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玲
繪本擁有簡練生動的語言,配畫精致,為廣大幼兒所喜愛。繪本閱讀作為一種新型閱讀模式,能有效培養大班幼兒的閱讀能力,使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第一,大部分幼兒已經能夠通過聯系前后圖片的方式對故事情節進行有效閱讀,卻無法對故事的重要轉折點進行有效探究,主要原因在于幼兒無法對各類照片有更加細致的觀察和更加合理的想象,致使其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從而阻礙幼兒對故事的綜合性探究與理解。第二,大部分兒童會對諸多關鍵性故事節點進行有效閱讀,卻不能有效概括各類故事的主題。第三,大班幼兒對識字較為渴望。幼兒在閱讀時,遇到自己認識的漢字,會十分興奮,并經常要求成年人讀出不認識的字,表現出對漢字較高的閱讀熱情。第四,幼兒在閱讀過程中擁有較為突出的個性化特征。經過兩年的閱讀訓練,大部分大班幼兒已經擁有較為突出的閱讀能力,但自身閱讀能力的差異化特征相對明顯。
(一)有效開展個性化閱讀活動
教師要對幼兒的興趣及需求進行有效探究,在閱讀區內放置各類繪本,并且運用科學生活故事及自編畫冊等使幼兒的閱讀活動進一步豐富。幼兒可根據自身愛好,對各類知識進行自主選擇,并對相應的知識內容進行探索與體驗。教師需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相應的圖片,根據圖片內容所傳遞的信息對閱讀內容做進一步探究,使幼兒提升觀察能力,增強聯想能力及推理能力。
(二)以小組模式對閱讀內容進行有效探索
大部分幼兒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往往擁有較為積極的態度,但會出現諸多現實問題。小組合作模式能夠使幼兒對相應的內容進行多元化理解,有效提升幼兒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需根據幼兒的興趣,有效設置閱讀材料,鼓勵幼兒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閱讀內容,并且與班級的其他幼兒組成小組,進行合作性閱讀探究。教師要指導各小組分享閱讀成果,進一步提升整體閱讀探究活動的有效性。
(三)注重閱讀過程的整體設計
教師可以播放各類PPT教學插件,對繪本內容進行有效展示,將幼兒帶入相應的故事場景中,大幅度提升幼兒的閱讀興趣,有效聚焦閱讀的觀察點。教師可通過提問方式引導幼兒,對整體閱讀過程進行細化,使幼兒完成從初讀到精讀的過程。

(一)創設有效的閱讀條件
教師要保證幼兒人手一本繪本,避免每位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的閱讀進度出現差異。教師可以將每周五的第二節教學活動課設置為班級的集體讀書會,讓幼兒自選繪本進行有效探究與學習,激發其學習興趣。
(二)探索更加適宜的閱讀模式
在幼兒閱讀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將幼兒閱讀與學前教育的規律相結合,使幼兒真正快樂地閱讀,從中體會成長的快樂。教師在對幼兒進行閱讀方法引導的過程中,要結合班級幼兒的現實特點,有效開展各類識讀方法及繪本閱讀活動,進一步提高繪本閱讀的有效性。
(三)創設開放性問題情境
幼兒園教師對幼兒提問的頻率不應過高,需要對一些開放性問題進行有效創設,并且提問的目的是有效提升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舉例說明,在《小豬變形記》的繪本教學與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自主閱讀的形式為幼兒提供相應的閱讀思路,詢問幼兒:“小豬變成了誰,小豬是否快樂,從繪本閱讀中你能看到哪些其他內容?”幼兒能夠遵循相應的線索自主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有效增強了幼兒在閱讀繪本中的自主性。
在大班幼兒繪本活動中,教師需要探究幼兒的學習特點,并對其進行有效指導,使幼兒主動閱讀繪本內容,并產生較為濃厚的閱讀興趣,使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獲得較為突出的成長,提高綜合閱讀能力。教師也要著力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使繪本閱讀活動開展模式與當前學前幼兒的實際狀態相符合,進一步體現學前教育的創新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吳窯鎮吳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