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北京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

飛馬座-XL火箭

運載器-1火箭
提到空射運載火箭,就不能不說到“飛馬座”(Pegasus)系列空射運載火箭。從1990年開始服役至今,累計執行了44次飛行任務,卻始終保持著世界唯一從事商業服務的入軌級空射運載火箭的記錄。直到2021年,維珍軌道公司(Virgin Orbit)的運載器-1(Launcher One)火箭飛行成功,成為全球第二型空射運載火箭,改寫了世界航天史。
無論是飛馬座-XL火箭還是運載器-1火箭,都對航天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019年10月10日,美國諾格公司(Northrop Grumman)的飛馬座-XL火箭成功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電離層連接探測器(ICON)衛星。這次發射是“飛馬座”系列空射運載火箭的第44次飛行任務。自1990年4月5日首次飛行,“飛馬座”空射運載火箭在之后的30年內創造并保持了多項歷史記錄:①世界上第一個私人開發的空射運載火箭;②第一個加速到8倍音速的帶翼飛行器;③首個使用飛機作為吸氣式可重復使用的第一級的空射系統。
直到31年后,運載器-1火箭改寫了空射火箭的歷史:2021年1月17日,美國維珍軌道公司采用運載器-1火箭,搭載波音747-400改進型(命名為“宇宙女孩”)飛機發射升空,成功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服務項目”(LSP)的10個有效載荷送入太空。這是維珍軌道公司實施的第二次發射,也是運載器-1火箭的首次成功飛行。其成為全球第二型空射運載火箭,也是世界上的首枚空射液體火箭。
差異性分析
兩型火箭在基本布局上的主要差別在于三角翼的選擇,飛馬座-XL火箭選擇帶三角翼,是因為其設計模仿了同時期的X-15飛行器,采用了幾乎相同的火箭長度以及翼形;而運載器-1火箭采用大傾角發射和液體動力等技術方案,降低了對火箭控制力的需求,從而取消了三角翼,使得火箭布局更為簡潔。
飛馬座-XL空射火箭
飛馬座-XL空射運載火箭起飛質量為23130kg,全長為16.939m,直徑為1.27m,整體外形是一個帶三角翼的飛行器。三角翼的翼展為6.7m,用于在Ma為1.8~3.0的飛行爬升段為火箭提供升力。三角翼安裝在一級發動機上,同時也是火箭與載機的主要連接結構。火箭的尾段安裝有3個尾舵,包括一個垂直尾舵和兩個水平尾舵,水平尾舵呈23°向下傾斜安裝,兩翼展間寬度4.02m。
運載器-1空射火箭
運載器-1空射運載火箭全長21.34m,典型狀態的最大起飛質量為25.9t,一子級外徑1.8m,采用復合材料結構,通過自主飛行安全系統(AFSS)控制一級發動機燃燒和終止;二子級外徑1.5m,采用復合材料結構;一級飛行段的最大飛行速度約3576m/s,二級飛行段的最大飛行速度約7823m/s。運載器-1火箭外形較為簡潔,為軸對稱旋成體,僅在尾段部分增加了X型布局的尾翼。

飛馬座-XL空射火箭俯視圖

運載器-1空射火箭示意圖
差異性分析
兩型火箭最大的差異在于動力選擇不同,飛馬座-XL火箭為全固體動力形式,只在特定任務時選配液體輔助動力系統(HAPS),而運載器-1火箭為全液體動力形式。相對而言,空射火箭采用液體動力形式更為復雜,需要解決推進劑蒸發以及一級點火等問題,運載器-1火箭在箭體尾翼附近,安裝有兩臺沉降推進器,用于實現一級發動機的水平空中點火。
不同的動力形式也帶來飛行程序差異,相比而言,飛馬座-XL火箭的飛行時間僅為運載器-1火箭的六分之一,體現了固體火箭更為卓越的快速響應特性。

兩型空射火箭動力性能對比

“飛馬座”火箭第43次任務飛行程序
飛馬座-XL火箭
飛馬座-XL火箭從機箭分離到星箭分離,飛行時間約為10min。以“飛馬座”火箭第43次發射任務為例,飛馬座-XL火箭搭載L-1011三星飛機攜帶至大西洋上空約12.4km的高空,火箭釋放后自由落體5s,然后點燃一級發動機,之后按照飛行程序飛行。
運載器-1火箭
運載器-1火箭此次任務的飛行時間約為55min30s,主要飛行程序是:“宇宙女孩”載機攜帶運載器-1火箭飛到海洋上空10.7km處,飛機進入爬升程序后釋放火箭,5s以后,一級發動機點火,工作3min,隨后一級發動機關機、一二級分離、二級發動機點火,二級發動機工作6min后關機,火箭滑行46min,然后二級發動機第二次點火,工作5s,將有效載荷送入高度500km軌道。同時,為了避免發射高軌道衛星時出現的火箭部段長期滯留軌道的問題,運載器-1火箭對在625km以上的火箭部段實施離軌處理,即采用二級發動機的第三次點火,實現對空間環境的保護。

運載器-1火箭飛行程序
差異性分析
兩型火箭在發射場的選擇上有所不同:飛馬座-XL火箭在美國本土和海外都有發射場,運載器-1火箭主要使用海外發射場,究其原因有:①美國聯邦航空局(FAA)沒有批準使用如佛羅里達、弗吉尼亞等發射場執行747飛機(“宇宙女孩”載機)的商業飛行業務;②美國東西部發射場任務量密集,難以承接運載器-1火箭的發射任務;③運載器-1火箭致力于拓展國際發射任務,且其地面支持設備更便捷。
飛馬座-XL火箭
飛馬座-XL空射運載火箭已經從美國、歐洲和馬紹爾群島的5個不同地點發射。包括加利福尼亞、弗吉尼亞、佛羅里達、加那利群島和馬紹爾群島的夸賈林環礁。

飛馬座-XL火箭的發射場選擇
運載器-1火箭
運載器-1火箭目前計劃在美國加州的莫哈韋航空航天港(MHV)進行高傾角軌道發射任務,在關島進行中低軌道傾角發射任務,未來還可能選擇的發射場包括:預計在2022年投入使用的英國紐基康沃爾機場(NQY),以及日本大分機場(OIT)。同時,為了便于開展海外發射任務,運載器-1火箭的地面支持設備都為車載方案,采用6臺拖車實現機箭匹配、燃料加注、有效載荷轉運貯存等功能,所有設備都可以通過車載或者機載方式進行周轉。
綜上所述,盡管“飛馬座”火箭和運載器-1火箭都是空射運載火箭,但是在外形布局、動力形式、飛行程序以及發射場地選擇等主要技術方案上卻截然不同。究其原因,是源于他們不同的設計理念,“飛馬座”火箭用于實現對空中發射運載技術的突破,并主要服務于美國軍方;而運載器-1火箭則通過采用新技術,降低發射成本,致力于在小衛星商業發射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不同的時代成就了不同的空射運載火箭,改變了發射領域游戲規則的同時,也終將改變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