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俞潔
美術教學是一種直觀的形象教學,向幼兒傳授知識、技能、技巧。范畫,是繪畫教學中使用的示范性作品,是美術活動中所需的直觀教具,是幼兒描繪各種物像的參照物,它以自身的簡便、直觀特點深受教師的喜愛和認可。“范畫”教學在美術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試行及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幼兒美術教學的目的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教師開始讓幼兒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下大膽而自主地進行繪畫,不再提供范畫,也不再給予示范。但在這種絕對自由的教學指導下,幼兒的繪畫水平、對美的感受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嚴重下降。
作為教師,我們應如何正確運用范畫進行教學呢?
眾所周知,美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教學中教師適當的示范操作能給幼兒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繪畫是用手畫出來的,不是憑嘴說就可以完成的。在美術教學中,如果教師只講而不親自演示,不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但是,一些教師對范畫產生了錯誤的理解。
(一)教師過于依賴范畫
由于范畫使用簡便,許多教師對范畫產生了一種依賴感。在每一節美術課前,教師就先想著要準備好范畫,讓幼兒“可以畫”。教師往往會用心準備好一幅精美的范畫,在活動中讓幼兒欣賞,然后再仔細地示范一遍,幼兒在欣賞和觀察后,自然而然就會把教師的作品“克隆”出來了。
如在大班美術活動“我來澆花”的課堂上,教師提供了一張小朋友在花園里澆花的范畫,講解示范之后,請幼兒畫出自己澆花時候的樣子(活動前請幼兒在家給花澆過水),在作畫的過程中,幼兒看一眼,畫一筆,大部分幼兒畫出來的畫和教師所展示的范畫一模一樣,都是在花園里,都是一個人,就連樹木的位置、數量都是一樣的。幼兒繪畫的過程中,教師曾經提醒幼兒:“畫小朋友自己在家澆花的樣子哦,想一想,你在哪里澆花的?和誰一起澆花的?”可是幼兒還是照著教師展示的范畫畫。
由此可見,在幼兒心中已經有了一種認識“我的畫就是要和老師的畫一樣”,這種認識阻礙了幼兒的思維和想象,扼殺了他們潛在的創新意識。
(二)教師過度放手
相對于那些過度依賴范畫的教師,有些教師則完全不使用范畫。他們認為,要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就要大膽地放手,讓幼兒去想、去畫,無須引導。
在中班美術活動“畫螃蟹”中,一位教師通過猜謎語、出示實物螃蟹和播放螃蟹爬行時的錄像等方式,幫助幼兒了解螃蟹的主要特征后就提出了作畫要求,請幼兒畫一只螃蟹。有些幼兒開始下筆畫畫,有些幼兒卻無從下手,他們知道螃蟹有一個身體、八條腿、兩個大鉗子,也知道螃蟹走起路來橫著爬,但是真的要他們來畫一只螃蟹的時候,他們會有許多疑問:螃蟹生活的地方會有些什么?我需要畫些什么?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教師過度的放手并不是一件好事。
(一)激發幼兒的情感
從幼兒繪畫的心理因素來看,幼兒繪畫受到對物體的感知、情緒情感、表現力、運動系統等多個因素的影響。其中,情緒情感是動力因素。在繪畫活動中,如果只是借助語言表達進行作畫是相當困難的,因此,教師要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范畫的示范作用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想象力。
(二)技能是表達手段,沒有技能就沒有表達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同時還建議教師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其中,強調幼兒的創新,強調個性表達,同時也重視幼兒技能的學習。只有具備了一定的繪畫技能,才能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繪畫技能是繪畫表達的基本條件,只有學會表達方式才能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意愿,而技能的學習需要指導和練習。只有讓孩子看到作品,看到作品中所運用的技能,并通過鍛煉逐漸內化為自己的操作能力,才能在適當的時候運用和表現。
(三)積累是創新的基礎,沒有積累就沒有創新
