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明君
京腔京韻,兒女情長;劇美天府,浩然成昆。
攀枝花市文化藝術中心創作演出的現代京劇《浩然成昆》 于2021年6月10日晚在成都新聲劇場首演,現場觀眾隨著演出進程中劇情的推進而抱以陣陣掌聲,演出結束時紛紛給予熱情的贊揚,首場演出取得圓滿成功。
調式鮮明的皮黃腔細膩流暢,飽滿真摯的人物情浸潤代入,規范嚴謹的戲曲程式悅目共情,《浩然成昆》以新中國鐵路建設者不畏艱險、開山修路的戲劇故事和鐵道兵戰友間風花雪月的浪漫情懷,用喜聞樂見的京劇唱念做打傳演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抒寫成昆線建設幾十年的輝煌成就,謳歌建黨百年,禮贊華夏盛世。
戲曲講究“開宗明義”,編劇李驪、杜雨汀以當前修建“成昆鐵路復線”為故事背景,循著退休鐵路工程師李琴追尋當年往事,了還內心愿望的心路歷程,展開當年“三線建設時期修建成昆鐵路時自己和戰友、戀人一同親身經歷的激情歲月,擷取爆破女兵與老虎連連長從相遇相惜、到相思相戀,相親相愛,再到相憶相守的“革命愛情”為全劇情感主線并一以貫之,濃情鋪陳“革命伴侶”忠貞互敬的愛情畫卷。故事簡潔,主題鮮明、劇情流暢、人物鮮活。老虎連連長孫大民為了成昆線建設,在面臨生死考驗的危急關頭,為了不連累戀人,毅然拒婚的情節設置,戲劇性強、人物內心沖突激烈,為劇中孫大民和李琴兩個主要人物有血有肉有性格的形象塑造奠定了豐富而飽滿的個性基礎。
虛擬性、寫意性、程式化等戲曲藝術本原特征在現代京劇《浩然成昆》的二度創作中有質樸且有機的運用,雪落無痕,匠心守拙,導演曾曉峰、王婕在劇中充分運用京劇表演藝術豐富的唱念做打翻手段和自由轉換的寫意時空,流暢、唯美地將一個橫跨幾十年的“成昆鐵路”建設偉業及無私奉獻精神濃縮到兩個小時的舞臺演出中。山里變幻莫測的暴風雨在劇中自然且巧妙地將老年李琴與青年李琴相隔幾十年的時空與情感當眾連通;一把貫穿全劇的軍用水壺,將連長孫大民與爆破手李琴情比金堅的相依相戀表現得“如鹿撞胸”;載歌載舞和翻跌撲打的群眾場面,調度有致、節奏錯落,起伏有序,導演手法細膩而又不著痕跡。為全劇如行云流水般的演出呈現打下扎實的基礎。
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員馬翔飛主演的老虎連連長孫大民,人物形象樸實、忠厚,余音繞梁的皮黃腔塑人傳情,唱念做打有樣有范,軍人的一板一眼,戀人的一蹙一顰,處處透著可親可敬與可愛可樂。馬翔飛過硬的京劇老生傳統功底成功塑造了孫大民這個現代舞臺人物形象,并增強了京劇表演程式在劇中的觀賞性。悅耳的京腔,悅目的范式,走心的情感,讓孫大民這個老虎連連長鮮活立于舞臺。
扮演青年李琴的宋文心,熾熱外表與恬靜內心、多情的淑女內在與要強的爆破手外表,恰如其分地集于一身,唱得活潑,演得頑皮,表演大方得體,情感動靜相宜,個性獨特且內心情感豐富的多重特征組合在李琴這個人物身上有亮彩的體現。扮演老年李琴的梁尚君戲份不多,但知性、優雅的書卷氣與風華不減當年的氣度,雍容依舊。
作為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劇美天府”——四川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劇目展演季演出劇目,京劇《浩然成昆》6月10日、11日在展演季成都主會場連演兩場,京劇《浩然成昆》同時也是攀枝花市重點文藝創作項目,四川藝術基金新創大型劇目2020年資助項目,該劇主要講述退休鐵路工程師李琴,得知成昆鐵路復線攀枝花至昆明段即將通車的消息,在孫女月月陪同下來到兒子孫洪正在施工的成昆復線建設工地,追尋當年往事,了還內心的愿望,在新舊鐵路之間感慨萬千。回憶起當年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在上世紀60年代時,李琴從鐵路工程學校畢業后,響應國家“建設大三線”的號召,到鐵道兵某部參軍入伍,參加重點工程成昆鐵路的修建。李琴與連長孫大民,在工作初期常因理念分歧而起爭執,但在修建過程中,二人互幫互助,建立默契,漸生情意,最后又因自然災害生離死別……回到當代,成昆鐵路復線修建開展,李琴看到當今中國發展所展現的強大力量,遺憾犧牲的戰友們沒能看到今天的偉大成就,她告慰先烈:這盛世如他們所愿,新時代的奮斗者已經接過了那面紅旗,向著美好的未來奮勇前進……
回望百年路,奮進新時代。攀枝花市文化藝術中心創作演出的現代京劇《浩然成昆》,以藝術再現祖國鐵路建設的偉大成就,用精彩絕倫的程式表演致敬先烈,禮贊百年,傳遞偉大無私的奉獻精神。天塹變通途,浩然氣長存,皮黃傳唱柔情悲歡,京劇演繹鐵骨錚錚。劇美天府,浩然成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