后來還是回到了我熱愛的家鄉——南充。詞作者池洪濤把這首詞發給我,我看了特別有感觸,這座城的韻味就在里面,看著詞,曲調也就慢慢地在頭腦中形成了。
為了讓這種初步的旋律動機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我特意詢問了老家的長輩們,問他們采桑養蠶和織絲的情形??梢哉f,每一個音符里,都有我對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的人們的深情。
開篇部分,寫江水和桑田,這一背景映襯下,采桑姑娘的美展現其中,我采用了民歌的輕快和柔美,來表現采桑姑娘的活潑和俊美。之后鏡頭拉遠,整體角度寫她們織綢的場景,音樂整體上開始升高,在處理上,也加進了錯落的和聲,創造出一種抒情詩的味道。
副歌部分是更加宏觀的場景,一年年、一代代……不僅僅是養蠶采??楀\緞這樣的具體畫面了,而是更高的時間跨度,更豐富的思想內涵,所以在作曲上,我希望達到一種悠遠、悠長的效果,并為其注入更加豐沛的情感。所以從整首歌來看,曲子從采桑、養蠶以及女子的笑貌這些微觀處入手,再到她們繅絲、紡織,再到這片土地上一輩輩人辛勤勞作的宏觀旋律層層遞進。
這首歌的曲子在整體的音樂架構上,先以采桑、養蠶表現勞動人民的辛勤和淳樸,隨著音樂的鋪墊,情感的推進,將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之情進一步升華。所以,如果能夠在這首歌里聽出濃濃的家鄉情感,那便是我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