蘇軾曾說:“厚積而薄發。”孔子也曰:“溫故而知新。”可見,積累對于學習是非常重要的。繪畫這項操作性能力的學習,更需要不斷地積累經驗。所謂創新,是以模仿為基礎,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憑空想象、杜撰產生,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幼兒積累關于繪畫的經驗,讓幼兒了解、欣賞不同的作畫方式,在欣賞、學習、運用的基礎上,觸發幼兒繪畫的激情,學會用自己的方式進行練習和運用。
(一)提供題材廣泛、形式多樣的范畫
在美術活動中,教師選擇的范畫不一定是教師自己的作品,可以多出示幾種范畫供幼兒欣賞。
如在大班美術活動“大師畫牛”中,除了出示畢加索的作品《牛》,還可以出示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墨畫的牛以及幼兒的作品,讓幼兒在欣賞不同類型作品的過程中領略各種表現技法的藝術效果,擴大幼兒的藝術視界。同時,還可以通過出示不同角度、方向的牛,讓幼兒在認識牛的基本形象的基礎上,初步感知空間關系,提高幼兒的空間感知能力。
(二)范畫內容的展示要有主有次
出示的范畫要有度,不要毫無保留地把步驟都展示出來,要給幼兒留下思考的空間,這樣就能調動幼兒去想象。教師出示的范畫要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改變原來全盤托出的范畫展示模式。
如在大班美術活動“海底世界”中,教師展示范畫采用了局部示范的方法,就只是簡單地畫了一條魚和一些水草,其余的讓幼兒自己添加。對于涂色方法,教師用蠟筆涂色,并用水粉顏料涂上底色。教師簡單地介紹蠟筆和水粉顏料的著色方法以及使用注意點,讓幼兒知道水彩顏料的透明性較好,色彩淡雅細膩,而蠟筆不溶于水,之后讓幼兒自由想象作畫。這樣的范畫給了幼兒想象、思考的空間。
(三)多樣的展現方式,激發幼兒興趣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夸美紐斯也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可見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幼兒的注意力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不穩定性,十分容易分散。教師應抓住幼兒好玩、好動、好奇的心理,以變化的形式展示范畫。例如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激發幼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牢牢吸引美幼兒的注意力。
如在小班美術活動“手指印畫”中,活動開始時教師可先出示幾個用“手指”畫出的小人在唱歌跳舞,抓住幼兒的注意力,然后請幼兒觀察這些小人是什么樣的,從而出示手指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在示范的過程中,可運用多媒體技術,在活動前制作一個FLASH的小課件,幼兒看著手指印上伸出的一條條小線,變成小人、變成小動物、變成小花……都會十分感興趣,迫不及待地想要嘗試。
再如中班美術活動“多彩的樹林”,在繪畫樹的生長時,不可能用幾年的時間讓幼兒去觀察一棵樹,了解樹的生長過程。因此,教師利用Flash制作一個簡單的樹生長的動畫,讓幼兒觀看中,可以讓幼兒更快速、更直接地知道如何畫樹,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選擇恰當的時機展示范畫
范畫的展示應該考慮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況。幼兒有一定繪畫基礎的,可以先讓幼兒繪畫后出示范畫,也可先出示范畫,再讓幼兒創作。總的來說,出示范畫的時機要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來把握。
如在大班美術活動“美麗的扎染”中,幼兒是第一次接觸點染、暈染、滴染的染紙方法,沒有經驗基礎。因此,教師應先出示范畫,講解示范后,再讓幼兒繪畫,深入探索,感受不同的折、染方法所產生的不同效果。
繪畫作為幼兒內心和精神的一種表達,是具有生命和情感的,它反映了幼兒眼中的世界。幼兒的作品不應該是教師范畫的翻版,教師不應該讓幼兒簡單地模仿范畫,讓范畫限制幼兒的想象和創造,而應讓范畫幫助幼兒想象與創作。在面對幼兒作品的時候,教師要傾聽幼兒的聲音,了解幼兒內心的想法,為幼兒提供多種可能性的解釋,讓幼兒形成多元價值判斷;鼓勵幼兒想象和創造,并進行不同的嘗試,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幼兒的主體性。
總之,在繪畫活動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使用范畫,并時刻注意范畫使用的導向。范畫是幼兒創作的支撐,而不是限制幼兒的框框,更不能作為評判作品好壞的標準,教師要適時、適地、適宜地使用范畫,支持幼兒畫出自己心中美好的作品。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開發區夏駕幼兒園晨曦分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