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睿彧
近期,班級發生了三起同類型的“連環案件”,即有人犯錯但無人承認,且所有“案件”的源頭皆指向悅悅。針對這三起“案件”,作為“名偵探”的我明察秋毫,根據“案發現場”的狀況及當事人的反應,經仔細詢問,最終確定悅悅就是“幕后黑手”。作為教師的我繼續深入調查“案件”,從各個角度細致分析“案件”背后的真正原因。在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后,悅悅終于勇敢地站出來承認了錯誤,承擔了后果,并及時進行了彌補。
案件一:午睡前,幼兒跑來告狀:“老師,小馬桶里都是屎,外面也好臭呀!”“老師,是悅悅拉的。”于是,我進入廁所,仔細觀察了“證物”,發現有點稀。我猜測真正的“罪犯”可能有點拉肚子,怕他(她)肚子不舒服,而且弄到褲子上也很不衛生。于是,我走到大家口中的“嫌疑犯”悅悅身邊詢問,可是她一口否認。我又問了一遍其他小朋友,有兩名幼兒說是悅悅,我便查看了她的褲子,并沒有發現問題。礙于證據不足,我又重新詢問了全班幼兒,確定是否有人大便,沒人承認,我只能再問一遍:“沒大便的舉手。”全班幼兒都舉手了,依然沒人承認。下午帶班的時候,我尤其關注幼兒的身體狀況,擔心有幼兒肚子不適,但并沒有任何情況發生。
案件二:某天午餐的菜是清蒸鱈魚和西蘭花。雖然我沒有吃,但是今天的西蘭花看著外形就偏硬一些。半個小時過去了,幼兒陸續吃好了,第一組只剩下悅悅一個人。我看到阿姨走了過去:“悅悅,不能把西蘭花扔到地上哦。”“不是我扔的!”“怎么不是你,我看到就是你扔的!”“不是我!”說著悅悅把腳下的西蘭花踩得更爛了。“咦!你這個孩子怎么能不承認呀!”眼看阿姨的態度漸漸兇了起來,我把阿姨拉到一邊詢問情況。原來阿姨看到悅悅把不喜歡的西蘭花全扔到地上,并用腳踩爛企圖蒙混過關,關鍵悅悅還不承認錯誤。
于是,我走過去,一眼就看到了地上的西蘭花,便再次詢問悅悅情況,她還是不承認,說不是她干的。我又追問:“那是誰扔的?”她答不上來,但是堅定地表示不是自己。其他幼兒也紛紛湊上來,不管看到沒看到,嘴里都開始念叨:“就是悅悅。”“悅悅把不吃的西蘭花扔地上,真不講衛生。”面對阿姨的批評、我的質疑、幼兒的念叨,悅悅臉不紅心不跳,仍然表示不是自己。
當天我也找到悅悅的媽媽溝通了情況。據悅悅的媽媽所說,悅悅從小習慣吃輔食,特別喜歡吃軟軟的東西,像豬肉、牛肉都要切很小塊才吃,青菜、西蘭花一定要剁碎了才吃,所以今天的菜根本不合她的胃口。但是與今天類似的情況家長并沒有發現,表示以后會著重關注。
案件三:午餐后,由于場地問題,吃完飯的幼兒到教室外自由活動。某天,外面的小小監督員跑過來告狀:“老師,悅悅和小寶把琪琪的照片涂黑了。”我馬上到教室外面,看到琪琪椅子上照片的眼睛被涂上了濃濃的黑眼圈,非常難看。我當時也非常生氣,于是大聲詢問悅悅和小寶:“到底是誰干的?”小寶委屈但很堅定地說是悅悅,而悅悅同樣堅定地表示是小寶。我開始詢問周邊的幼兒,他們七嘴八舌,有的說是悅悅,有的說是小寶。我估計他們也沒真正看到是誰,便再次仔細觀察“案發現場”,驚奇地發現,小寶在練數字,手里拿的是鉛筆,而悅悅在畫畫,用的是勾線筆。再對照琪琪照片上的痕跡,很明顯,“幕后黑手”即將暴露。“好,你們看一下琪琪的照片,上面是哪種筆畫的?”“勾線筆”幼兒異口同聲。“那誰手里拿的勾線筆?”“是悅悅!是悅悅畫的!”“不是我。”悅悅還是一口咬定。我強行壓著火:“你還確定不是你嗎?難道是小寶拿著你手里的勾線筆畫的嗎?”“對!就是小寶拿著我手里的勾線筆畫的。”悅悅說得云淡風輕,我都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了。實在沒有辦法,我想出了一個“餿主意”。我掏出手機:“保安師傅,麻煩你調一下監控看看到底是誰干的,順便撥打110把警察叔叔也叫上,把這個‘壞人帶走吧,自己做了錯事不僅不承認還嫁禍別人。”演完這么一出,我看到悅悅眼睛里有一絲絲躲閃和恐懼,便再次詢問:“悅悅,是你嗎?”她點了點頭。“快去拿抹布沾點水幫琪琪擦干凈!”“好的。”
回顧這三起“連環案件”,“作案”性質非常一致,就是悅悅犯錯但不肯承認,雖然不算是大錯,但也絕對不能忽視。悅悅究竟為什么會接二連三地撒謊,不僅不承認自己的錯誤還嫁禍他人呢?
