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邪

賀歲檔電影《你好,李煥英》因為另辟蹊徑探討“孝順”,又兼具笑點與淚點,而賺足了口碑與票房。影片講述了主人公賈曉玲與母親李煥英總是觀念不同,經常發生爭吵,母親李煥英的突然離世,令賈曉玲后悔不已。一次意外中,賈曉玲穿越回25年前,來到母親的年輕時代,為其展開一系列圓夢計劃。
其實,這部電影是身兼該片導演、編劇、主演的賈玲為了懷念意外離世的母親而創作的,影片內容均改編自她與母親之間的真實故事。未能見到母親最后一面,一直是她內心無法抹去的疼痛。所以她化身主人公,穿越回自己出生前,想辦法讓母親過上另一種人生,以彌補“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影片中主人公有句臺詞:“下輩子我來當媽”,令無數觀眾戳心。父母的恩情,父母為子女做的犧牲,是很多人內心不能觸碰的柔軟之地,每每提起,子女總會眼眶通紅。據說,賈玲為了彌補母親生前的遺憾,僅劇本就寫了3年。如此用心引領“孝順”,自然能博得觀眾共情,紛紛哭到“口罩全濕”。
古有晉朝王祥臥冰求鯉、春秋時期有子路負米、漢朝有黃香溫席、周有郯子鹿乳奉親……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流傳至今,可見“孝順”在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若要問:“怎樣才算孝順?”恐怕你我要再用些心,去發現父母試圖隱藏于言行舉止,卻不慎展露在眼神里的內容。
作家歌德說:“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
哲學家康德說:“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
我想這兩句話,大抵概括了孝與順的所有寓意吧。