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夢嬌

幼兒園美術活動能夠幫助幼兒發現和觀察世界,更好地和外部世界進行溝通和連接。幼兒園美術活動能夠培養幼兒對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欣賞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筆者主要談談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美育,提高幼兒園的美育教育水平。
幼兒階段開展美術活動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引導幼兒感知外界,了解外部的環境、生活和藝術,使幼兒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積極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具體來說,是希望幼兒積極參加有興趣的美術活動,將自身的感官體驗及情感體驗盡可能地展現出來。當幼兒獲得一定的感知和表達能力后,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將美的體驗和認知表達出來。
研究顯示,形象的圖畫以及豐富的色彩擁有強烈視覺刺激效果,可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幼兒對美術課程的關注度。美術課程和其他課程的不同之處還在于美術課程是一門實踐類課程,需要幼兒親身實踐,感受學習的魅力。美術活動是將豐富多樣的素材以及工具引入到美術教學活動中,并通過有效的組織形式達到美術課程教學目的的活動。
幼兒教師在開展美術活動時,不管是豐富多樣的美術用具還是多種的活動形式,都在使幼兒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美的事物。通過觀察和比較,幼兒能夠感知美的多元性,能夠鑒別美、欣賞美。當達到以上效果時,幼兒審美教育的目標也就實現了。
我們都知道房子質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地基,幼兒階段的教學就相當于房子的地基,地基打得越牢固,房子的質量就會越好。因此我們要提高幼兒階段的教育水平,幫助幼兒走好人生學習的第一步。
(一)站在幼兒角度,發展幼兒對美的感知能力
要有效開展幼兒階段的美育教育,首先要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有這樣一句話:“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也就是說,藝術是人們能夠接觸到美并感受到美,從而可以創造出美的重要形式。在幼兒教育中融入美術教育,可以有效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提高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幼兒對世界的感知主要以直觀感受為主,也就是需要通過感官上的認知去獲得感性以及形象上的認識。在開展幼兒美術活動時,教師要抓住幼兒獨特的心理特征,豐富幼兒的視覺、聽覺以及觸覺經驗,引導幼兒感受美并正確地認識美。
教師可以讓幼兒觀看不同的花朵或葉子的圖片,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美、感知美。不同的花朵或葉子的顏色和形狀不同,會帶給幼兒不同的感受。在不同的季節,風景的色彩、基調等會有很大的差異,這些也會給幼兒的視覺帶來一定程度的刺激,教師要耐心引導幼兒發現這些美,感知這些美。聽覺方面,教師最好能將幼兒帶到真實的自然環境中,去傾聽鳥語蜂鳴。觸覺方面,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用自己的雙手進行美術創作,直接用手接觸顏料和畫布,將想象中的美麗圖畫展現在畫布上,增強幼兒對于美的審美體驗,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直接經驗,培養和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
(二)利用豐富的色彩,培養幼兒的組合和創造能力
幼兒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豐富的色彩能幫助幼兒提升審美能力。教師可以將不同的色彩放在一起,通過組織競賽的方式讓幼兒辨認。幼兒對色彩有著很高的敏感度以及辨別能力,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將豐富的色彩通過彩紙以及彩筆加工進行展現,通過組織競賽的方法,讓幼兒重新組合構造這些色彩,創作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美術作品。此外,由于幼兒本身就存在個性差異,這也會使其對于美的認知具有強烈的個體差異。當幼兒對這些色彩重新組織和創造的時候,已經是在鍛煉幼兒的審美感知能力了。
(三)耐心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欣賞美,提高幼兒的審美素養
幼兒具有超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創造出來的美術作品豐富多彩,有很多值得欣賞和肯定的地方。但想要真正創造出好的美術作品,還要幼兒有良好的觀察能力,能夠在生活中看到美,欣賞美。教師要帶領幼兒欣賞自己的美術作品,并詢問幼兒創作時的思路以及創作意圖,以更好地了解幼兒對于美的認知情況,引導幼兒發現美、欣賞美,表達自己對于美的獨特感受和感悟。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定期舉辦美術作品創意評比活動來激發幼兒對于美術創作的興趣和積極性。美術作品互評環節,可以給幼兒創造學習和接觸他人作品的機會,拓寬幼兒對于美術的欣賞視野。通過對比不同的美術作品,讓幼兒感受其他幼兒美術作品的藝術之美,有效提升幼兒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素養。

在幼兒階段開展美術課程教育,可以為幼兒的成長帶來很多的好處。因此,幼兒美術教育需要通過豐富多樣的美術活動形式細分課程內容,激發幼兒對于美術活動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除此之外,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將提升幼兒審美能力的目標融入美術課程所開展的具體活動中,最大程度鼓勵幼兒感知美、欣賞美,培養幼兒創造美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尚城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