(一)悅悅行為分析
反觀悅悅平時的表現,也算是大家眼里的“別人家的幼兒”,聰明伶俐,學習認真;自理能力強,小班下學期就知道自己把衣服、褲子疊得整整齊齊放到墊子底下再睡覺;動作發展也不錯,美術好、體育好,別人剛開始練習涂色,她就能比較均勻地涂色并做到基本不涂到輪廓外,別人剛開始練習跳繩,她就已經能連續跳20多個;待人有禮貌,與同伴相處很融洽。除了最近發生的事情,幾乎挑不出悅悅的任何毛病。
但是各方面越優秀的幼兒,自尊心就越強,她嚴格要求自己,希望自己各方面都是班中的佼佼者,當然不愿意自己身上出現任何“污點”,而最近她犯的這些小錯誤卻恰恰標志了“小污點”的產生。越是這樣的幼兒,才越會企圖把自己的錯誤掩飾得天衣無縫。犯錯沒關系,關鍵是要敢于承認錯誤,勇于承擔后果,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
(二)教師自我反思
身為人民教師,我也要深刻反思自己。前面兩件事都沒有引起我的重視,一方面,我存在從眾心理,覺得悅悅各方面表現都不錯,所以把這兩件事定位成偶發事件;另一方面,我覺得每個幼兒都有自尊心,她不愿承認,應該是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而且不愿意因這個錯誤被放大而成為大家的笑柄。由于我不當的處置,導致悅悅一錯再錯。因此,不論出現任何情況,教師都要對幼兒的行為表現作出最恰當的判斷,并給予最及時的幫助,糾正幼兒的錯誤,引導幼兒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家庭教育觀念
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什么樣的家庭教育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一類是放任型,家長對于幼兒的行為完全放任,不管不顧,縱容幼兒的一切,導致幼兒逐漸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我行我素,為所欲為,只干自己喜歡的事情。另一類是過于民主,凡事以幼兒為中心,凡事征求幼兒的意見,讓幼兒覺得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導致幼兒過分自我,一旦得不到大家的關注就會想方設法,甚至不擇手段。
(一)班級活動
當天下午,我組織幼兒閱讀繪本《西奧多和會說話的蘑菇》。繪本中講述了小老鼠西奧多由于沒有什么本領,只能靠撒謊贏得大家的尊重,最后付出了代價,直接消失在大家生活中的故事。聽完,幼兒感觸頗多,有的說:“不能撒謊”,有的說:“不能隨便相信別人的話”,有的說:“西奧多撒謊很不好,要努力讀書才能贏得大家的尊重。”悅悅說:“我不喜歡撒謊的幼兒,不想跟他們玩。”一個簡單的繪本,幼兒收獲如此之多,我想這就是繪本的魅力吧。
同時,我在語言區添置了一系列類似的繪本,如《木偶奇遇記》《說謊公主與盲眼王子》《不是我》《毛渣渣的小藥丸》等,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和同伴一起看一看、說一說、演一演,讓幼兒徜徉于繪本的海洋,給予幼兒正面的力量,讓幼兒能真正規避撒謊的行為。
(二)家庭支持
我認為通過繪本閱讀和開展班級活動,還是遠遠不夠的。當天放學,我直接把悅悅的媽媽留了下來,把這三件事原原本本地說給了悅悅媽媽聽。悅悅媽媽全程沒有說話,但神色凝重,聽完表示回家一定關注,只是因還沒想到好的對策而頻頻搖頭。我想,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著別人無法替代的角色,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正確引導。所以,這些事情必須讓悅悅媽媽知道,我相信悅悅媽媽會用她的方法為悅悅指明方向。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就在大家淡忘這些事后,在快樂的迎新美食分享會上,突然又發生了一件事。“老師,地上有車厘子的核,好幾個。”我循聲看過去,好巧不巧又是第一組。“對呀,車厘子的核怎么會在地上呢?老師說了車厘子的核要先吐在桌子上的垃圾盤里,再倒到廚余垃圾桶里。”“不是我。”“也不是我。”大家七嘴八舌地開始議論起來。就在這時,悅悅站了起來:“老師,是我扔的。”雖然聲音不大,但大家都聽清了,也明顯看出了悅悅的小臉微微泛紅。于是,我立馬回應:“沒關系,悅悅,掃干凈就好啦。”“好的,老師。”說著,悅悅一蹦一跳地拿來掃帚和簸箕,把腳下的核掃干凈了,還穩穩地倒進了廚余垃圾桶里。“真不錯!有時我們難免會犯錯誤,就像今天悅悅這樣,雖然把車厘子核吐到了地上,沒有注意衛生,但是她能主動承認,認真打掃干凈,勇敢承擔后果,并及時進行彌補,還是值得表揚的!”對于悅悅的行為,我也及時給予了肯定,同時用悅悅的事例告誡大家不要撒謊。
通過一個月的時間,悅悅已經能夠坦然地面對自己的錯誤,做到不撒謊、不掩飾,勇于承認,有擔當。恭喜你悅悅,你成功了!也恭喜自己,恭喜悅悅媽媽,我們都成功了!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新洲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