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晨煜

那天晚上,我吃著抹茶味的青銅面具餅干,凝視著餅干面容上堅硬的棱骨,恍然間感到這可能是日常里,我自主并愉快浸透歷史味兒最濃的一次。
這種“文物餅干”,是平面形式的三星堆文化:泛著青綠色的冷金屬光芒,是對青銅材質的簡化;五官像銳利的鋼筆尖,斜挺挺地戳著餅干基底,展現了蜀國人獨特的審美。我一邊啃食這小小的食物面具,將房間看作一個濃縮的文博場所,一邊打開電視,走馬燈式的瀏覽節目。
屏幕里涌現著各種流行歌舞,我一一快速閱過,唯恐繁弦急管淋濕了夜晚。直到看到一群穿著紅綠褥裙,盤著趣味雙螺髻的胖姑娘們,我手中的餅干才曳出了光芒。
這支名為《唐宮夜宴》,時長約5分鐘的舞蹈異常獨特,像一個浸飽中國傳統文化之水的童話。以唐俑溜出博物館的巡游路線來編排舞蹈,是聞所未聞的新奇做法。14位“文物唐俑”在自己的展覽柜里悉數“復活”,跳出自出土以來就生活著的透明陳列匣,排隊穿行在博物館里,好奇地欣賞一個個和自己同時代的“文物伙伴”,然后悄悄地溜出博物館,在一幅幅濃墨重彩的唐朝山水畫作里行走。夜幕降臨,她們路過清澈的河水畔,在群星藍幕下表演樂舞,縱享快樂,其中不乏可愛的小插曲。直到伴著群星,她們正式恢復了女樂官的嚴肅身份,排列整齊,井然有序地進宮赴宴,表演自己的專業,為喜慶的節日添色加彩。
在此之前,彩繪唐俑在我腦海里居住的場所應該是氣溫較低的石窟,成為燦爛的壁畫;唐代歷史總覽,成為書中朝代特征的典型;博物館,成為僅供觀賞的展品。無論如何,均是統一又局限的靜態畫面。然而,在這支舞蹈的設定中,國寶復活,文物從歷經上千年歲月的歷史前輩被動態還原為了驚艷的唐朝少女。
這14位“文物唐俑”妝容奇特,眉心處點綴著梅花狀的花鈿,兩頰各印著一輪豎起的紅色彎月,唇形是微小濃艷的花瓣,透著濃厚的朝代特征。最驚異的是,這些現代版的唐樂舞俑演員完美還原了唐人豐腴圓潤的體態,借用醫用脫脂棉球撐起兩腮,又用海綿假體衣托起裙擺,儼然做到了細節的精準復刻,最終創造出了圓鼓鼓、虎頭虎腦、衣袂飄飄的靈動唐俑們。
更有趣的是,現代唐俑們擺脫了莊重優雅的刻板印象,轉而擁有了豐富的個人情緒,并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舞臺上。她們談天說地,古靈精怪,把清澈的河水當作愛美的鏡子,推推擠擠,時不時鬧出摔倒的笑話。同時,她們縱情嬉戲,縱橫穿梭在山水畫中時異常興奮,爭先恐后地拿出自己的古樂器,應和著美景表演。她們一路上打打鬧鬧,嘻嘻哈哈,最終進入宮中。
這支舞蹈和我手中的餅干主題莫名契合,它們交相輝映,擺脫了文物以往嚴肅厚重,承載強烈歷史責任的形象,不再用“禁止拍照,禁止觸摸”與我們保持生硬的距離。相反,它們樂意暢快地追逐人們的天性。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了這些文物主人公更自然天真的一面,青銅面具不再嚴守著那些珍貴的時間銹跡,它把古代銹斑變成了彩色的食物口味,黃、綠、橙、黑分別代表黃油、抹茶、草莓、巧克力四種口味。
當文物們主動下沉,打破日常的文化壁壘時,我們不由得感到和文物的距離變得更加親近了。于是,從這些文物上,年輕人挖掘出了更多值得現代人學習的地方,如跟著唐俑小姐姐學習唐朝美妝穿搭、模仿青銅器冷酷不羈的表情包、活用歷史人物的醒世箴言等。
從一塊文物餅干開始,孩子們學會了品嘗歷史的脾性和情緒。不再只是梆硬冰冷的金屬,不再只是易碎勿碰的瓷器,文物也可以離人們很近,它們不介意以花紋、輪廓,或博物館,或百科書的形式陪伴在人們的身邊。文物不僅可以讓你產生敬畏歷史之感,還可以給你甜蜜的日常小確幸。
從一塊文物餅干開始,你可以放眼所有的文物創新,你大可以對嚴肅的文物放輕松,它們和你一樣,趕時尚,迎國潮,在進行古董自我的現代性表達?;蛟S這些表達仍會存在生硬晦澀,但文物的心意從來都在年輕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